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提升大學國際能見度,科技部昨推出「國際合作加值方案」,開放執行科技部研究計畫學...
為提升大學國際能見度,科技部昨推出「國際合作加值方案」,開放執行科技部研究計畫學者提出申請。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為提升大學科研國際影響力,科技部昨宣佈推出「國際合作加值方案」,開放現正執行科技部研究計畫的學者申請,包括提升每月研究主持費,以及赴國外差旅費、業務費等,最多可達原計畫經費5成。科技部評估,明年國際合作研究計畫可望從今年約90件,增一倍達180件。

交大研發長李大嵩說,過去談到國際合作,不免要花錢,現行最大的困難就是缺乏經費,未來如有經費支持,相信會是好的作法;目前高教深耕計畫中取得競爭經費的只有臺大、清大、交大及成大等4校,之後如有加值經費,讓所有學校都能提升國際合作。

臺大研發長李芳仁說,提升經費鼓勵各校展開國際合作,的確能提升能見度,因為雙方合作後,研究成果能在各自的網站平臺曝光,但這就像「買廣告」,能不能讓別人看見是一回事,重點還是研究內容有沒有料,才能在國際上競爭。

科技部說,「國際合作加值方案」開放所有在研究計畫執行期間提申請,核可後每月增加5千元的補助研究主持費、赴國外差旅費與業務費,可用於邀請國外學者來臺等,8月起開放,補助加值經費上限,以不超過原計畫5成為原則。

科技部舉瑞士洛桑管理學院的調查指出,我國去年在科學研究的國際地位排名為15名,今年掉到20名,原因之一為臺灣學者從事學術研究時,與國際合作程度不足。

根據國研院科政中心分析資料顯示,相較於無國際合作論文,國際合作的論文有較高的能見度,並展現高相對影響力。2012年至2016年的臺灣國際合作論文的相對影響力達1.4,明顯高於沒有國際合作論文的0.7。至於目前的相對影響力,約只落在0.98,低於國際平均值的1。

科技部科教發展及國際合作司長黃心雅說,合作對象不含中國大陸與港澳,原因於兩岸合作計畫屬另一範疇。為配合政府政策,將優先審議5加2產業相關及AI領域。李芳仁提醒,優先補助5加2產業不該過於偏頗,基礎建設也是重要的一環,「底盤顧好了,纔有機會往上衝」。

至於外界擔憂重理工輕人文,黃心雅說,將視計畫的前瞻性、議題突破性,以及合作夥伴在世界的重要性進行審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