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滅亡的原因是什麼?是朱溫?還是安史之亂?

在李淵代隋後,快速統一全國,李世民「玄武門之變」登基,開創「貞觀盛世」,再就是武周代唐,李隆基的「開元之治」,開元後期爆發「安史之亂」,真正地動搖了唐朝的根基,

雖說有「元和中興」雖然削藩有成果,但是後期中央內部的朋黨之爭又開始了——牛李兩大集團然長大四十年的鬥爭開始了, 同時因為唐憲宗的登基宦官功不可沒,也從這裡開始造成晚唐時「宦官、文臣、藩鎮將領」干政的情況。

唐武宗「會昌中興」和唐宣宗「大中之治」,先是滅佛,抑制宦官勢力,擴大相權,打擊藩鎮勢力,穩定漠北,謀劃西域,使得唐朝國力又一次上升到了一個小高峰。

再到懿宗、僖宗兩朝,懿宗個人好大喜功、怠政驕奢,用人不差,造成官員貪污腐化,國庫空虛,怠政的同時造成權力空虛,宦官宰相不斷爭權;後僖宗登基,因為年幼,權力就到了宦官手裡, 而後爆發「黃巢起義」不得已求救於各個藩鎮,中央朝廷威信消失殆盡。

之後昭宗即位,想要一番作為的昭宗,奈何手裡兵不強,庫無錢,內有宦官外有朱溫,唐王朝已病入膏肓無可救藥了。後面的哀宗也是傀儡一樣,真哀也。

後,朱溫受禪於哀宗,唐亡。

唐朝的滅亡,是一個溫水煮青蛙的過程,從「安史之亂」動搖唐王朝開始,「黃巢起義」讓各個藩鎮做大,之後的朱溫成了滅唐朝的執行者。


盛極而衰,在中國古代以人治為主,「盛極」不可避免的心裡膨脹,故而做出很多狂妄的事情,比如秦始皇后期,隋煬帝就是典型的例子。唐明皇后期明顯開始衰敗了,以至於發生安史之亂而自顧不暇。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