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物聯網技術首被納入國際標準 2015年12月19日 10:43環球時報

環球時報/2015-12-19/ 第05版面/經濟訪談 /作者:本報記者 範凌志

中國自主研發的一項被稱為「TRAIS」的物聯網安全關鍵技術11月被納入國際標準,這是中國在物聯網核心技術RFID(無線射頻識別)領域的首個國際標準。「TRAIS」技術是什麼?它對我們的生活及中國互聯網產業會產生哪些影響?在第二屆世界互聯網大會期間,《環球時報》記者在烏鎮採訪了研發此項技術的西安西電捷通無線網路通信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黃振海博士。

「未來的世界將面臨3種互聯方式,即人與人的互聯、人與物的互聯和物與物的互聯。以前的網路安全我們只需保證用電腦手機正常上網不被攻擊即可。而在物聯網時代,連接數量會劇增,安全做不好,輕則家裡空調被開得很熱或者很冷,重則家門被操控打開了,會帶來更大的危害。」黃振海博士指著《環球時報》記者胸前的通行證表示:「這個證就是採用了RFID技術,記者帶著證走過安檢設施,其身份就會顯示在旁邊的屏幕上,機器會驗證是否有進入會場的許可權。而TRAIS安全技術是一套完整的、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空中介面安全解決方案,能有效防止標籤偽造、數據被竊聽、篡改等安全威脅。」

無線網路安全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理事長曹軍告訴《環球時報》記者,當今世界的競爭歸根到底是標準之爭。誰的技術最強,就按照誰的標準,誰就把握住了核心競爭力。之前的標準制定完全被西方控制,中國只能是國際標準的接受者,採標率(採用國際標準的比例)達到90%以上,「二戰以後,新的國際秩序的一個重要支撐力量就是國際標準的制定,這可以被稱為技術政治,是一場看不見硝煙的戰爭。」

黃振海透露,為了阻撓中國TRAIS技術成為國際標準,美國方面採取過各種手段。「比如,我們需要去美國開會,美國要麼遲遲不發籤證,要麼不讓我們在北京簽,非要我們去成都簽。按照國際標準化組織的規定,這種拒簽行為是被嚴格禁止的。」

曹軍說,美國如此阻撓,「就是因為一旦中國技術成為國際標準,其他國家就都會向中國購買技術,這是美國所不願看到的。」▲

分享到: QQ空間 新浪微博 騰訊微博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