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龔進輝

衆所周知,華爲是在2016年2月正式涉足PC市場,第一代MateBook主打二合一設計,面向高端人羣,明眼人都看得出其意與微軟Surface一較高下。不過,或許是初來乍到經驗不足,亦或是產品定位高端用戶一時半會難以接受,初代MateBook市場表現並不理想。

1年後,華爲以全新的策略再戰PC市場,即一口氣推出三款產品:主打二合一的MateBook E、13寸輕薄本MateBook X、15.6寸高性能筆記本MateBook D,分別對標微軟Surface、蘋果MacBook、蘋果MacBook Pro。顯然,華爲希望通過豐富的產品組合來更積極地搶佔市場。

鑑於初代MateBook業績不及預期,因此,華爲重心自然放在MateBook X、MateBook D這兩款傳統形態的筆記本產品上。依稀記得三款產品發佈後不久,華爲消費者業務COO萬飈便放出豪言,稱華爲將在3-5年內超越惠普、聯想、蘋果等玩家,成爲全球第一大PC製造商。

“每當華爲決定進入一個領域,開發產品時,我們的目標始終是成爲全球領導者。”萬飈表示,“我認爲這種信心來自華爲在研發上堅定不移的投入,我們的創新能力。我想這些都已經在我們的智能機產品上得到證明。”

不過,這三款各有側重的產品實際銷量並不盡如人意。去年2月, 華爲MateBook X Pro 2018發佈後,有媒體查看了它們在京東上的表現,上市9個月以來每款產品評價數都不到2萬(其實華爲商城的評價數也不高),儘管華爲沒有公佈具體銷量,但不難看出,這三款產品在2017年並未取得亮眼成績。

2018年,華爲推出重磅產品——MateBook X Pro 2018,號稱“全球首款可觸屏全面屏筆記本”,把智能手機“全面屏”的賣點移植到PC上,屏佔比高達91%,但售價依然不便宜,接近8000元。值得玩味的是,華爲在2019年初首度公開了PC業績,華爲消費者業務平板與PC產品線總裁王銀鋒透露,2018年華爲PC業務規模同比增長近4倍。

恕我直言,華爲一味強調PC增幅而不透露具體銷量,本身就是底氣不足的表現,潛臺詞是2017年PC業務規模基數低。當然,我們也應看到積極的一面,即華爲PC在2018年取得較大進步,不過推動其銷量增長的幕後功臣並非MateBook X Pro 2018,而是去年四季度上市的MateBook 13,售價4999元起,親民價格對用戶更具吸引力,拉動華爲PC品牌快速提升。

今年2月,全新升級的MateBook X Pro 2019發佈,Huawei Share一碰傳等創新功能讓人眼前一亮,預計將於4月搭檔華爲P30系列正式登陸國內市場,屆時國內售價將成爲左右其是否具有銷量擔當潛質的重要因素。如果延續過往高不可攀的售價,那其很有可能繼續表現平平。

通過覆盤華爲PC 3年4代產品發展歷程不難發現,其經營策略幾經調整,從早期主打高端二合一到完善高端產品組合再到高端+性價比,終於摸索出適合自身的正確打法,即在堅持產品高端化這一大方向不動搖的基礎上,推出高性價比的產品來迎合市場。因此,我預測,今年下半年華爲將推出MateBook 13的升級版。

在我看來,華爲作爲PC行業的後來者,想要迎頭趕上聯想等五大巨頭,堅持創新是唯一可行的路徑,其也不負衆望,帶來了不少讓外界驚豔的創新點,比如引入全面屏設計、Huawei Share一碰傳等。不過,其市場表現總是差點意思,且不說撼動現有市場格局,從“Others”躍升至榜上有名的主流玩家都很難。

萬飈信心滿滿,直言華爲最快3年最慢5年登頂全球PC市場,但我並不看好,不是我悲觀,即便給華爲5年甚至更長時間,也很難擊敗聯想、惠普,成爲真正的全球第一,主要有三個原因:

一、市場大環境不佳。PC被公認爲夕陽產業,華爲在2016年高調殺入,無論是時機還是動機,都令不少人不解。我認爲有兩方面考量,一方面將其打造成華爲消費者業務的營收增長點,另一方面在軟件層面與華爲智能手機、可穿戴設備和智能家居無縫連接。在華爲入局的這3年,PC市場頹勢並未出現好轉,反而持續下滑。

IDC預測,2019年中國PC市場銷售量爲5060萬臺,同比下滑2.7%,持續低於全球平均年度增長率。在總體市場不景氣的大背景下,頭部廠商抵禦市場風險的能力強於中小玩家,後者生存空間或將被壓縮,華爲逆勢增長實屬不易,未來能否延續增長勢頭存在未知數,因爲其不僅要克服市場下行壓力,還要面對頭部廠商的步步進逼。

二、高端品牌形象塑造不力。近年來,憑藉P系列、Mate系列的大獲成功,華爲智能手機成功在高端市場站穩腳跟,但並不代表用戶會輕易接受華爲高端筆記本,其一出道就劍指高端市場,似乎高估了自身品牌溢價能力,加上PC硬件同質化嚴重,華爲單憑一兩個軟件創新點,就想贏得用戶青睞並不現實。

同時,千萬別低估聯想、惠普的實力,拋開其是否具有持續創新力不談,它們在PC市場深耕數十年之久,早已建立根基深厚的護城河,最起碼在品牌號召力方面就強於華爲,後者短期內無法趕超。另外,它們擁有豐富的產品線,俘獲特定用戶羣,初入職場的年輕人買不起華爲,可能選聯想、小米;追求沉穩的商務人士不一定選華爲,可能偏愛蘋果、微軟。華爲與上述市場手段靈活的巨頭正面剛,無異於虎口奪食,難度之大可想而知。

三、線下渠道整合不易。在智能手機領域,無論是海外還是中國,無論是線上還是線下,華爲都擁有完善的渠道體系。依託華爲商城、京東、天貓等平臺,華爲輕而易舉實現線上全覆蓋,但向更廣闊的線下渠道滲透進展較爲緩慢,尤其是三四線城市和鄉鎮市場,而它的對手聯想、惠普正加速渠道下沉。或許是渠道整合出現問題,華爲手機線下渠道優勢並未轉化爲PC銷量增長的助推器,正如聯想希望通過共享PC渠道來振興手機同樣面臨重重困難。

一言以蔽之,PC市場破局取決於包括產品、品牌、渠道在內的綜合實力,三者環環相扣,不能有一處明顯短板。華爲殺入PC的最大優勢是在技術創新上高舉高打,但在品牌塑造、渠道建設上有所欠缺,導致其入局3年仍沒有較大作爲。

換個角度看,瘦死的駱駝比馬大,聯想、惠普等老司機仍無比強大,單季出貨量在1500萬臺上下,即便它們創新乏力,憑藉在品牌、渠道上長期積累的固有優勢,短期內啃老本也能在與華爲的競爭中佔上風,至少不會輸,後者帶來的衝擊極爲有限。

不得不說,萬飈的豪言壯語給人留下一種急功近利的印象,甚至有點不切實際,華爲在3-5年內稱霸全球PC市場的宏願恐將落空。我認爲,對於經驗和資源積累相對薄弱的華爲而言,應把PC競爭視爲馬拉松長跑,而不是百米接力賽,保持足夠耐心,不斷修煉內功,先成爲讓聯想、惠普無法忽視的鮎魚,再謀求顛覆現有市場格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