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ledaughter:臺灣不徹底改變自己的偏見,統一問題就一定是武力統一

陳孔立:文化休克,兩岸青年必須面對

……對於大陸青年來說,文化休克表現在臺灣很多人不承認自己是中國人。因為對大陸人來說,臺灣的事就是中國的事,但對大部分臺灣人來說,中國大陸的事絕對是外國的事,甚至把中國大陸看成外國,甚至「敵國」。文化休克的另一個表現是臺灣媒體對大陸的敵視。臺灣媒體上有很多大陸的負面新聞、不客觀的報道和評論,比如很多報刊評論認為陸生和陸資來臺灣是搶資源、搶飯碗,服貿會衝擊百萬臺灣勞工,認為「中國」用金錢收買臺灣、「中國崛起直接衝擊臺灣」。文化休克的第三個表現是大陸人認為臺灣親美親日反中。因為臺灣只關注美國和日本,把美國看成主子,與日本關係親厚,但不少人「逢中必反」。

……對於臺灣青年來說,文化休克的表現是,他們跟大陸從食衣住行到思考方式都不一樣,不明白為什麼一定要統一。臺灣青年們問「我們是一個國家,你們為什麼不承認?不承認「中華民國」怎能是一家人?」臺灣青年還認為大陸打壓臺灣,比如不讓臺灣參加聯合國和其他國際組織,用飛彈對準臺灣以及準備「武力犯臺」。除此之外,讓臺灣青年感到文化休克的還有兩岸對民主的不同理解,他們認為臺灣是「民主國家」,而中國是「專制國家」。

點評:這其實不是「文化休克」問題,而是兩岸青年的意識對立問題。只不過「對立」看起來比較嚴重,所以專家學者們不能不發明一個看起來比較弱的詞來形容它,但實際上性質不變。

意識上的對立其實不僅僅是青年之間,更是兩岸社會民間的一種基本對立。大陸看臺灣,出發點是一種內在視角,是一個國家的立場。這個立場就決定了它基本上是對對方整體的一種善意。所以雖然不是沒有異議,但讓利等重大決策可以長期推行,僅僅2004年到2014年,大陸就給臺灣差不多7400多億的美元「讓利」,臺灣經濟停滯困難,大陸總是隨時拿出支票本去救苦救難。

反過來看臺灣,對待大陸的認知卻十分複雜。抗戰勝利之後認同回歸,但某種固有的「殖民地優越感」也在生長。49年之後,雖然一個國家的概念沒有變,但國民黨教育裏樹立的大陸「貧困待拯救」印象也一直深刻烙印在幾代人心裡,這種「經濟優越」掩蓋了臺灣自身面對大陸的整體弱勢,但在一個時段內卻被表面上的發展鞏固下來,以至於21世紀兩岸真實實力差距越來越大的時候,臺灣社會仍然用所謂「精神優勢」來掩蓋本身的實力貧瘠。臺灣青年人的「逢中必反」不能不說是臺灣社會整體面對大陸的時候其實力與強弱意識互相錯位的一種體現。臺灣看待大陸,從一開始就有「勢利」的因素,而當制度本身決定的強弱突出體現出來的時候,扭曲教育又把這種勢利變成了臺灣對大陸的整體敵意,而這種敵意,纔是兩岸青年對立的根本原因。

如果講究現實,臺灣從政府到社會到媒體,對大陸沒有傲慢的本錢;如果說信守理想,所謂制度和文化的差異在臺灣現實中的行為往往表現出臺灣的虛偽和自私。大陸與臺灣青年人之間的對立根本原因不在所謂「文化休克」,而是臺灣身居中國卻一定要成為「中國的異化」。種種原因糾結而未能完成的統一成為臺灣不停分裂的藉口。大陸看臺灣,立場鮮明,視角豐富,但最終一定會歸於統一;而臺灣看大陸,卻立場混亂,因循苟且,私慾膨脹,視角單一,無非是歸於分裂。

學者們用心良苦,希望作為國家與社會的未來的兩岸青年能夠「互諒互讓,少些指責」,但這種避重就輕的忽悠無法直面兩岸青年的真實認知。大陸青年在資訊與親身體驗之間,對臺灣的感情已經漸漸從浪漫想像和單純善意變成「近距離圍觀」,而臺灣青年在既不符合事實也不符合實力對比的「民主自我陶醉」的教育中形成的對大陸偏見變成其痛苦社會中唯一能抓得住的東西,因此也就越發頑固。

青年們總會長大,漸漸成為社會中堅。青年人的對立意識也會發展變化,但這種變化不會是簡單的「互相理解」,終究會體現為臺灣問題的徹底解決的方式。臺灣不徹底改變革新自己的偏見,統一問題就一定是武力統一。臺灣嘴巴上說不想要戰爭,而其教育、媒體、政治人物灌輸給民眾的東西和臺灣的死不悔改卻一定會把臺灣引上戰爭之路。

鬱慕明臉書怒罵「臺獨」網民:孬種滾出中國

臺灣新黨主席鬱慕明日前拋出希望大陸、臺灣統一的言論,引來部分臺灣網友圍剿。對此,他在臉書PO文回應,有些「屁孩」老是講「滾回大陸」,但是在「臺灣共和國」沒成立前,就是大陸領土,「不愛中國的臺獨份子,你們才應該滾出中國!」微信號:gules007

點評:這麼多年,臺灣也就一個新黨還有很少的統派敢真正堅持一個中國,心向統一,可惜人甚少,勢甚微。大陸對國民黨的支持只收穫了個「三不」,洪秀柱囿於國民黨選舉困境喊「一中同表」,立馬收到了鉗口令,表示「不會再講了,不是急統,不能接受被現在這個中國統一」;而民進黨其人其家屬在大陸做生意賺錢肥丟肥丟的,臺獨立場卻頑固不化,甚至為了當選表示可以放棄南海主權,甘當美日遏制中國的馬前卒;宋楚瑜每次到大陸都有高接高送,其能維持一定影響力離不開大陸的加持,但現在為了權力親民黨已經藍皮綠骨,甚至可能和臺獨民進黨一起參選。

臺灣的政治是民粹,而臺灣的民眾則是地道的愚民。什麼藍什麼綠都是狗屎,要想統一隻能紅色統一!

華府觀察:美國選戰開火 中國或成大靶子

「美國有線電視網」的分析人士透露,2016年選舉已經在悄悄醞釀對華政策辯論該如何進行,一個趨勢似乎是,華府將展示對北京更具對抗性的姿態。候選人為了顯示自己的強悍,會更多拿中國說事,特別是當崛起的中國對美國經濟有重大影響力的時候。觀察家更相信,根據形勢發展,下任美國總統有可能要考慮自尼克松以來的對華戰略合理性是否需要進行某種調整。

點評:據說,華盛頓現在流行「雞鷹」,就是說明明是小母雞,但幻想自己是「白頭鷹」,不停地「咯咯地」發出好戰的聲音。而且還要互相之間比較誰的咯咯聲更大一些。

美國選舉,一向好拿中國說事,但這次說事不僅僅集中在經濟領域,更多地會集中在政治和軍事領域。中美關係,在可見的未來,談不上樂觀悲觀,只能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但是如果美國不控制現在這種所謂「戰略焦慮」的話,將來美國很可能患上精神分裂。

美國學者寫小說:美中怎麼打第三次世界大戰

由「新美國基金會」高級研究員辛格(PeterSinger)和「大西洋理事會」未來戰爭項目主任科爾(AugustCole)共同創作的戰爭小說《幽靈艦隊》(GhostFleet)6月30日上市以來,引起美國外交學界的關注,據作者稱,這本書正在五角大樓內傳閱。對於好奇或擔心大國戰爭的人而言,人們想知道,第三次世界大戰是怎麼打的?

小說第一章就寫到中國要在國際水域開採油氣,「蛟龍號」在馬裏亞納海溝萬米深的海面下開展科學研究,海面上是「向陽紅」科學考察船,而美軍的P-8反潛偵察機在8千英尺的空中抵近偵察,遭中國軍方喊話驅離。戰爭的序幕就這樣拉開了。

辛格說:「我們18個月前就寫到這些,而1個月前在現實世界真的發生了。我們對此的反應是混雜的。」今年5月,CNN播出錄影--美軍P-8A偵察機在南海抵近中國正在人工造島的現場上空,中國海軍多次發出警告,要求美機離開。美中南海對峙一度引發舉世關注,以為美中南海之戰一觸即發。

小說還虛構了這樣的橋段:在海上,中國對美國發動了「珍珠港2.0」襲擊,令美國先進艦隊癱瘓;在空中,美軍最先進的F35戰機因為電腦晶元被中方植入病毒而失去效能。於是美國只好啟用設備陳舊的「幽靈艦隊」,與中國生死一搏。美國書評家紛紛提到這種虛構情形,稱這是給美軍裝備存在缺陷和漏洞敲響警鐘。

點評:《幽靈艦隊》的作者一個說是智庫的分析師,另一個是高級記者,兩個人還參與過美國電子遊戲中對中國作戰的種種設想。小說是虛構的,但卻可以反映一定的時代情緒。恐懼、猜疑、甚至是有點期待,這就是一部分美國人對於中美戰爭的情緒想像。沒有經歷過真正大國間的一觸即發的戰爭瞬間,往往會把這種對峙甚至是某種程度的直接衝突看做解決問題和重樹權威的辦法。雖然其思考方式非常輕率,但誰能說戰爭就一定是深思熟慮的結果呢?戰爭的後果?那是戰爭結束的事情了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