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的來說當然是草地退化(草地退化是指草地物理因子和生物因子的改變導致的生產力、經濟潛力、服務性能和健康狀況的下降或喪失)

一、從土壤學角度來說

地表裸露增加,土壤理化特性變差, 出現沙質化;植被覆蓋度降低,水土流失

二、從群落結構和生物多樣性角度來說(這是我主要論述的)

1、鼠害增加

高原鼠兔的存在首先是對牧草的強烈取食,在西藏地區僅鼠害每年損失的牧草即相當於2.27× 106 綿羊單位的飼草量。此外,高原鼠兔還具有極強的挖掘能力,在藏北草原鼠洞密度一般在600個/ hm2 ~1 500個/hm2,多者可達4 500個/ hm2,掘洞形成的堆土覆壓牧草,形成眾多土丘,為大面積的風蝕和水土流失提供了物質來源。

根據試驗,在重度、次重度放牧條件下,鼠類的生物量密度較高,對草場的危害最重

2、建群種和優勢種如禾本科、莎草科植物大大減少原本優質高產的嵩草群落退化為雜類草群落(如一些瘋長的棘豆)

3、毒、害草種類增多

據調查,西藏共有瘋草類有毒植物22種,其中棘豆屬植物14種,黃芪屬植物8種。構成嚴重危害的主要是莖直黃芪,毛瓣棘豆Oxytropis sericopetala和冰川棘豆Oxytropis glacialis,這3種瘋草已經成為西藏草地中的優勢種

4、優質牧草減少、雜草毒草增加的結果是產草量顯著下降

目前的治理措施主要為圍欄封育,圍欄封育+人為干擾(施肥、補播),鼠害和毒雜草防治等。

但圍欄也會傷害野生動物,切斷野生動物的草路和水路,切斷藏羚羊的遷徙路線,縮小了野生動物的生存空間;還給不法分子利用圍欄獵殺野生動物提供了機會。

參考張憲洲.青藏高原生態系統


青藏高原過度放牧將會導致自然生態改變,加劇土地的荒漠化,使本就乾旱的西北地區,乾旱的程度會更加嚴重。

荒漠化與乾旱本來就是形成沙塵暴的根源,過度的放牧必然導致水草的生長枯萎、枯竭,至使土地暴露的面積越來越大,沙塵暴發生的頻率也越來越高。

長期以往惡性循環,將給人類的生存環境帶來極大的危害,治理的難度與投入的成本會越來越大、越來越高。

多年以前,國家相關部門已經對青藏高原的過度放牧造成的自然環境改變,做了大量的科學調查與研究,採取了行之有效的治理和管理方式,急劇加劇的地質退化得到有效的控制。


水土流失加劇

草地沙化加劇

生物多樣性減少

涵養水源能力下降,局地氣候變干、風蝕現象加劇等!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