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集團首日招股孖展認購額達七十四點七二億元,超額認購最少兩倍。

【星島日報報道】(星島日報報道)首隻「同股不同權」股小米集團(1810)首日招股孖展認購額達七十四點七二億元,超額認購最少兩倍,惟與上月新股平安好醫生(1833)所錄得的近一千二百億孖展額相差甚遠。儘管散戶反應較淡,但一眾證券行仍各出奇招搶客,其中時富證券以「零息」成功搶灘,首日孖展額錄得二十七億元一枝獨秀,跑贏行家。

綜合十一間證券行統計數據,小米首日錄得七十四點七二億元孖展認購額,即相當於其公開發售集資額為二十三點九八億元的超額認購兩倍有多。但是,此成績與過去在本港上市的一眾新經濟股份的招股表現,難以同日而語。

自去年第四季以來,共有五隻新股被譽為新經濟股份,其中獲「三馬」,即馬雲、馬化騰及馬明哲持股的閱文(722)於招股首日錄得一千三百五十二億孖展額,是小米的十八倍,其招股價為五十五元。其他新經濟新股包括易鑫(2858)、眾安在線(6060)及雷蛇(1337)的首日孖展額均至少超額過百倍。

光大新鴻基財富管理策略師溫傑認為,散戶投資者對小米招股反應冷淡,主要仍是顧慮其估值過高問題。他個人認為,小米主業仍是一間售賣硬件的公司,互聯網業務未見明顯盈利,即使有知名人士入股,亦未能說服散戶入場。

問及為何專業投資者和散戶投資者的看法,存在如此大分歧。溫傑認為,專業投資者及大戶,如李嘉誠等,相信看的是長線投資,以年計算,而且他們大多抱着投資獨角獸的心態,入股多隻新經濟股份,只要有一隻成功跑出便可。對於散戶來說,更多的是短線投機,故考慮不同。

長和(001)聯席董事總經理霍建寧昨日出席活動時,被問及認購小米事宜時證實,李嘉誠透過基金會已認購三千萬美元(約二點二五億港元)小米股份。

多位證券業人士均表示,由於近期息口上升,港股走勢反覆偏淡,若散戶有興趣認購小米,建議以現金認購。信誠證券聯席董事張智威表示,以現金認購,可減少孖展息高的風險,惟他相信現水平的息率,暫時不會大幅上升,原因之一亦是因為小米新股認購未如早前的新經濟股般熱烈,所以沒有進一步刺激利息上升。

昨日多家銀行陸續推出優惠,加入搶「米客」一戰,其中中銀以二點二釐孖展息跑贏行家及證券行。證券行方面,則以國泰君安的二點四五釐為最低,但仍不及時富的孖展額高。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