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旗下業務分為硬體、新零售、互聯網。(圖/翻攝 小米)

小米於今( 25 )日上午9時正式於香港聯合交易所主板上市,股份代號為 1810。本次小米發行 21.8 億股,發行股價 17 港元(約新臺幣 65.65 元)至 22 港元(約新臺幣 84.96 元),預計募資 47 億至 61 億美元(約新臺幣 1,424 億元到 1,848 億元),估值則達 550 億美元到 700 億美元(約新臺幣 1.6 兆元到 2.1 兆元),並將於 7 月 9 日正式掛牌。 

面對外界質疑手機銷售市場是否趨疲軟,小米於招股記者會回應,去年( 2017 )共銷售 9,000 萬支手機,未來幾年仍會持續緩步成長。小米創辦人兼董事長雷軍稱,小米是家融合硬體、新零售、互聯網的「鐵人三項」企業,硬體銷售約佔小米七成總營收,其餘 IoT 與電商則佔三成。

而透過硬件銷售積累軟體用戶,將拓展小米於物聯網、廣告及內容服務上的業務,藉建立硬體互聯網,其廣大用戶將轉化為軟體服務的金源,將旗下 19 億的月活躍用戶「兌現」。此外,小米加碼承諾硬體利潤率將不超過 5%,一旦超過 5%,將把多出的利潤回饋給消費者,全力扭轉外界對小米僅是手機製造商的印象。 

而隨小米 IPO 也帶動臺灣供應鏈包括鴻海旗下富智康、英業達、聯發科、友達等股價行情上漲。此外,小米本次 IPO 也是港交所歷史上首件「同股不同權」的上市公司。 

更多 NOWnews 今日新聞報導

IPO失敗 M17在紐約證交所狼狽下市
赴美上市失敗?M17 IPO成交量始終掛0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