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淘汱賽 (Elimination Rounds)

淘汱賽勝隊晉級進入下一回合比賽,而敗隊被淘汱。每一回合淘汱50%的隊伍,直到僅存4隊進入準決賽(四強)。準決賽獲勝隊伍晉級決賽,爭奪冠亞軍;而敗隊爭取第3名。

 

1.2.1        淘汱賽的組成 (Construction of Elimination Rounds)

晉級淘汱賽的隊伍數由下列3因素決定:

l   符合幾何級數的公式

l   參加競賽的隊伍數

l   分組組數

首先,進入淘汱賽的隊數必須符合下列幾何級數的公式:2^(n+1).

如果n=1,隊伍數就是2^(1+1)224.

因此晉級淘汱賽的最少隊數是4隊。如果n=2,代入公式計算:

2^(2+1)238.

另二個因素是參賽隊數和分組組數。這二個因素有關聯,因為他們會決定有幾隊可以直接晉級,而幾隊要比較積分排序來晉級。

「直接晉級隊伍」是指根據該隊在分組賽的最終排名便能晉級的隊伍;而「積分比序隊伍」則是根據該隊在分組賽的最終排名和紀錄進行跨組比較之後,得以晉級的隊伍。

淘汱賽中直接晉級隊伍數每組至少一隊,而積分比序隊伍數一定會少於分組組數,通常隊數不定,依據參賽隊數和分組組數決定。也可能只有直接晉級隊伍晉級淘汱賽。

如果分組組數是2的乘冪(248),那麼晉級淘汱賽的所有隊伍都會是直接晉級隊伍。例如:如果某場賽事有8組分組,而淘汱賽有16隊,則每組會有2隊直接晉級。

如果分組組數不是2的乘冪(3567),那麼晉級淘汱賽的隊伍有些會是直接晉級隊伍,有些是積分比序隊伍。例如:如果某場賽事分為6組循環賽,而淘汱賽有16隊,則每組會有2隊直接晉級,另有4隊是積分比序隊伍。

附錄A提供了一個參考指引,可根據隊伍數查覈晉級隊數和分組組數。籌畫賽事時,技術委員應參考附錄A2.X.X以決定淘汱賽的組成。

 

1.2.2        分組晉級至淘汱賽 (Advancing Sides to Elimination Rounds)

一旦淘汱賽的隊伍數決定,技術委員便能決定哪些隊伍會晉級。

直接晉級隊伍應先晉級。運用附錄A,便知各分組將有多少隊伍能根據其分組比賽結果的最終位置(排序)而晉級淘汱賽。

依據表2各規則,各組隊伍可排出優勝順序,從分組排序便可獲知哪些隊伍會是直接晉級隊伍。譬如:若每組晉級2隊,則各分組排序第1和第2的優勝隊伍便能晉級。各組均依照此方式選出晉級隊伍。

如果需選出積分比序晉級隊伍,則各分組未晉級隊伍的紀錄將進行跨組比較。為求公平進行跨組比較,將運用表5所列規則:

選擇積分比序隊伍晉級淘汱賽的規則

標準

方法

說明

1

分組位置

找出各隊在各組之排序位置,由高到低排列

2*

勝場數

依獲勝的比賽場數由高到低排列

3*

勝分差

各場比賽總得分減去總失分的差,由高到低排列

4*

勝分

各場比賽總得分,由高到低排列

5*

勝局數

分組賽中各場比賽獲勝局數

6*

單場勝分差

單場比賽最高勝分差,由高到低排列

7*

單局勝分差

單局比賽最高勝分差,由高到低排列

*

請留意:

若各組隊伍數不同,則先將隊數較多的組別中排名最後的隊伍移除

 

5所列規則運用的方式如圖2所示。決定哪些隊伍有資格晉級淘汱賽一定由規則1開始,但很可能有許多隊都同樣符合資格。因此要依序運用各項規則分出高下。

 

然而,由於各組可能有不同隊伍數,因此,必須有公平方式比較不同隊伍數的組別。所以要先把隊伍數多的組別中排序在最後的隊伍排除。譬如:若一組有3隊而另一組有4隊,則先把4隊那組中第4名排除,讓2組都是3隊後再進行規則2的排比。

應用規則2之後,某些隊伍應可被排除,就先為這些隊伍排序。若所有隊伍都分出高下後,再按排序高低決定哪些隊伍可以依據積分比序晉級。

要是還有部分隊伍同分,再應用下一條規則。而後又會有一些隊伍可被排除,就再為這些隊伍排序。此時才被淘汱的隊伍其排序應高於前一階段被排除者。

這過程將一再重覆,直到所有隊伍都分出高下。排序最高的隊伍將冠以積分最高者(the 1st Point Qualifier, PQ1),其他隊伍依序給予適當積分排名,直到選出所有積分比序隊伍為止。

舉例說明:如果某場賽事有6組分組,而淘汱賽有16隊,則每組會有2隊直接晉級,另有4隊是經由積分比序晉級。循環賽結束後每組排序第1和第2名者將可直接晉級。

進入積分比序,先比所有剩下來的隊伍的分組排序(規則1)。如此,便可排除各組第4(6)

剩下的6(各組第3)根據規則2勝場數排比。

如果在此時有可能選出4隊積分勝出隊伍,便給予PQ1PQ4,晉級淘汱賽。如果還不行,就再運用下一規則,直到選出晉級隊伍為止。這些隊伍將可被分派到下一階段淘汱賽。

 

1.2.3        如何將晉級隊伍分派至淘汱賽賽程中  (Allocating a Side to an Elimination Round Match)

要將晉級隊伍分派至淘汱賽各場比賽,需遵循3步驟:

首先,淘汱賽的組成也需根據有利於種子法則(詳見1.1.3)安排。基於賽事第1種子放在A組第1位置(亦即A1)A組第1名便是淘汱賽第1種子。根據各組種子安排方式,直接晉級淘汱賽的隊伍也應依序安排。

例如:某場賽事分為6組,而淘汱賽有16隊,則每組會有2隊直接晉級,另有4隊是經由積分比序晉級。表6示範此種子排序方式如何應用在淘汱賽中。

種子排序方式應用在淘汱賽-步驟1

位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種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隊伍

A1

B1

C1

D1

E1

F1

F2

E2

D2

C2

B2

A2

PQ1

PQ2

PQ3

PQ4

 

其次,再度運用有利於種子法則:將第1種子跟排序最低的隊伍(亦即表6中的16種子)配對,其目的是給予排序最高的種子選手最佳機會晉級到後續回合的比賽。

種子隊伍的名單需重新安排,讓相鄰的二隊符合下列公式:

A位置+B位置=1+淘汱賽隊數

再以同一賽事為例,將相鄰隊伍配對方式列於表7。第三點,在表7中有一些隊伍被特別標示出來。這些隊伍來自同一分組,也在賽事抽籤序的同一邊,有可能這些隊伍會在四強賽(或更早)相遇。但在淘汱賽中,分組賽分派在同一組的隊伍不得在決賽前相遇

種子排序方式應用在淘汱賽-步驟2

位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種子

1

16

8

9

4

13

5

12

2

15

7

10

3

14

6

11

隊伍

A1

PQ4

E2

D2

D1

PQ1

E1

A2

B1

PQ3

F2

C2

C1

PQ2

F1

B2

 

因此,為解決此衝突,A2 (位置8)就要和B2 (位置16)交換。同樣的,C2D2交換,E2F2交換。

一旦這第3步驟完成,淘汱賽的種子隊伍和分配賽事也完成。表8顯示出範例淘汱賽最終的分配和賽事安排。例如:A1P48場淘汱賽中第1場,其勝隊將和F2C2比賽獲勝隊伍相遇於八強賽中。其他的賽事依此類推。

種子排序方式應用在淘汱賽-步驟3

位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種子

1

16

8

9

4

13

5

12

2

15

7

10

3

14

6

11

隊伍

A1

PQ4

F2

C2

D1

PQ1

E1

B2

B1

PQ3

E2

D2

C1

PQ2

F1

A2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