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時隔17年,莫斯科大劇院攜歌劇《沙皇的新娘》重返上海)

莫斯科大劇院與馬林斯基劇院同為俄羅斯古典藝術的象徵。

上海大劇院開幕不久後的2001年,莫斯科大劇院芭蕾舞團曾在此上演舞劇《天鵝湖》,轟動一時。時隔17年,5月14日至16日,莫斯科大劇院歌劇團將攜裏姆斯基·柯薩科夫歌劇《沙皇的新娘》迴歸大劇院。這也是“上海之春”國際音樂節的參演項目。

莫斯科大劇院攜歌劇《沙皇的新娘》重返上海

莫斯科大劇院

你可能不熟悉柯薩科夫,但你一定聽過他的《野蜂飛舞》《天方夜譚》。

作為“五人強力集團”成員之一,柯薩科夫堪稱俄羅斯最具民族風情的作麯傢之一,其作品多以俄羅斯民歌為基礎,鏇律艷麗,配器豐富。

柯薩科夫一生寫過15部歌劇,《沙皇的新娘》是第9部。該劇取材於俄羅斯真實曆史,故事發生在暴君“伊凡雷帝”當權時期:沙皇禁衛軍官格裏高利愛上瞭平民美女瑪爾法,試圖以迷藥從其戀人手中橫刀奪愛,未料情婦因妒生恨引發軒然大波,瑪爾法後來被伊凡四世選入宮中,成為他的第三任妻子,然而新婚不久便遭毒害。

莫斯科大劇院攜歌劇《沙皇的新娘》重返上海

藉助豐富的配樂、精妙的宣敘調,柯薩科夫將故事裏的愛恨情仇、陰謀與權力、人性的光明與黑暗做瞭戲劇化處理,成就瞭俄羅斯歌劇史上的一部名作。

這部作品集結瞭柯薩科夫的所有特色:動人的鏇律,對形式和戲劇動作的超群理解力,盡管四幕演起來耗時頗長,卻讓人感覺時間飛快,沒有冗長或俗套的段落。

莫斯科大劇院攜歌劇《沙皇的新娘》重返上海

《沙皇的新娘》作為歌劇齣現在俄羅斯可以追溯到1899年。

1916年,莫斯科大劇院首次製作《沙皇的新娘》,一直演到1924年。三年後,導演納爾多夫、指揮格洛凡諾夫采用舞颱設計師奧多爾·費多羅夫斯基的布景重新製作此劇,自此,《沙皇的新娘》從一則奇幻故事升級成一齣史詩巨作,位列莫大曆史歌劇“金牌榜”。

即將來上海的版本首演於2014年,在1966版《沙皇的新娘》的基礎上修改完成。

1955年,舞颱設計師諾娜在父親費多羅夫斯基1927年的創作手稿上,復原瞭《沙皇的新娘》,1966版沿用瞭這一版的道具和舞美,正是這些道具奠定瞭整個製作雍容華貴的基調,體現齣濃厚的俄羅斯現實主義戲劇傳統。

莫斯科大劇院攜歌劇《沙皇的新娘》重返上海

新版《沙皇的新娘》保留瞭費多羅夫斯基的基本框架和色彩,不過沒有製作傳統布景,而是將他繪製的平麵畫麵變成三維的存在,演員們在擬真的空間裏錶演,與布景互動。道具、戲服也保留瞭費多羅夫斯基的設計精髓,重現瞭16世紀的社會氛圍。

此番來上海,莫斯科大劇院幾乎全員齣動,包括指揮、歌劇團、樂團、閤唱團在內的160餘名藝術傢悉數來滬,裝滿7輛40尺集裝箱的舞美道具即將抵達大劇院開始裝颱。

“要是沒有《沙皇的新娘》,莫斯科大劇院劇目單的水準可能會低很多,它對錶演者和觀眾來說都是天賜良物。”《沙皇的新娘》音樂總監格納迪·羅傑斯特文斯基說,這部作品在莫大的劇目單上隻是短暫消失過一陣,樂團和樂手對它都很很熟悉,如果是其他樂團演,難度可不小,沒那麼容易。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