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背景

  北京時間3月26日凌晨,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白宮迎來到訪的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並且簽署公告承認以色列對戈蘭高地擁有主權。

  由於國際社會普遍認爲,戈蘭高地是以色列佔領的爭議領土,川普的這一舉動,再次引發國際社會廣泛批評——

  敘利亞外交部率先發表聲明,認爲此舉是“對敘利亞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公然侵犯”。

  聯合國祕書長發言人斯特凡·杜加里克表示:“很明顯,戈蘭高地的地位沒有改變。”

  阿盟祕書長蓋特當日發表聲明稱:“美國這項聲明絲毫不會改變戈蘭高地的法律地位,戈蘭高地是敘利亞遭到佔領的領土。”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耿爽在記者會上表示,國際社會公認戈蘭高地是被佔領土,聯合國安理會曾經多次通過決議,要求以色列從戈蘭高地撤出。中方反對通過單方面的行爲來改變事實,不希望看到地區局勢進一步緊張升級。

  俄羅斯外交部發言人說,特朗普簽署承認以色列對戈蘭高地擁有主權的公告,會加劇中東緊張局勢。

  加拿大外交部聲明:“根據國際法,加拿大不承認以色列對戈蘭高地的永久控制權。加拿大的立場保持長期不變。

  特朗普在推特中迴應:“52年過去了,美國是時候完全承認以色列對戈蘭高地享有主權了!該高地極具戰略價值,且對以色列的國家安全極爲重要,對地區安全也很重要。”

  那麼,這塊名爲“戈蘭高地”的地區,

  爲何一下子就戳到了國際各方的敏感點呢?

  戈蘭高地位於以色列東北部,敘利亞東南部,東西最寬43公里,南北最長71公里,總面積1800平方公里。其中1200平方公里被以色列控制。

  戈蘭高地曾經全部是敘利亞的領土。

  1967年,以色列通過第三次中東戰爭佔領了這片土地並一直控制至今。

  其實,以色列通過第三次中東戰爭佔領的不僅有戈蘭高地,也包括埃及的西奈半島。不過在第四次中東戰爭後,以色列經過全面利益考慮,最終決定將西奈半島歸還給埃及。但對於戈蘭高地,以色列卻始終不願意鬆口。

  以色列爲何執意佔據戈蘭高地?

  原因之一是地形地勢戈蘭高地最高海拔達到2724米。這裏可以居高臨下俯瞰以敘兩國,向西南可以直達以色列東部沿海地區,向東北距離敘利亞首都大馬士革僅60公里。高地頂部平坦,適合進行戰略佈置,是不可多得的天然軍事要地。

  另一大原因,則與氣候有關!

  應當說,整個中東地區的興衰,都與氣候關係密切。中東的主要氣候類型爲熱帶沙漠氣候、地中海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其中以不適宜人類生產生活的熱帶沙漠氣候分佈最廣。

  古氣候學家庫珀和科洛佩林2006年在《科學》雜誌上刊文指出,公元前1500年,隨着非洲季風降雨帶西退,中東地區轉而受高溫少雨的熱帶沙漠氣候控制,但由於幾條大河尚能提供充足灌溉水源,在高日照環境下,這裏的農業經濟高速發展;但隨着降水日益減少,近150年,中東地區的乾旱程度達到極致,生態環境也急轉直下。

  在氣候條件惡化之後,水資源——包括河流、湖泊以及自然降水資源,一直是中東各國爭奪的重點資源之一。

  與本地區其他鄰國相較,以色列、敘利亞所處地區更爲特殊

  它們位於中東的“肥沃月灣”地區,即地中海東岸及兩河流域附近,過去多爲地中海氣候所控制下的肥沃土地。

  更具體一點的話,在許多宗教典籍中,都將如今約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區(沒錯,就是新聞聯播最後5分鐘裏經常提起的這個!),以及敘利亞和黎巴嫩沿海部分,稱作“迦南美地”,即“流淌着蜂蜜與牛奶的地方”,盛讚這裏風調雨順、物產豐沛。

  但在中東地區氣候惡化的大背景下,“肥沃月灣”如今所面臨的氣候環境也不樂觀。

  2015年,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發佈的一項研究顯示,科研團隊通過分析氣候模型發現,自1900年以來,由於地中海吹來的溼潤空氣日益減弱,“肥沃月灣”地區的降水量減少了10%;同時,這裏的氣溫升高了1℃至1.2℃,旱季更高的溫度,導致土壤水分蒸發量增加。

  對以色列來說,其大部分國土終年乾燥少雨,全國更有一半以上屬於沙漠地區,水資源對其國家發展有着極高戰略意義

  對敘利亞則更是如此,由於沿海山地阻擋了來自地中海的大部分水汽,該國境內約60%的土地年降水量不足25毫米。

  “

  2007年至2010年,敘利亞遭遇了該國有歷史記錄以來最嚴重的一次旱災,農業遭受毀滅性打擊,超過150萬農民(敘利亞官方稱25萬人,編者注)被迫湧入城市,成爲社會動盪的導火索之一。

  ”

  然而,戈蘭高地卻是一個獨特的存在!

  戈蘭高地位於約旦河谷東側,它阻擋下來自地中海的大量水汽!因此,戈蘭高地的年均降水量高達500至800毫米!

  包括魯卡德河等多條河流流經此地甚至發源於此,高地地表也分佈着許多河溪、湖泊。這些豐富的水資源使得戈蘭高地有着“中東水塔”的美譽

  譬如,戈蘭高地西南部的加利利海(太巴列湖)是目前以色列最大的淡水湖,也是以色列最重要的水源地。該國40%的淡水資源都來自於戈蘭高地。

  加利利海

  因此,對於氣候環境均不理想的敘以兩國來說,乃至整個中東而言,戈蘭高地都是“兵家必爭之地”。

  事實上,戈蘭高地如今成爲“火藥桶”,爭奪水資源就是導火索之一……

  “

  1964年,阿拉伯國家在埃及召開首腦會議,決定敘利亞應全力完成改道約旦河計劃。但這個計劃一旦實施,戈蘭高地上的加利利海水位就會下降,對以色列來說將是巨大打擊。以色列當然不會坐視不理,派空軍轟炸了約旦河上游,迫使該計劃流產。之後幾年,雙方矛盾不斷。1967年6月,以色列先發制人,用六天時間攻下了戈蘭高地。

  ”

  目前以色列已在戈蘭高地大量部署軍隊,以色列政府也在積極研究怎樣對戈蘭高地深入開發。

  在特朗普撐腰以色列、敘利亞內亂尚未停息的當下,戈蘭高地的歸屬權問題,恐怕仍難在短時間得到解答。

  圖爲以色列軍隊陳兵戈蘭高地。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解決分歧

  需要智慧與勇氣

  唯願世界和平

  人類的生存環境得以保護

  加利利海、死海等中東盛景

  碧波常在

  流淌蜂蜜與牛奶之地

  可以重現人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