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清政府的最高決策者,慈禧對義和團先是主張剿殺的,但到了1900年6月6日,她在上諭里第一次明確稱義和團為「國家赤子」,由主剿變為了主撫。她為什麼要這樣做呢?

從自身來說,戊戌變法失敗後,慈禧對康有為、梁啟超恨之入骨,英國、日本卻將其二人救走了,逃亡海外的康、梁散布了諸多對慈禧不利的言論,令慈禧對英、日甚為不滿;鑒於光緒的不良表現,特別是圍園弒後的圖謀,徹底傷害了她,認為光緒是當了皇帝忘了娘,翅膀硬了啄他娘的眼,她想要廢除光緒帝,立載漪之子溥雋為大阿哥,又遭到了各國公使的反對,令「本來是執定不同洋人破臉的」她,「也不免有些動氣」,怒言「此仇必報」。

此外,自己的兒子成為了大阿哥,本來沒什麼宏偉理想的端王載漪的權欲如孔雀開屏一般突然大力綻放,當皇爹要乘早,早熟的太上皇好拽,奈何外國公使們就是不給面子,讓他那開足了的屏又硬生生的給縮了回去,要臉沒臉,要屁沒屁。

這一切,被同樣鬱悶且閑得無聊的前山東巡撫毓賢看在了眼裡。毓賢是因處置義和團不力引起了各國公使的不滿而被撤職的,恨透了這些洋公使們,他建議端王載漪利用民心,給列強找點麻煩,然後……然後公使們自然就得來求端王您了不是?

好主意!於是端王載漪竭力慫恿慈禧太后招撫義和團,說義和團「可信,是天上差下來驅逐洋人的」,他屁股後面的小夥伴徐桐、剛毅、趙舒翹等人也紛紛表示,可信,可信,可信,重要的事情說三遍,三人成虎。總之,多人的「可信」使慈禧也有點相信義和團真能「驅逐洋人」了。

使慈禧太后下定決心利用義和團與洋人玩一票的,是那個列強要「勒令皇太后歸政」的偽照會。至如今,這個偽照會咋來的,還是個謎。是載漪偽造的,還是外國自媒體的個人言論被中國的馬屁精錯誤地理解成洋政府意見了。何況康梁真的有讓慈禧太后老幹部靠邊站,不靠邊殺之的圖謀,加諸太后當時也氣昏了頭,破謠水平太不行,總之,太后再次受了深深的傷害。干涉我內政就罷了,讓老幹部下崗,大清的江山還能穩妥么。總之,於公於私,都是太后「萬不能允之事」,遂決心「大張撻伐」,與列強「一決雌雄」。

這就是慈禧利用義和團與列強為敵的緣由。

至於說到慈禧為什麼會冒搞亂首都的危險,應該是她相信義和團真的象載漪等人吹噓的那樣神奇,這其實沒什麼稀奇的,上世紀80年代,祖國大地還興起過氣功熱,據說某些關鍵部門委還認為特異功能可以用于軍事目的呢。甚至現在,還有諸多人士認為,外國的轉基因讓中國八千萬婦女不孕不育呢。所以,慈禧可能根本沒去想贏不了的後果,沒考慮危險係數。

列強為什麼要干預帝後之爭呢?一方面當然是帝國主義亡我之心不死,同情光緒的改革,希望大清繼續改革開放,不願意看到光緒被廢黜;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方面,列強在中國有巨大的經濟利益,不希望帝後之爭影響中國政局的穩定,使其經濟利益受損。


其實慈禧最開始對義和團一點都不客氣,一門心思想要剿滅他們的。為啥?因為義和團開始也不是喊著「扶清滅洋」的口號。和其他的秘密社團一樣,人家一開始也是「反清復明」。

只要是清朝的民間秘密社團,就必然要有個口號,有了口號就好招人了。當時老百姓痛恨滿清統治啊,所以你喊著「反清」,大家就樂意去參加。

不過反清這事情還是有風險的,你幾個人在家偷偷喊喊就無所謂了,整出一大批人天天喊,那肯定要剿滅你了。

義和團自己也知道,所以趁著中國與西方列強之間的矛盾加劇,改成了「扶清滅洋」的口號,這個口號是義和團的領袖趙三多提出來的。不過在剛開始,慈禧也不相信義和團的這一套,讓袁世凱該抓就抓,該殺就殺。

但是,隨著基督教教民和普通老百姓的摩擦越來越多,矛盾越來越大,義和團開始調轉矛頭對付洋人。而且,對付洋人這把火還越燒越旺,管都管不住。

慈禧眼看著義和團發展越來越快,於是改變策略,招撫他們。

其實原因為很簡單。

第一點:慈禧有仇恨洋人的心理。

慈禧為什麼不喜歡洋人?想想戊戌變法就知道了,洋人的東西差點把她趕下台。還有,當時康有為逃到了英國使館,慈禧派李鴻章去要人,還願意給英國人10萬兩白銀,英國人二話不說拒絕了。

(戊戌六君子)

梁啟超呢?跑到了日本人的保護區,慈禧派人去刺殺,也是一直沒成功。

你們洋人支持光緒帝,想要把自己趕下台,現在又保護著自己的敵人,這樣的做法,慈禧能不痛恨?

所以,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義和團喊著「滅洋」,正和慈禧的心思。

第二點:載漪等人的慫恿。

按理說,義和團這些民間結社,水平怎麼樣應該是能想到的,慈禧這麼老謀深算,怎麼能隨便信任他們呢?

當時以載漪為首的一批官員,是不喜歡洋人的,他們看著義和團這麼轟轟烈烈,很感興趣。經常在慈禧面前吹噓,說義和團怎麼怎麼有神功附體,怎麼怎麼效忠朝廷。

時間一長,大家都這麼說,慈禧也就慢慢的相信了。

第三點:慈禧是從大局考慮的。

畢竟當時的義和團運動轟轟烈烈,人家還打著「扶清滅洋」的旗號,這麼大一支隊伍,要麼招撫,要麼剿滅,沒有第三條路。

當時的朝廷有沒有能力剿滅義和團?當然有,但是畢竟自身的實力越來越弱,內憂外患的。如果一時間剿滅不了,拖上個三年五年,那就麻煩大了。

所以只能招撫,借用義和團的力量對付洋人,在這期間也能消耗掉義和團的實力,免除後顧之憂。

第四點:總要有一個背鍋俠。

和洋人之間矛盾越來越大,必然會有擦槍走火的一天。慈禧明白,能不能打得過洋人不一定,甚至還有很大的可能性打敗仗。所以萬一打敗了,必須給自己留退路。

有了義和團,到時候什麼都往他們身上推。打敗了也不怕,把義和團的人頭砍了,再賠點銀子,事情就解決了。

所以,慈禧利用義和團,還是認真考慮過的。


謝邀,慈禧

是誰啊,滿清的實際統治者。義和團又是誰,那些大量沒有土地,連生存都是問題的饑民。義和團的出現主要有以下幾點:1.自1840鴉片戰爭以來清王朝由於屢屢戰敗,賠償了外國人大量的錢,而這錢最終是誰賠償的老百姓啊,老百姓納稅別忘了哦!到1900年的時候很多老百姓已經是赤貧,這時洋人又圈地蓋教堂,百姓自然而然憤怒不已。2.憤怒的百姓聚集起來他們的訴求是什麼?把禍害中國的洋人洋物全部清出大清,(老百姓對洋人的痛恨,這種排外的樸素感情可以理解,但是盲目排外不去看到人家先進的地方這就不可取了。)好我們再來說說慈禧,慈禧這時呢想廢掉光緒帝,立端竣王載義之子溥俊為大阿哥讓他來當皇帝,換掉光緒。而列強不支持慈禧支持光緒認為慈禧乃專制主義頑固派而光緒乃立憲開明之君

。慈禧是非常恨呀,我大清國的家事什麼時候也輪到你們來管了!就在慈禧還在火頭上呢,這端竣王為了讓自己兒子當皇帝和人偽造了一份外國人的照會。(內容是,大英帝國敦促清帝國皇太后,請光緒皇帝執政,皇太后下台並永遠不許復出,不許干涉朝政。)這慈禧國的實在不能忍了,於是乎讓義和團(你不是扶清滅洋嘛。)好給我去殺洋人,我老太太重重有賞。這完全是拿這二十多萬義和團當炮灰呀,結局大家都知道,敗了,簽訂《辛丑條約》喪權辱國,怎麼說呢,這是典型的為了自己的私慾(權利)而不顧國民死活的自私自利和不負責任的行為。

慈禧對義和團的態度其實是矛盾的。一方面,對義和團的出現抱一種警惕態度,任由其發展,可能最終會危及統治。另一方面,義和團提出的扶清滅洋口號和盲目的排外性對慈禧來說也有一定的價值。必要時,這是一股可以利用的力量。慈禧是一個很理性的人,她對義和團的態度隨著與列強關係的變化而變化。剛開始,她對袁世凱在山東捕殺義和團不置可否,後來與列國交惡時她又大力支持義和團發展,利用其對抗列強。到後來,列強與清廷關係和緩,簽訂條約後,慈禧非常高興,表示「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這時義和團又被當做罪魁禍首遭到大肆捕殺,一些直接或間接與義和團有關係的大臣都遭到懲治。由此看來,義和團對慈禧來說,雖是亂民,但也是工具,用之或棄之,全看時局如何發展。


她恨列強,但拿列強沒辦法。他恨那些愚民,但那麼多愚民她也沒辦法。所以,忽悠他們兩方對壘是最合適的。若是義和團勝了,她表彰一下就行了。

參看宋徽宗:拿宋江沒辦法,拿方臘也沒辦法。於是想辦法讓他倆對上,這下子,問題都解決了。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