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9月13日電(記者 王曉磊、呂夢琦)中共中央政治局近日召開會議,審議通過《關於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的意見》,強調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為人民抒寫、為人民抒情。這對於讓文藝真正成為時代前進的號角、真正體現時代的風貌、真正引領時代的風氣,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文藝是民族精神的火炬。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離不開中華文化繁榮興盛,離不開文藝事業繁榮發展。而文藝創作不能在「關注誰、為了誰」的問題上迷失,要始終為人民群眾而抒寫。去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文藝工作座談會,就曾強調文藝不能在市場經濟大潮中迷失方向,不能在為什麼人的問題上發生偏差。這為文藝創作提供了明確指引。

  近年來,文學、音樂、影視等各條文藝戰線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績,但仍存在一些讓人民群眾感到不滿的現象。例如一些影視作品打著「歷史劇」「抗戰劇」的旗號歪曲歷史,成為「雷劇」,淪為笑柄;一些文藝作品粗製濫造、格調低俗;一些文藝工作者忙於抄襲複製、創新不足,屢屢受到業界和群眾批評。這些問題多是因為創作和傳播的目的偏離了正確方向。

  面對市場經濟大潮,文藝的精神之舵要牢牢把握,不能迷失方向。一些文藝作品之所以「雷」,究其根源,正是在「為誰創作」的問題上出現偏差,不是為人民群眾而創作,而是為眼前利益、短期名聲而創作。一些從業人員正是抱著在紅火的文化市場中「賺眼球」「干一票就走的」的心態,不惜粗製濫造、嘩眾取寵,甚至違背公序良俗,不僅創作不出好作品,還影響整個文藝創作的環境,這種現象必須糾正。

  深入實踐、深入生活、深入群眾,這是優秀文藝作品誕生的必由之路。以抗戰劇為例,只要忠實於歷史、忠實於抗戰精神,深入其中、認真挖掘,就有取之不盡的創作素材。近年來,一些優秀抗戰影視、文藝作品受到群眾好評,正是因為創作者勤於走訪、刻苦調研,終於功夫不負有心人。而一些「抗日雷劇」之所以貽笑大方,正是因為不深入基層,胡編亂造。

  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最終還要經得起人民的檢驗,這為下一步文藝創作指明了評價標準。當前文化市場空前繁榮,越是人民喜愛、肯定的作品,就越有良好口碑,產生持久的效益。追求短期利益、膚淺低俗的作品,必將被群眾拋棄。

  舉精神旗幟、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園,是當代中國文藝的崇高使命。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離不開正確的激勵和引導。為此,各地應深化改革,完善體制機制,加大對文藝創作的引導、扶持力度。各類文藝評獎應整合優化,提高公信力,把人民群眾真心歡迎的好作品選出來。只有這樣,才能創作出更多無愧於時代的文藝作品,推動中華文化的繁榮興盛,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出更大貢獻。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