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日报·新锐大众 记者 王志浩 策划 兰传斌 刘芝杰

  最近,青岛和深圳经常“打包出现”,红瓦绿树碧海蓝天搭配世界之窗和大小梅沙,被网友戏称为“深青CP”。

  山东省委常委、青岛市委书记王清宪,到青岛任职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已经接待了正威、华为、富士康、恒大、华大基因等多家深圳企业巨头;

  3月25日,王清宪率青岛市党政考察团赴深圳,开展为期4天的考察学习;

  3月25日,深圳市委机关报《深圳特区报》在头版刊登大幅“广告”,对青岛市“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推介会进行宣传;

  3月27日,在青岛市“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推介会上,王清宪道出了“学深圳、赶深圳”的目标……

  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在山东省“工作落实年”,全省“担当作为、狠抓落实”工作动员大会、省两会“狠抓落实”的号召犹在耳畔,全国两会刚刚闭幕,青岛市为何选择对标深圳、推介青岛?记者为您独家梳理。

  历史使命:“办好一次会,搞活一座城”

  2018年6月,世界聚焦青岛。

  习近平总书记亲赴青岛,主持上合组织青岛峰会。之后,总书记视察青岛,提出“办好一次会,搞活一座城”、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重要指示,要求山东在国家开放大局中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山东省委要求青岛打造山东面向世界开放发展的桥头堡。

  从全省的发展视角来看,新旧动能转换大战略方兴未艾,把“规划图”变成“施工图”尚待“狠抓落实”,青岛作为山东老牌强市、全省唯一GDP过万亿城市,青岛对标先进,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责无旁贷。

  王清宪在推介会上做演讲,讲述了调任青岛之前山东省委书记刘家义与他的谈话:“在赴任前,我向山东省委书记刘家义同志辞行,家义书记对我说,‘责任重啊!重于泰山。中央让你去青岛,核心的任务就是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岛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

  带着这样满满的期待,肩负着这样沉甸甸的责任,青岛必须立体、综合、全方位地搞活一座城,加快建设开放、现代、活力、时尚的国际大都市,这是青岛的领导干部们责无旁贷的义务,也是青岛市民们对美好明天的渴望。

  必然选择:与最强者比拼、与最快者赛跑

  身处“孔孟之乡”,山东人深谙“见贤思齐”的道理。

  在全省“担当作为、狠抓落实”工作动员大会上,山东省委书记刘家义提出,干任何一项工作,都要与最强者比拼、与最快者赛跑。在我国五个计划单列市中,按经济总量,深圳第一,青岛第二。然而,深圳在20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创造了2.4万亿的GDP,面积只是青岛的1/6,产出整整是青岛的两倍。总书记要求山东打造中国对外开放的新高地,青岛要做这个新高地的桥头堡,必然把深圳作为标杆。

  青岛和深圳的“联姻”,就像是两个名门望族的强强联手,青岛如同一个风姿绰约的少女,美丽、时尚,她拥有800多公里蜿蜒曲折的海岸线,拥有一大批“国字号”海洋科研机构,还拥有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而深圳则像是一个踌躇满志的青年精英,他认识市场、尊重市场、利用市场,始终坚持深化市场化改革的方向不动摇、不停步,成为中国创新引领的高地。

  “深青CP”交相辉映、各有特色,两城携手,未来可期。

  深圳市委大院门前的拓荒牛雕像,是深圳开拓精神的象征

  现实路径:学深圳、赶深圳,与深圳携手共谋发展

  40年来,深圳创造了很多的经验,引领了中国的改革开放创新。要从哪里学起?青岛市的领导干部认为,“学深圳、赶深圳”,首先要“学深圳人、赶深圳人”;“学深圳人、赶深圳人”,首先要“学深圳的企业家、赶深圳的企业家”。

  为此,青岛市发起国际航运贸易金融创新中心建设攻势、科技引领城建设攻势、国际时尚城建设攻势等15个攻势,这15个攻势,就是15个山头,就是15场战役。拿下这15个山头,打赢这15场战役,就是要实现总书记给青岛确定的“办好一次会,搞活一座城”、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战略目标。

  如何与深圳的企业家创新招商引资、招才引智的合作模式?如何与深圳的企业家携手共谋发展?青岛市提出,由深圳的企业家一起,共同建设“深圳企业家青岛高新产业园”,充分发挥深圳企业整合世界技术和人才资源的优势,由深圳的企业给青岛设计产业链条,带动产业集群化发展。在管理方式上,采取“管委会+公司”的模式,园区内的事务,由公司来运营,管委会负责对园区服务。青岛市还在探索将对重点发展的产业行业,分别成立行业协会,邀请他们参加市委市政府有关经济工作会议,给他们专门设置发文“户头”,让他们及时看到有关政策文件,由此实现企业家的声音能够直达市委市政府决策层,真正弘扬企业家精神,尊重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深圳企业家青岛高新产业园”,就可以成立这样的协会。

  青岛有1900多家信息领域企业,但是小而散、碎片化。目前,青岛市正邀请华为来整合这些信息产业资源,看看有哪些企业、哪些产品、哪些技术能够纳入他们的采购链,按照华为的标准设计、生产,华为也向这些企业开放平台和资源。

  勇气决心:凡是深圳能做到的,青岛都要做到

  想要客人去自己家做客,“店小二”做不好服务绝对不行。去年以来,山东全省上下在努力改善投资环境,青岛的投资环境得到大幅度改善。但毋庸置疑的是,与深圳比起来,青岛的投资环境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为了让深圳企业投资青岛、留在青岛,青岛市委、市政府要求各部门、各区市用一个月时间,与深圳全面对标,学习深圳的营商环境、制度创新、政务服务,凡是深圳能做到的,青岛都要做到,哪一方面做不到,哪一个部门做不到,有关部门、区市的主要领导就要在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上作出解释。

  此外,青岛日报和青岛广播电视台专门成立了舆论监督部、开设了舆论监督栏目,每天都播发曝光报道,直冲营商环境、为民服务的问题去。哪个部门、哪个地方出了问题,主要负责人就要在电视上向全市人民承认错误、作出承诺,立刻整改、举一反三。

  对标深圳,与深圳“结缘”,既是青岛贯彻落实省委提出的“八大战略”,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的重要举措,也是青岛本身自查自省、更上一层楼的新任务。

  1979年的春天,拓荒创业的深圳人,喊出了“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40年后的今天,又是一个春天,青岛带着温润的海风来到深圳,拉开了青岛“学深圳、赶深圳”的大幕。

  在海风吹过的地方,簕杜鹃正在怒放……(来源:新锐大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