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響應世界氣喘日,臺北市政府衛生局與臺灣氣喘衛教學會於今(99)52合辦「過敏氣喘不用怕,預防控制要趁早」嘉年華會活動。台灣氣喘衛教學會調查台灣地區誘發氣喘過敏的主要過敏原為屋塵蟎類過敏原群。台灣地區空氣品質除了受到污染源影響外,每年從台灣境外地區移入的污染亦嚴重影響台灣空氣品質,包括人為及自然環境的影響如沙塵暴。室內污染的產生與房屋的設計和裝璜有關,特別與是否使用彈簧床墊、地毯以及傢俱的舖墊有關。通常呼吸道病毒感染、過敏原〈尤其是居家環境中的塵蟎、蟑螂、黴菌與貓狗等有毛寵物〉和化學刺激物〈尤其是香煙所含的尼古丁〉可直接誘發氣喘發作。

目前氣喘的治療方式必須根據氣喘的嚴重度來決定,目標是以最少的藥物達到最大的療效。以階梯式的藥物治療計劃進行,通常治療一個月後會有明顯的改善,當疾病達到良好控制持續三個月以上,可以考慮降階治療,反之若病人對治療反應不理想,則需要升階治療。治療藥物如下﹕

1.支氣管擴張劑--可用來舒張呼吸道的肌肉,從而減輕氣喘症狀,此類藥物有乙型交感神經刺激劑、茶鹼與抗膽鹼製劑。

2.抗發炎藥物--抑制呼吸道發炎最有效的藥物是吸入性類固醇,可用來降低或改善呼吸道的發炎與腫脹。

3.對於中重度氣喘,治療藥物是吸入性類固醇與長效型乙型擴張劑合併,對治療氣喘達到互補的效果,一次療程至少三到六個月。

 

氣喘病的預防應同時考慮遺傳和環境因子,例如儘量減少或延緩嬰幼兒暴露於過敏原、居家環境的改善(應使用易於清洗的寢具和簡潔的裝潢)、避免二手菸、避免或預先以藥物預防劇烈的運動和氣候變化對呼吸氣道的不良影響。雖然環境因素有時不易控制,但若能加以注意,儘量避免接觸及減少環境致病因子,則多少也可改善發病的次數與嚴重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