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觀潮》:課文是按照潮來前,潮來時,潮來後的順序描寫的。表現了錢塘江大潮的奇特、雄偉、壯觀。重點寫「潮來時」時,按照由遠到近的順序。

重點語段:那條白線很快地向我們移來,逐漸拉張,變粗,橫貫江面。再近些,只見白浪翻滾,形成一堵兩丈多高的水牆。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並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那聲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

a) 上面這段文字中找出一組近義詞是: 猶如——如同——好像

b) 這段話主要寫:潮來時,錢塘江大潮的形態和聲勢。

c) 劃橫線的句子先寫大潮的形態(樣子、形狀),從浩浩蕩蕩這個詞語知道的;再寫大潮的聲音,是從山崩地裂這個詞語知道的。

3、《鳥的天堂》作者是著名作家巴金。作者記敘了他和朋友兩次經過「鳥的天堂」的所見所聞。分別是傍晚時候靜態的大榕樹和早晨時候鳥飛鳥鳴的熱鬧景象。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和讚美之情。形容大榕樹的詞有:高大茂盛、充滿生機、獨木成林、枝繁葉茂

重點語段:1、榕樹正在茂盛的時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給我們看。那麼多的綠葉,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點兒縫隙。那翠綠的顏色,明亮地照耀著我們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綠葉都有一個新的生命在顫動。這美麗的南國的樹!

a) 找出一對近義詞:好像——似乎

b) 「那麼多的綠葉,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點兒縫隙」描寫大榕樹枝葉繁茂;「那翠綠的顏色,明亮地照耀著我們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綠葉都有一個新的生命在顫動」描寫大榕樹充滿生機

c) 劃線句子的理解:榕樹葉子的顏色綠得發亮,給人以翠色慾滴的感覺。作者從綠色中感受到有一種生命力在涌動,讚美榕樹充滿活力的蓬勃生機。

2、起初周圍是靜寂的。後來忽然起了一聲鳥叫。我們把手一拍,便看見第二隻,第三隻。我們繼續拍掌,樹上就變得熱鬧了,到處都是鳥聲,到處都是鳥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樹枝上叫,有的飛起來,有的在撲翅膀。

我注意地看著,眼睛應接不暇,看清楚了這隻,又錯過了那隻,看見了那隻,另一隻又飛起來了。

a) 兩個「到處」用得非常恰當,說明鳥的數量多,叫聲歡。

b) 用「大、小、花、黑」寫出了鳥兒的不同形態和顏色。運用一個排比句「有的……有的……有的……」突出了鳥的姿態各異。

c) 「應接不暇」是指優美的風景很多,看不過來。文中劃橫線的句子表現了「應接不暇」

3昨天是我的眼睛騙了我,那「鳥的天堂」的確是鳥的天堂啊!

句子中兩次提到「鳥的天堂」,他們的意思不一樣。第一個指對大榕樹的稱呼,第二個指這裡的確是鳥棲息的好地方,作者由衷的讚歎。

4、《火燒雲》

重點語段:這地方的火燒雲變化極多,一會兒紅彤彤的,一會兒金燦燦的,一會兒半紫半黃,一會兒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黃、茄子紫,這些顏色天空都有。還有些說也說不出來、見也沒見過的顏色。

1) 這段話寫火燒雲顏色變化極多。

2) ABB形式的描寫顏色的詞語補充:黑乎乎、灰濛濛、藍瑩瑩、紅艷艷、白茫茫、紅彤彤、黃澄澄、綠油油……

事物特點的顏色:棗紅、銀白、雪白、墨黑、蘋果綠、橄欖綠、

百合色、古銅色、咖啡色、玫瑰色

5、《古詩兩首》

1. 宋代詩人蘇軾寫的《題西林壁》中的詩句「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與「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的意思相接近。與我們學過的一篇課文《畫楊桃》一樣,告訴我們要想對某個事物有全面的符合實際的認識,就必須站在客觀的立場上。

題:書寫,題寫。 西林:西林寺,在江西廬山。 緣:因為。

2、宋代詩人陸遊寫的《游山西村》一詩中,千古流傳的詩句是「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形容陷入困境,似乎已經沒有希望,忽然絕處逢生,出現新的契機,增強克服困難的信心。

山西村:村莊名,在今浙江紹興。 臘酒:臘月釀的酒。 豚:豬 疑:懷疑

6、《爬山虎的腳》的作者是著名作家、教育家葉聖陶,原名葉紹鈞

課文重點部分是第3~5自然段。作者形象地把爬山虎莖上的卷鬚自作「腳」,非常生動地描寫了爬山虎的「腳」的樣子,以及它是怎樣向上爬的。它長在「莖上長葉柄的地方「,它的形狀是「枝狀的六七根細絲,每根細絲像蝸牛的觸角」,顏色如新葉。在第四自然段中,作者通過「觸、變、巴、拉、緊貼」等一系列動詞清楚地寫了爬山虎爬牆的過程。最後一個自然段寫了爬山虎與牆的關係:它的腳要是沒觸著牆就會枯萎。從「小圓片、巴、萎、灰色」等描寫中,我知道作者是從「形狀、動作、顏色」等方面細緻地描寫了爬山虎腳的變化。

7、《蟋蟀的住宅》是19世紀法國著名昆蟲學家法布爾寫的一篇觀察筆記。他還創作了著名的《昆蟲記》

1) 蟋蟀建築住宅的過程:在十月,秋天初寒的時候,蟋蟀先用前足扒土,接著用鉗子搬掉較大的土塊。然後用強有力的後足踏地,用後退上的兩排鋸將泥土推到後面,傾斜地鋪開。最後一點一點地修理平整。

2) 稱蟋蟀的住宅為「偉大的工程」是因為,蟋蟀整個身軀是那麼的柔弱,用來挖掘洞穴的工具僅僅是它那細弱的前足和後腿,與要完成的挖土、搬土塊、踏地、推土、鋪土、修正等工程相比,這是多麼大的反差啊!所以不能不說,這是一項「偉大的工程」

重點語段:所有的昆蟲大多在臨時的隱蔽所藏身。它們的隱蔽所得來不費功夫,棄去毫不可惜。蟋蟀和它們不同,不肯隨遇而安。它經常慎重地選擇住址,一定要排水優良,並且有溫和的陽光。它不利用現成的洞穴。它的舒服的住宅是自己一點一點挖掘的,從大廳一直到卧室。

1) 隨遇而安:能適應各種環境,在任何環境中都能滿足。

2) 從劃線部分我可以看出「蟋蟀不肯隨遇而安」。概括地回答是:慎重地選擇住址,不利用現成的洞穴,靠自己挖掘。(選址和自己挖掘這兩方面都必須提到)

兩位作者能把所描繪的爬山虎和蟋蟀的住宅寫得這麼具體、準確,是因為作者不光觀察得認真、細緻,而且是經過了長期的觀察。

9、《巨人的花園》作者是英國作家王爾德,代表作品有《快樂王子》、《夜鶯和玫瑰》《忠誠的朋友》。

1) 童話分為作家創作和人民群眾中口頭流傳,後經有心人搜集、整理而成。前者有丹麥的安徒生童話,德國的豪夫童話,英國的王爾德童話,中國的葉聖陶、張添翼、鄭淵潔寫的童話。後者是《格林童話》,其中有《灰姑娘》《小紅帽》《白雪公主》《勇敢的小裁縫》

2) 從這篇童話中,我懂得了「能和大家一起分享的快樂才是真正的快樂」或是「快樂是要和大家一起分享」的道理。

重點語段:「噢!是這麼回事呀!」巨人終於明白,沒有孩子的地方就沒有春天。他不禁抱住了那個孩子:「喚來寒冬的,是我那顆任性、冷酷的心啊!要不是你提醒,春天將永遠被我趕走。謝謝你!」

1) 提醒:從旁邊指點,促使注意 任性:放任自己、不加以約束

冷酷:待人冷淡苛刻。 它的近義詞是:冷漠;反義詞是:熱情。

2) 巨人明白了春天不到花園裡來的原因:是自己太任性——一次次地趕走孩子們;是因為自己太冷酷了——一次次地訓斥孩子們。他想自己獨享花園裡的一切,結果得到的卻是寒冷和荒涼。後來巨人終於明白「沒有孩子的地方就沒有春天」

10、《幸福是什麼》

1) 幸福是要靠勞動,要靠很好地盡自己的義務,做出對人們有益的事情。(意思:要想獲得幸福,就要通過辛勤的勞動,給別人帶來方便和好處,讓別人感到幸福,自己也就幸福了)

2) 「十年以後,他們又在小井旁邊……可是她還沒有來」,這段話主要寫:十年後,三個青年在小井旁相遇後的所見所聞。其中有三個「周圍」,說明了小井帶來的好處很多。

11《去年的樹》

重點語段:鳥兒睜大眼睛,盯著燈火看了一會兒。

接著,她就唱起去年唱過的歌給燈火聽。

唱完了歌,鳥兒又對著燈火看了一會兒,就飛走了。

1) 與眼睛有關的詞語是睜、盯、看

2) 這段話中有兩個「看」,第一個是鳥兒在費盡周折,終於找到了火柴點燃的燈火——自己的好朋友時,她睜大眼睛在看,彷彿在說:樹朋友,我終於找到你了,我來給你唱歌了。第二個「看」是鳥兒實現了自己的諾言,彷彿在說:樹朋友,我唱的歌你聽見了嗎?喜歡嗎?雖然你不在了,但是我們的友誼還在,我不會忘了你,再見了,朋友!

3) 這兩個「看」飽含了鳥兒對樹無比的深情和留戀,使朋友間的深厚情誼躍然紙上。

學了這篇課文,我想對小鳥說:「鳥兒,你對樹的那份真摯情誼感動了我,你信守承諾、珍惜友情的好品質值得我學習」 我想對大樹說:「你為人們點燃燈火,送去光明,你真了不起,你有鳥這樣的好朋友,真幸福啊!」我想對伐木人說:「難道小鳥的這份純真的友情還不能打動你嗎?如果你是個有心人,你就應該珍惜他們的友情,愛護數木」

12、《小木偶的故事》告訴我們:笑是很重要的。不過,要是只會笑,那可是遠遠不夠的。(理解:在生活中,笑是很重要很美好的,誰要是不會笑,就無法體驗生活的快樂,但生活是複雜的,除了一些高興的事外,還有一些傷心的事,不同的事情回引起不同的情感態度,要用我們的真情,用不同的方式去體驗生活,面對生活。)

13、《白鵝》作者:豐子愷

1) 「鵝的高傲,更表現在它的叫聲、步態和吃相中」這句話是文章的中心句,起到統領全文的作用,集中概括了鵝高傲的具體表現,也是文章的過渡句,起了承上啟下的作用。

2) 局促不安:拘謹、不自然、不安寧的樣子,課文指鴨子的不太急速,很不自然。

大模大樣:形容驕傲、滿不在乎的樣子。

三眼一板:比喻言行有分寸,有條理。課文指鵝的吃法固定,從不改變。

一絲不苟:形容辦事認真,連最細微的地方也不馬虎。課文里指鵝的吃法每天都一個樣,一點兒也不馬虎。

從容不迫:非常鎮定,不慌不忙的樣子。

架子十足:形容鵝自高自大的樣子。

3) 寫鵝的步態的一段話中,概括這一段主要內容的句子是「鵝的步態,更是傲慢了。」圍繞這個句子,作者從以下兩個方面具體介紹鵝的傲慢:1是步調從容,大模大樣2是傲然地站著。

15、《貓》作者老舍,原名舒慶春,是我國著名的小說家和劇作家,被譽為「語言大師」,代表作有《茶館》、《駱駝祥子》、《龍鬚溝》、《四世同堂》等。本冊課文《母雞》也是他寫的。

1) 「貓的性格實在有些古怪。」這句話是前三個自然段的中心句,是對貓的性格的集中概括。表達了作者對貓的喜愛之情。

2) 作者具體敘述了「古怪」的三個方面:一是有時候特別老實,有時候又特別貪玩,有是又非常盡職。二是高興時極其溫柔,不高興時又極其冷漠;三是有時無比勇敢,有時又無比膽小。

3) 「任憑誰怎麼呼喚,它也不肯回來。」說明貓的極其貪玩,一玩起來就要玩個痛快。

4) 「它屏息凝視,一連就是幾個鐘頭,非把老鼠登出來不可!」說明貓等老鼠事的決心與耐心,突出地表現了貓的盡職盡責。(屏息凝視:屏住呼吸,聚精會神地看)

5) 「它若是不高興啊,無論誰說多少好話,它也一聲不出。」說明貓在不高興時極端冷漠的表現。

《白鵝》《白公鵝》《貓》《母雞》的作者都用了明貶實褒的表達方式,從字面上看好像作者不喜歡這些小動物,實際上卻表達了深深的喜愛之情。

17《長城》

重點語段:站在長城上,踏著腳下的方磚,扶著牆上的條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築長城的勞動人民來。但看這數不清的條石,一塊有兩三千斤重,那時候沒有火車、汽車,沒有起重機,就靠著無數的肩膀無數的收,一步一步地台上這陡峭的山嶺。多少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結成這前不見頭、後不見尾的萬里長城。

這樣氣魄雄偉的工程,在世界歷史上是一個偉大的奇蹟。

1) 劃線部分在文中起承上啟下的過渡作用。

2) 「站、踏、扶」這三個動詞是說作者已經身臨其境來到長城。「很自然地想起」是說作者被長城的雄偉氣魄所震撼,民族自豪感和熱愛勞動人民的油然而生。

3) 「多少」表示無數,飽含作者無限的感慨;

「前不見頭、後不見尾」突出了長城的長,與開頭的「一萬三千多里」相呼應

「才」表示長城的建成是多麼的不容易。

「多少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結成這前不見頭、後不見尾的萬里長城。」表達了作者對古代勞動人民的無限讚歎之情。

18《頤和園》

1) 課文移步換景,按照瀏覽的順序記敘。

2) 「遊船、畫舫在湖面慢慢地滑過,幾乎不留一點兒痕迹。」中「滑」一詞用得非常恰當。用動態描寫反襯出昆明湖湖水的靜。(畫舫是指裝飾華美、專門供遊人乘坐的船)

3) 「登上萬壽山……白塔」中,用了許多描寫顏色的詞語,如「黃、綠、朱紅」等,有些詞語儘管沒有直接描寫顏色,但卻能讓人感受到色彩美,如「蔥鬱」「琉璃瓦」。在這段話中,文章運用了表示方位順序的詞語,寫了站在佛香閣的前面從山上向下,向前,向東遠眺看到的事物,層次清楚。

19《秦兵馬俑》兵馬俑在我國西安的臨潼出土

1) 「有的凝視遠方,好像在思念家鄉的親人……」中的省略號表示兵馬俑還有許多不同的神態。

2) 「走進它們的身旁,似乎能感受到輕微的呼吸聲。用了誇張的修辭手法,這樣寫突出了秦兵馬俑栩栩如生,惟妙惟肖。

截至2003年7月,我國已有29處景觀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其中文化遺產21處,有北京故宮、長城、頤和園、天壇、龍門石窟、麗江古城……自然遺產共4處:武陵源風景名勝區、九寨溝風景區、黃龍風景名勝區、雲南「三江併流」自然景觀;自然文化遺產共4處:武夷山風景名勝區、泰山風景名勝區、黃山風景名勝區、峨眉山——樂山大佛。

20《古詩兩首》這兩首都是送別詩,都表達了詩人對友人的依依不捨之情。其他的送別詩還有王維的《山中送別》、高適的《別董大》,王昌齡的《芙蓉樓送辛漸》等。

1)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是被譽為「詩仙」的唐代詩人李白寫的,表達了詩人送別好友時依依不捨的感情,也寫出了祖國山河的壯麗美景。其中的古人是指孟浩然。全詩緊扣一個「送」字展開,送的時間是「三月」,送的地點是「黃鶴樓」,送時的感情是依依不捨,詩中最能體現這種感情的詩句是「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詩句意思是:我佇立江邊,目送友人的小舟越行越遠,漸漸消失在水天相接的地方,只望見浩浩蕩蕩的江水流向天際。)

黃鶴樓:樓名,在今湖北武漢

之:去,到 古人:老朋友 煙花:形容花開得繁茂,像浮動的煙霧。

2) 《送元二使安西》是唐朝詩人王維寫的,詩人送別友人是在春季。詩中「渭城」這個詞點明了送別的地點,「朝」點明了道別的時間,從「更」這個詞可以看出酒已經勸了多次,盡了多杯。他的思鄉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也很有名。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古人」的意思是:朋友,請再喝盡這杯香醇的美酒吧,等你西行除了陽關之後,就再也沒有一個交情深厚的老友了。

使:出使 浥:濕潤 更盡:再飲完

21《搭石》

1) 搭石就是進入秋天,天氣變涼,家鄉的人們會根據水的深淺,從河的兩岸找來一些平整方正的石頭,按照二尺左右的間隔,在小溪里橫著擺上一排,讓人們從上面踏過。

2) 「經常到山裡的人,大概都見過這樣的情景……理所當然的事」這段話通過描寫走搭石的兩種情景來反映鄉親們的感情,這兩種情景分別是「兩人面對面走到溪邊,示意讓對方先走。」和「年輕人背老人過河」,從中可以感受到:山裡人相互謙讓,尊老愛老的好品質。

3) 「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們聯結著故鄉的小路,也聯結著鄉親們美好的情感。」句子意思的理解:一塊塊,一排排的搭石,靜靜地躺在溪水中,任人踩踏,卻無怨無悔、默默無語。這真是鄉親們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精神的寫照,也是相親們相愛、友好互相情感的紐帶。(造句:這張小小的郵票,聯結著我們的友情,也聯結著我們的關愛。

可愛的氣球飛上了藍天,帶去了我對藍天的問候,也帶去了我的美好憧憬)

4) 「每當上工、下工,一行人……給人畫一般的美感。」這段話先寫一行人動作的美,再寫聲音的美,最後寫景色的美。

5) 俗語「緊走搭石慢過橋」的理解是:過橋可以放慢腳步,走搭石卻不行,應該加快腳步,只有稍快些,才能保持身體的平衡。

22、《跨越海峽的生命橋》

1) 生命橋是指「兩岸同胞的血脈親情」

2) 「同一時刻」是指1999年9月22日

3) 小錢靜靜地躺在病床上。燦爛的陽光沒有使他蒼白的臉紅潤其來。這個剛滿18歲的年輕人,患了嚴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將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這朵生命之花綻放。

a) 文中兩組反義詞是:蒼白——紅潤;凋零——綻放

b) 「凋零」的意思是(植物)凋謝零落,在課文中指小錢得了白血病,生命垂危。「含苞的花朵」是指剛年滿18歲的年輕人。「綻放」的意思是花朵開放,生長,在課文中指生命得到延續。「唯有」說明了骨髓移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4) 「兩岸骨肉同胞用愛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峽的生命橋……那血脈親情,如同生命的火種,必將一代一代傳下去。(寶島台灣與大陸雖然被台灣海峽所隔,但兩岸同胞的血脈親情是無法割斷的,這種血脈親情就是」跨越海峽的生命橋「,這座用愛心架起的生命橋一定會永遠屹立在兩岸同胞的心中;這種血脈親情是生命的火種,必將愈燃愈烈,經久不熄,世代相傳。)

5) 台灣青年在大地震剛過後,靜靜地躺在病床上,沒有考慮家人是否平安無事,沒有考慮是否延期手術,沒有選擇空曠安全的地方等,體現了他一心只為他人著想的美好品質;從李博士抽取骨髓時的鎮定沉著,運送骨髓中的刻不容緩,植入骨髓時的不分晝夜,體現了他不顧個人安危、急他人之所急的高尚醫德。

25《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1) 崛起:興起

2)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為祖國的興盛和民族的振興而學習、奮鬥。

3) 少年周恩來立下「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這個志向的原因是:少年周恩來剛到瀋陽,就聽伯父嘆著氣說「中華不振」,使他充滿疑惑,想弄個明白。在外國租借地他又親眼目睹中國人受洋人的欺侮,中國巡警不為民申冤,反而訓斥她,圍觀的人敢怒不敢言,使周恩來深刻體會到中華的確不振。他便一直思考,並明確讀書的母的就是要振興中華。

26《那片綠綠的爬山虎》作者肖復興回憶1963年葉聖陶先生給「我」批改作文,並邀請「我」到家中做客,使「我」受益匪淺的成長經歷,表現了葉老批改作文一絲不苟,對人平易真誠,堪稱楷模的文品與人品。

1) 翻到我的那篇作文,我一下子愣住了:映入眼帘的是紅色的修改符號和改動後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幾頁紙上到處是紅色的圈、鉤或直線、曲線。

a) 介紹了「圈、鉤、直線、曲線」這四種作文修改符號。

b)從「到處,密密麻麻」這兩個詞可以看出葉老先生對文章修改得很認真、仔細。

c)我愣住的原因是:我沒想到這麼有名的作家會為我這樣一個無名的初中生修改作文,而且修改得這麼認真,這麼仔細。紅色的修改符號和改動後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幾頁紙上到處是紅色的圈、鉤或直線、曲線。

2) 我非常慶幸,自己第一次見到作家,竟是這樣一位人品與作品都堪稱楷模的大作家。他跟我的談話,讓我好像知道了或者模模糊糊懂得了:作家就是這樣做的,作家的作品就是這麼寫的。我15歲時的那個夏天意義非凡。在我的眼前,那片綠綠的爬山虎總是那麼綠著。

a) 慶幸:為事情意外地得到好的結局而感到高興。 近義詞是:幸運

楷模:模範,是值得學習的榜樣。 近義詞是:模範,榜樣

b) 「作家就是這樣做的」是指:待人誠懇,平易近人

「作品就是這麼寫的」是指:寫作一絲不苟,寫完後反覆修改。

c) 劃線句子的意思是:15歲那個夏天的事情一直留在「我」的腦海中,葉聖陶先生的音容笑貌、親切教誨一直激勵著「我」不斷前進。

d) 這段話重要寫:葉老先生邀「我」做客,與「我」談話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葉老不僅教會「我」怎樣寫作文,還教會「我」怎樣做人。

29《呼風喚雨的世紀》作者是慈溪人路甬祥

1)文中的近義詞有:發明和發現,改變和改觀

2)呼風喚雨:能使颳風下雨,比喻能夠支配自然

千里眼,順風耳:舊指能看得很遠和聽得很遠的人。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原來形容紛紛大雪好似梨花開放,現在形容某些生機競發的事物或蓬勃向上的形式。課文中引用這句詩句,表現了現代科學技術成就的變化之快、變化之大,是人們始料未及的,給人們帶來了意想不到的驚喜。

3)地球也能被成為「村」的原因是:科學技術使交通工具、通訊設備等越來越先進,大大縮短了人與人之間的時空距離。

4)我還能舉出一些現代科技成就:空調、冰箱、洗衣機、信用卡、微波爐、圓珠筆、磁懸浮列車、霓虹燈、彩色膠片……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