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當我還在書桌前努力地刷著託福,絞盡腦汁地寫研究計劃,並日日夜夜為自己未來的幾年擔憂時,無論如何也想不到十月的自己正以另一種身份在曾經夢想過的城市裡生活。大概人生就是一場場奇妙的境遇,每一次都要求我們比從前更有勇氣。」

回到Daily Life的日子每天一如既往,彷彿在東京的一切早已離我遠去。平靜的生活中,總是分不清過去的半月到底是現實還是夢境。一如昨天還在澀谷的街頭,看著喧囂人潮的過往,不時響起的電車轟轟,還有每天上班的小徑。我總在想,如果是現實,為什麼一直在遇見やさしい的人,告別時也宛若明天還會再見;如果是夢境,為什麼每天都會有那麼真實的饑寒交迫,現在手上還有切模型留下的傷痕。直到昨天收到那時的我向未來Daily Life時我的明信片,原來,自己一直都迷戀著漂泊的日子,於我來說,每次不經意的相逢都是難得的一期一會。


01仕事の力

萌生去日本實習的想法是一年多以前的事了,那時候以為這會是一個遙不可期的夢。一個夏天,經歷了太多事情,很幸運受到前輩指點,鼓勵我勇敢地去嘗試更多的可能,大概沒有什麼是比去親身經歷更能真實地瞭解另一個國度裏設計的氛圍與狀態。加之自己在這幾年學習建築的歷程中對日系建築師頗有好感,也想利用這次機會提升一下語言。所以在當時搜遍了所有能找到的信息,最後發出了七封郵件。幸運的是,想去的地方都有了回應,因為時間、簽證的種種原因,最後選擇的也是一家很久之前就關注過的小型事務所。

清晨的工作室

坐落在東京世田谷區一片安靜的住宅區中,是登上屋頂平臺可以看到澄澈天空的一幢小樓。工作室並不大,算上老闆只有七個正式員工,每晚會有不同的インターン過來幫忙。對那時的我來說,生活是簡單、專註又艱辛的,兩點一線,每天像一個普通日本上班族一樣,聽著車站裡蹬蹬的腳步聲和電車轟轟駛過的聲音,穿越數不清的便利店、小住宅,走在有汽笛從旁駛過的人行道上去事務所上班,開始一天的工作。清晨推開門的瞬間,總是聽到那句熟悉的 「お早うございます」,至今耳畔仍時常響起。

每日搭地鐵的車站

我的工作並不複雜,主要是幫助同事們做手工模型和建模,卻是異常艱辛的過程。一方面來源於日本人對於模型近乎完美的標準,一方面也來自於島國人民對於加班的狂熱程度。在一種前所未有的高標準之下,所有的工作都花費了比平時多一倍甚至更多的時間完成,也就註定了每晚都加班到十點之後的命運,並且為了爭取更多的時間,整個實習期間只喫過一頓晚飯,周圍的同事也都是如此,大概每天的精神支柱就是回到住處喫著便利店的夜宵了。事實上每晚下班前都饑寒交迫,卻還是要努力在晚飯的時間告訴同事們,自己平時都不喫的,大丈夫です!

曾經問過剛畢業不久的泰川さん,每天這樣加班,難道不覺得很累麼,他的回答是,「大変だ、でもとても楽しみです。」也許對建築師而言,這真的是一種很理想的狀態,這裡的所有人都能夠專註地討論設計和建構本身,沒有過多的束縛,也無須為太多無關緊要的事情煩心。大概沒有生活,才能為更多的人創造更好的生活。並不是在日本的艱辛,而是作為一個建築師的艱辛。

仕事の力!的確,努力工作的人身上閃閃發光,散發著魅力。這裡的每個人,都代表了我心中每一類設計師該有的模樣。城市和工作的環境也都可以用心曠神怡來形容。東京比想像中更加國際化,在事務所,經常聽到一邊英文、一邊日文,偶爾還有中文的討論,這在從前我的城市裡是不可能的事情。很享受這樣的過程,如果可能,真想有更多的時間。其他インターン的生活也都非常充實,平日裏忙學校的事情,晚上來事務所幫忙,週末去咖啡廳打工,每個人都在踏實地工作。

感謝小嶋老闆,創造出一個讓所有人都能以平等的身份盡情、認真享受設計的環境,我承認也非常受到感染,主動留下來加班,讓自己身處這樣的環境中。兩周以來,已然成為最辛勤的インターン,有的時候也不明白,明明我只是一個兩周之後就要離開以後可能再也不會回到這裡的人,為什麼還要如此辛苦?也許是因為責任心,也許是想要多學些東西,也許是想得到他人的肯定,又或者只是想聽到每晚離開時不變的那句 「お疲れ様です。」

記憶裏的那段時光,艱辛與快樂並存。


02 匠の精神

在很多人的認知中,匠人精神大概是對於日本職人的第一印象。建築行業如是,更滲透於日式精緻生活的方方面面。也是此行中讓我認識最深刻、同時又最感到崩潰的地方。

實習期間,我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幫助同事們做手工模型以籌備下個月在南青山的展覽。儘管只是非常簡單的任務,在我看來根本不會出什麼問題,可直到實習快要結束時,還是會被前輩不斷叮囑。以工作室對模型的標準來看,大概自己從前做的所有都不合格。日本人對於模型的要求真的可謂喪心病狂,橫平豎直需要用直角尺丈量每一處自是不必說,所有的手工模型允許誤差僅在0.1mm之內,接縫絕對要求肉眼不可見,即使1mm的板相接時也要求切45度,板與板之間對接的方式需要嚴格遵守規則,還有每個實習生必修的 「面取り」做法。一點點瑕疵對於日本人來說都是無法接受的,不斷地やり直す,不到最後的Deadline永遠可以繼續更改下去。

一種 「面取り」 做法

也很有幸在實習期間出席並參觀了有工作室項目參與的建築展覽會,看到了太多令人驚嘆的手工模型。也許方案本身並沒有那麼完美,但看到這樣用心的工作態度,想必也會得到大多數人的認可。而驚嘆的背後,也會想到製作他的インターン當時有多麼專註,又有多麼崩潰。如何為了一個更好的表達反覆試驗材料,如何為了消滅不到1mm的縫隙反覆重做,又如何小心翼翼地用刀尖撥去所有肉眼可見的膠痕……也許這些在受過日式建築訓練的人眼中只是一種日常,但在我看來,是絕對值得記錄的。正是這樣一種對標準的執著,不允許任何一件沒有達到標準的東西被呈現在世人眼前,才使得 「匠人精神」 成為今天日本的一個標籤。

和另外一位インターン合作的庭院

儘管有的時候也質疑過,明明是可以機器完成的工作,明明可以有更多的時間專註於設計或者更有意義的事,為什麼要耗費如此大的精力?也許在日本人看來,這就是更重要的事情。從小受到的教育決定了他們對待事情的態度,專註且溫柔,這不正是我們追尋了很久的匠心嗎?


03すごい建築

是很久以前留在東京的小小遺憾,也是每日在工作室切模型的我努力工作的動力。國立西洋美術館,為了它畫過上百張圖紙,平面與剖面的樣子早已瞭然於心。說是初見,不如說是去會一個通訊已久的老友。

它依然安靜地坐落在上野公園,成熟穩健的外表之下,潛藏著那樣跳動而不羈的靈魂。那是一種非親身經歷不可的,用語言無法形容的奇妙感覺。即使自認為已經無比了解,初見時依然會被驚艷。無論是從場地回應、形態特徵、空間組織、材料建構還是現場施工,甚至包括其中的展品,它都可以用極致來形容。

NMWA在上野公園的位置
NMWA各層平面
NMWA剖面模型

從企劃館出來不經意間就來到了中心ホール的空間,這也是柯布整個設計的核心,最有神性的地方。尺度比想像中小許多,身處其中並沒有非常強烈的震撼。但是順著坡道上去,看到ホール空間在各個角度下的變化,漸漸有些意想不到的感覺了。尤其是在坡道轉向的平臺上看到同時很多空間域的交融,已經在心裡默默讚歎了。

坡道望向ホール

真正的驚艷是順著坡道來到二層,短暫停留後立馬映入眼中的是因夾層而帶來的透明空間和那種強烈的層次變化。所有的空間在這裡肆意地交織著,不僅如此,儘管相同的平面配置,二層不同視域下的實際感受也有很大差異,如此帶來的些許迷失感讓人可以盡情恣意在西洋美術的世界中。兩個與中心ホール交融小平臺也非常驚喜了,大概亦是對於神性的回應。所有的細節都堪稱完美,每個角度都可以拍出精妙的照片。

二層展廳視角
二層展廳視角
一處平臺的回應

風車狀平面的配置中,在展廳空間感受到強烈的動勢。在我看來,所有的展品在它面前都變得暗淡無光。置身其中,感受到的是完全的意氣風發,只聽到柯布一個人強烈的吶喊。

新館是柯布在日本的學生前川國男加建的,大概也是對於柯布最初 「無限生長的美術館」 的回應。當時我很質疑,覺得相對比本館,新館未免過於普通了。後來明白,這樣的一種平靜更是對於本館的襯託,也將展覽分成了一靜一動,功能上也有所互補,巧妙地維持了謙卑的、對於現代主義大師致敬的姿態,讓柯布可以在這裡獨領風騷。

大師的偉大之處正是憑藉一己之力不斷拓寬建築的邊界吧,柯布西耶在半個多世紀前做過的事情,是我們今天多少人努力卻依然難以望其項背的夢想。

熱情與冷靜,神性與理性,一直都在。


04 流れる景

從渋谷出發,搭乘JR湘南新宿ライン,不到一個小時,就可以抵達鎌倉駅,這裡與東京是完全不同的兩個世界。東京是完全的國際化的城市,如果不是語言和文字,大概已經很難感受到它作為日本都市的一面,它可以滿足一切關於現代化的想像;而鎌倉給人的感覺則是夢幻與人間煙火的並存,可以出海打魚、嗅到海水的氣息,也有數不清的廟宇,曲曲折折的老街。即使什麼也不做一整天在這裡發獃和遊盪,也一點也不會覺得無聊。

古樸的北鎌倉駅

作為與奈良、京都同屬的政治中心,鎌倉幕府政權發源地的古都鎌倉也許不為大多數人所知。而將Kamakura列在這次的心願單上也是因為最近的一部電影《鎌倉物語》,實在覺得電影裏那個與神靈共存的世界太過美妙。

明月院裏的小佛

雖然來之前已經有過種種幻想,但真正來到鎌倉,還是會為這座城市不曾改變的步行尺度、神祇空間所感動,慶幸世界上仍有這樣一種存在,和錫耶納一樣美好得讓人流連忘返。在曲曲折折的街巷中前行,看到幕府時代裏星羅棋佈的廟宇神社,坂倉準三的美術館,小而精緻的意式咖啡廳,無數動漫迷心中的聖地鎌倉高校前,也有川端康成、夏目漱石等等眾多日本文豪的舊邸。在這樣的一座小城中,連走路也會格外小心翼翼,不僅僅是因為害怕驚動空氣中潛藏著的看不見的神靈,更害怕錯過每一處哪怕是很微小的景緻。

街角的咖啡店
很可愛的井蓋

從鎌倉駅出發,江之電駛過的地方,時而有嘉木秀而繁蔭,時而被上世紀古樸的房屋夾逼徐行,時而又能看見一望無際的大海,是那樣純粹的藍色。經過的每一站,都是古老而木質的站臺,舊時穿越鐵道的方式仍在這裡保留,和電影中的場景一模一樣。

江之電途經的車站

在江之島的海岸邊,遠眺到最美的富士山,在那樣美好的黃昏裏,只想讓時間停駐。在江島神社裡訴說心願,一回頭,山下早已是星星點點閃著微光的的房屋與村落,一切都是動漫裏的顏色,如同動漫般的感人。曾經以為,京都是最日本的地方,去過鎌倉之後,這裡成為永久的心願,無數次在心中感嘆世上原來有這麼美妙的地方,真希望有多一些時間。

江之島海岸
江島神社

05 優しい人

這場實習的旅途中最珍貴的部分莫過於遇見的所有やさしい的人,每一次相聚都被我視為難得的一期一會。儘管時間短暫,依然覺得與所有人的相遇都非常幸運。我不知道未來是否還會再見,但我相信,只要我們都在建築這條路上堅定地走下去,無論是哪裡的江湖,終有一天會再相遇。如若不能,我也寫在這裡,等到未來將要忘記的時刻,但願還能記起。

記得永遠像工作狂一樣的張さん,工作室裏唯一的中國職員。既會像一個魔鬼上司一樣要求我做各種事,讓我各種重做;也會細心地在我走的最後一天帶我去第一天喫飯的餐廳,告訴我這樣善始善終;既可以遊刃有餘地在三種語言間無縫銜接同時仕事の力滿滿,也會在一起下班後的小路上說自己的饑寒交迫。告訴我工作中應該負有的責任,還有即享受又辛苦的生活。除了佩服還是佩服,在他身上,我相信了有能力的人終會找到適合自己的土壤,也可以得到應有的尊重。

記得Riccardo Daniel,來到工作室看到的第一眼就是他對著電腦屏,小心翼翼地做著酒店C的模型,告訴了我諸多Japanese model way,又不斷地肯定我。這個厭倦了歐洲輕鬆工作的義大利人,為了留在這裡而努力工作著。我們一起完成了最艱難的模型,記得他邊吐槽邊一絲不苟工作的樣子,是一隻歐洲學霸無疑了。記得一起喫過的義大利麪和午飯三人組的每日散步,也記得他對於Chinese cake的喜愛,是他告訴我喜歡在不同的城市生活,覺得這樣會不斷催人思考。這些天如果沒有他的話,該是多麼無聊啊。丹尼爾桑不知道的是,最後一天他對我說See you in China的時候,我已經在心裡淚奔了。

也記得超級可愛い的泰川さん,陪我去上野看最喜歡的建築,和我聊谷口吉生,總是會給インターン們帶來各種小零食。回國後還是會畫出可愛的分析圖為我解釋圖紙上的問題,希望明年還能和來上海工作室的泰川さん見面,我也會做一名合格的案內。

還有小嶋さん老闆一直嚴肅的小神情,和網站上看到的照片其實非常不一樣;綾香さん的日式英文,和對我說過的頑張って;去東大找過的成師傅,真誠感謝他在上個階段對我的幫助。也會記得工作室裏每天不同的インターン們,有不計薪酬來日本學設計、覺得做建築很帥,自己也想要成為很帥的人的臺灣小姐姐むり,有最後一天剛剛認識就轉瞬分離的淡江日文系的賀鈞,也有來日本5年就要畢業的陳さん,還有一起在展覽開幕式上喫點心到很撐的夏坂さん……也許很多年之後我會忘記他們的模樣,但願在忘記之前,還能留下一點點印跡。

在東京的小家ENISHI,有第一次見面就幫我扛行李的短髮大眼睛小姐姐;有看到我因為包裹寄丟而著急,主動幫我聯繫並且像變魔法一樣從包裏掏出甜甜圈安慰我的日本小哥;也有每天都笑著對我說 「いってらっしゃい」 的前臺掌櫃;還有偶然遇到的中國同胞和住在上鋪每天互相鞠躬問好的澳大利亞小姐姐,都不知道該如何感謝。

還有一直期待的與上次在臺灣認識的なおちゃん、こうちゃん的見面,在那樣美麗的海岸邊。並沒有太多遠道而來的欣喜與激動,就如同普通的會晤,好像明天依然會見面。朋友就是一起坐在沙灘上喝酒,聊天,盡情地歌唱。

江之島的我們

謝謝你們帶給我的在東京與鎌倉最美的記憶,雖然明白你們永遠看不到這裡,還是想對所有人說:

みなさん、この間はいろいろお世話になりました、

本當に、本當に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した!お疲れ様です!

在東京的實習告一段落,我終於又回到屬於我的Daily Life之中,殊不知,那些對我來說珍貴而難得的過往也是他們的日常,大家都在踏實地工作、學習與生活著。丹尼爾說的一點沒錯,旅行的確是最能催人思考的一種方式,也會讓我們在這個星球之上又多幾分小小的牽掛。我們用所有可能的方式去珍藏這些回憶,並不單單是旅行本身,更有對飛機漂洋過海的那份喜悅與期待。

起飛時看到的陸家嘴

#彩蛋——日本實習申請攻略#

這個申請季得到了很多人的幫助,也非常感謝有這樣的機會。在這裡也想分享我所得到的信息,希望對想要申請日本建築實習的同學有所幫助~

A.日本建築師事務所官網收集

株式會社小大建築設計事務所 kooo architects 東京都世田谷區

www.ko-oo.jp

石上純也建築設計事務所 東京都港區

jnyi.jp/

藤本壯介建築設計事務所 東京都江東區

sou-fujimoto.net/

隈研吾建築設計事務所 東京都港區

http://www.kkaa.co.jp/

宮本佳明/宮本克洋建築設計事務所 兵庫県寶塚市

TOP

長谷川豪建築設計事務所 東京都新宿區

http://www.hsgwg.com/

株式會社 アルファヴィル一級建築士事務所 京都市右京區

a-ville.net/en/

妹島和世+西澤立衛——SANAA 東京都江東區

sanaa.co.jp/

伊東豐雄建築設計事務所 東京都澀谷區

toyo-ito.co.jp/

B.申請步驟

和國內實習申請類似,只要在官網上看到HR聯繫方式,用英文或日文簡短地寫一篇想來日本實習的個人陳述,再附上CV和作品集就OK了。回復時間各個事務所不盡相同,有些第二天就會回復,有些需要隔三天甚至一週以上,像KKAA給我的回復已經在兩周以上了。一般來說可以同時向多個事務所投遞信息,等到心儀的OFFER再做出選擇。

C.注意事項

實習時間一般來說官網上會給出具體要求,如果個人有特殊情況可以向HR說明情況。大多數事務所要求實習期至少在1-2個月,但我後來去的這一家對於兩個星期的實習期也是接受的。關於工資,據我瞭解日本這邊的短期實習貌似只有KKAA家有,其它的就只提供每天來回車費的補助。

語言方面,作為實習生インターン,英語在大多數情況下都是可以接受的,並且越國際化的事務所英文越暢行無阻,當然如果懂一點點日文和日式禮儀的話會更好,畢竟日本人的英文發音需要一定的辨識度。

簽證問題比較麻煩,如果實習期在三個月以上,一些事務所會幫助提供短期商務簽所需材料,但如果只有一個月,大多數事務所不太願意出具相應材料。這樣的話就只能辦理單次旅行簽證,在留期限為15天。(最近新政策將要出臺,2019年1月1日起在校大學生可辦理在留期限為30天的單次赴日簽證,撒花!)

最後還想叮囑一點,如果是抱著學習日本建築大師是怎樣做設計的同學估計要失望了,因為短短几周甚至幾個月時間根本不夠,事務所的人也會知道你很快回國並不會教你很多。但我覺得海外實習最大的意義就在於你可以親眼看到那些世界知名的事務所、建築師是以怎樣的狀態工作,這些會毫無保留地呈現在你的眼前;你可以在更加國際化的環境中體驗生活,瞭解另外一個國家本行業的狀態、感受這裡上班族的生活和更多建築之外的東西。一個人在陌生的語言環境、陌生的國度適應生存;用一切閑暇的時光去旅行,認識更多有趣的人。如果可能,真希望能有更多的時間去感受更不一樣的風土人情。

最後祝大家都找到心儀的實習,有問題歡迎私信我諮詢。

@以上所有文字與圖片均來源於作者,未經許可,禁止任何形式的轉載。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