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 | 太初道人

  道教是起源於中國本土的宗教,道教提倡天人合一、道法自然,追求濟世度人、長生久視、得道成仙。

  有人認爲道教提倡出世,雖不完全正確,但是道教的洞天福地和多數知名宮觀都在神山上或仙島中。更應該理解爲,道教崇尚自然之道,在山林中在狂野裏,道人們擺脫了束縛枷鎖,可以更加親近自然,融入自然、體悟與道合一的境地。

  有人說來自於印度的佛教在中國有四大佛教名山,你們道教是不是也有四大名山與之相對應呢?這個說法原原本本就很好笑,因爲道教有三山、五嶽、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三十六靖廬、二十四治(後期爲四十四治)等,除此之外還有衆多仙山,怎麼說說僅僅四大就夠了。

  但是如果非要說四大道教名山,其實說法也不只有一種。今天小編就和大家一塊瞭解一下大衆認知中的道教的四大名山。

  道教四大名山,當代比較流行的說法是:湖北武當山、江西龍虎山、四川青城山、安徽齊雲山。但是除此之外還有其他三種道教四大名山的說法。

  首先了解一下我們最常見的說法:

  武當山:位於湖北丹江口市,有72峯、36岩石、24澗、3潭、9泉;除了道經中記載的真武大帝在武當山修道飛昇外,我們當代歷史所記載的武當山道教最開始起源於春秋時期,老子弟子文始真人尹喜曾在武當山隱仙岩修道。後唐代五龍祠的修建開啓了武當山輝煌的歷史篇章,經歷宋元、特別是明朝時代武當山道教走向了最輝煌的頂峯。山間道觀總數達2萬餘間,現存古建宮觀廟宇53處,建築面積2.7萬平方米,建築遺址9處,佔地面積20萬平方米,1994年被評爲世界文化遺產,是中國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5A景區。

  龍虎山:位於江西鷹潭市,祖天師曾在此處修行,練就金丹,現龍虎山正一觀有一口1900年曆史的古井據說就是當年的煉丹井,另有龍虎山太上清宮一棵將近1900年曆史的古樹,據說是祖天師手載。據道教典籍記載,張陵第四代孫張盛天師攜帶印、劍、返回龍虎山修行,從此龍虎山就成了正一道祖庭和正一道中心。此後張天師後裔世居龍虎山,至今承襲六十三代,歷經將近一千九百多年。源遠流長的道教文化,獨具特色的碧水丹霞地貌構成了這裏自然人文的絕唱,2010年8月2日,龍虎山與龜峯被一併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

  青城山:位於四川都江堰市,是道教發祥地之一,歷史源遠流長,相傳軒轅黃帝時有寧封子,居青城山修道,曾向黃帝傳授御風雲的“龍躋之術”,黃帝築壇拜其爲“五嶽丈人”,故後世又稱青城山爲丈人山,並建觀(丈人觀)紀念。全山林木青翠,四季常青,諸峯環峙,狀若城廓,故名青城山。丹梯千級,曲徑通幽,以幽潔取勝,自古就有“青城天下幽”的美譽。青城山背靠千里岷江,俯瞰成都平原,景區面積200平方公里。古人記述中,青城山有“三十六峯”“八大洞”“七十二小洞”“一百八景”之說。全山有36座山峯,諸峯環繞狀如城廓。青城山背靠千里岷江,俯瞰成都平原,景區面積200平方公里。古人記述中,青城山有“三十六峯”“八大洞”“七十二小洞”“一百八景”之說。全山有36座山峯,諸峯環繞狀如城廓。青城山遂成爲道教的發祥地,被道教列爲“第五洞天”,全山的道教宮觀以天師洞爲核心,包括建福宮、上清宮、祖師殿、圓明宮、老君閣、玉清宮、朝陽洞等至今完好地保存有數十座道教宮觀。在2000年被評爲世界文化和自然雙重遺產。

  齊雲山:位於安徽省徽州市,又成白嶽,是一處以道教文化和丹霞地貌爲特色的山嶽風景名勝區,齊雲山素有“黃山白嶽相對峙,綠水丹崖甲江南”之稱。境內有36奇峯、72怪崖,間以幽洞、曲澗、碧池、青泉,匯成勝境。唐朝,四川青城山“天穀子道人”的門徒餘氏六三娘從湖北武當山來齊雲山傳道,屬正乙派,養文生、耀生、志生、立生四子皆入道,爲齊雲山最早的四大房,是開山建道之始。自餘氏六三娘來到齊雲山,至南宋的數百年間,道教都在山上建有宮觀廟院,南宋時代齊雲山道教開始逐漸走向了興盛,明代全國上下,從天子至庶民多數崇道,齊雲山道教在明代走向了輝煌的巔峯。

  以上是我們常見的四大名山的說法,龍虎山和青城山不用說,武當山和齊雲山歷史上最輝煌的時刻是在元明清時代,龍虎山也是從元代開始統領三山符籙,成爲了江南道教的領袖。這個目前常用的說法,應該是從元明清逐漸確立的,是距離我們最近的說法。反應了三代四所名山道教的輝煌。

  下面我們再來全面瞭解一下另外的說法:

  第一種說法:湖北武當山、江西龍虎山、四川青城山、安徽齊雲山。

  第二種說法:四川鶴鳴山、江西龍虎山、江西閣皁山、安徽齊雲山。

  第三種說法:四川鶴鳴山、山東昆嵛山、江西龍虎山、湖北武當山.

  第四種說法:湖北武當山、江西龍虎山、山東省嶗山、四川青城山。

  綜上所述,以上四種說法是目前較多的觀點。四大名山的說法是隨着時代的變遷而逐漸變遷的,反映了一個地區道教發展的興衰變化。道教名山遠不止四山,但是這幾大名山卻是道教歷史上地位崇高的聖地。仙山洞天,靈氣充沛,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修行人前去修行悟道,經過歷代的建設與恢復終成歷史、人文、宗教聖地,信道修道之士如有閒暇,不放前去訪道遊學,不失爲一種好的修行休閒方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