治療小兒腹瀉的藥物分類


治療小兒腹瀉的藥物通常包括以下幾類:抗生素類、黏膜保護劑、微生態製劑、中成藥類、含鋅製劑等等。


- ➊ -

抗生素類


經醫生診斷確認爲細菌感染時可使用抗菌藥物,應避免與微生物製劑和消化道黏膜保護劑同服,否則會降低藥效。


常用代表藥物有瀉立停(顛茄磺苄啶片)、硫酸慶大黴素顆粒等硫酸慶大黴素口液等。


注意事項:病毒性腹瀉或飲食不當引起的腹瀉根本沒必要用抗生素治療,濫用抗生素可能會引起腸道菌羣失調,導致二重感染。當使用β—內酰胺類和磺胺類要注意詢問對方小孩有無過敏史,如有過敏則不推薦使用。


氨基糖苷類:代表藥物爲硫酸慶大黴素。氨基糖苷類抗生素具有潛在的耳毒性及腎毒性,故6歲以下小兒慎用或禁用。18歲以下未成年人禁用喹諾酮類抗生素(如諾氟沙星膠囊等等)。


兒童瀉立停(顛茄磺苄啶片)口服,首劑加倍,2-5歲一次1-2片,5-12歲2-4片,一日2次,一個療程1-5天,繼續服用需遵醫囑。



 -

消化道黏膜保護劑


這類吸附劑能覆蓋在腸黏膜上,吸附病原體和毒素,增強腸黏膜的屏障功能,並阻止病原微生物的攻擊。常用藥有蒙脫石混懸液、蒙脫石散(思密達)。


注意事項:蒙脫石散是患兒腹瀉的常用藥物,可吸附腸道內的病原體,主要用於急慢性腹瀉,對兒童急性腹瀉效果較好。


爲了更好地發揮每種藥的作用,蒙脫石散需與其他藥物少間隔1個小時使用,以免產生藥物相互作用,影響療效。


 -

微生態製劑


主要是指雙歧桿菌、乳酸桿菌等一些有益於腸道正常菌羣生態平衡的活菌製劑。它能抑制病原菌的定植和侵襲,調節恢復腸道的微生態,從而控制腹瀉。微生態製劑主要有三類,益生菌,益生元和合成元。


益生菌是對宿主有利無害的活菌羣,或者死菌,包括活菌成分及代謝產物製成的生物製品,可以是單一菌株,也可以是多種菌株的複合製劑。


比如:酵母、布拉氏酵母菌含乳酸菌的發酵產物、乳酸菌素片、乳酸菌素分散片、乳酸酶、乳酶生、整腸生,還有枯草桿菌二聯活菌顆粒(媽咪愛)等藥物。雙歧桿菌活菌製劑需要在冰箱中冷藏,應於2-8℃保存。


益生元是是一種膳食補充劑,非消化的物質,可以被結腸內的正常細菌分解利用,促進有益菌羣的生長,比如乳果糖,果糖等。


注意事項:這類藥由於是活菌製劑,切記不能用熱水送服,也不能和與抗生素同服。這類藥重在調理,如小孩單純消化不良或因腸外感染引起的腹瀉,症狀遷延反覆時,可長期服用調理腸胃。



 -

中成藥類


中成藥具有調整胃腸的功效,治療慢性腹瀉臨牀療效好,補脾胃,散寒止瀉,但味道微苦。


常用中成藥有:小兒利溼止瀉顆粒、腸炎寧糖漿、小兒瀉速停顆粒、小兒腹瀉寧糖漿、小兒敷臍止瀉散、小兒腹瀉寧合劑、兒瀉止顆粒、小兒滲溼止瀉散、小兒功勞止瀉顆粒、健兒止瀉顆粒、參芩健脾胃顆粒(兒童型)、嬰兒健脾散、小兒腹瀉寧糖漿、雙苓止瀉口服液、正露丸、肚痛健胃整腸丸、和胃整腸丸等。


注意事項:中醫講究辨證治療,對於不同的腹瀉類型要採取不同的治療方案。


中醫把小兒腹瀉分爲寒溼型、溼熱型、食滯型、脾虛型、脾腎陽虛型。如果不明病因,請在中醫師辨證指導下服用中成藥。


 -

外用冷敷貼


常用藥物:兒瀉康貼膜、丁桂兒臍貼,舒腹貼膏、小兒腹瀉貼等。


功能主治:健脾溫中,散寒止瀉。適用於小兒泄瀉,腹痛的輔助治療。


用法用量:外用。貼於臍部,一次1貼,24小時換藥一次。


 -

止瀉類藥物


常用止瀉類藥物有洛哌丁胺(易蒙停),複方地芬諾酯等。


1、複方地芬諾酯(地芬諾酯、阿托品)


用法用量:小兒:8-12歲,每次1片,每日4次;6-8歲,每次1片,每日3次;2-5歲,每次1片,每日2次。


新生兒和幼兒可引起呼吸抑制,故2歲以下小兒禁用,2歲以上嬰幼兒(幼兒食品)應慎重使用。


2、洛哌丁胺(易蒙停)


服用禁忌:2歲以下兒童禁用;5歲以下兒童慎用。


3、藥用炭


注意事項:3歲以下小兒勿長期應用。止瀉藥不可與牛奶同服,必須在專業醫生指導下使用止瀉藥。


 -

口服補液鹽


口服補液鹽是一種治理小兒腹瀉的常用藥物,爲白色結晶性粉末。口服補液鹽治療時,要少量多次地餵給患兒,不要一下全部喝下去。水溫一般控制在40℃以下爲宜。


 -

含鋅製劑


常用藥有硫酸鋅糖漿、葡萄糖酸鋅口服液、葡萄糖酸鋅顆粒、賴氨葡鋅顆粒等。


腹瀉時體內鋅水平會顯著下降,適當補鋅輔助治療,有利於縮短腹瀉的病程,降低腹瀉的嚴重程度和脫水的危險,有助於腸粘膜的修復,並能預防未來2~3個月內的腹瀉病復發。



小兒腹瀉的典型症狀


排便不成形、呈水樣或蛋花樣,或次數增多,可伴或不伴腹痛、嘔吐,嚴重時常常發生脫水的現象。


治療小兒腹瀉的原則


兒童腹瀉的病因複雜,如水土不服和飲食不衛生會引起腹瀉,腹部受涼也可以引起腹瀉,季節變化導致病毒感染從而引發腹瀉等,因此,我們選藥必須分清兒童腹瀉的原因,對症選藥更有助於解決問題。


其實絕大部分的患兒腹瀉根本不需要抗生素治療,抗生素只適用於細菌感染性腹瀉,並且是伴有明顯的感染中毒症狀的患者。


對大多數輕、中度腹瀉,應以口服補液爲主,輔以益生菌、腸黏膜保護劑等治療。


聯合用藥方案


1、早期急性腹瀉


聯合用藥方案一:蒙脫石散+媽咪愛+小兒腹瀉型醫用冷敷貼


聯合用藥方案二:小兒功勞止瀉顆粒+小兒腹瀉貼+益生元葡萄糖


聯合用藥方案三:蒙脫石散 +舒腹貼膏+葡萄糖酸鋅口服液


銷售推薦話術:口服+外用,1+1>2,療效好!


2、細菌感染腹瀉


聯合用藥方案一(2歲以內禁用):兒童瀉立停(顛茄磺苄啶片)+參芩健脾胃顆粒(兒童型)+小兒腹瀉型醫用冷敷貼


聯合用藥方案二:硫酸慶大黴素口服液+小兒瀉速停顆粒+舒腹貼膏


聯合用藥方案三:硫酸慶大黴素顆粒+蒙脫石散+賴氨葡鋅顆粒


注意事項:必須在醫生指導下服用抗生素。


在這裏要特別強調一下,當小孩腹瀉極其嚴重時,一定要及時到醫院就診。經過兒科醫生診斷,“細菌感染性”腹瀉則需要抗菌藥、蒙脫石散和益生菌聯合治療,三者之間均應間隔一到兩個小時。


家長要遵醫囑,一定要注意服藥的順序。


首先,要服用抗生素(硫酸慶大黴素顆粒)殺滅病菌;


其次,一個小時以後,再使用蒙脫石散吸附體內的病菌和毒素;


最後,再過一小時後使用微生態製劑恢復腸道菌羣的平衡,從而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此外還需要注意飲食調理,科學餵養,注意衛生。

來源:中國藥店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