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自公众号【 AI科技大本营(ID:rgznai100)】,作者琥珀

|01.看面相是否真得靠谱?

我们先用「AI」给「时运不济」的吴秀波算了一挂。

咦……现年刚满 50 岁的吴秀波似乎「自身成就已达到人生的巅峰!」然后呢?

这就跟谈起「中国心理应激微反应测试研究第一人」姜振宇时一样众人满脸的尴尬。

往往我们还会陷入某些江湖骗子的圈套,让他们轻易收取了我们的「智商税」。

不能因为跟我们悠久的文化相关,从而将其「造神化」,更不可走向伪科学的一面。

前不久,一款名为「面相研究院」的小程序刷屏了微信朋友圈,各大媒体营销号、门户网站,以及微信、知乎、简书,甚至技术开发社区等平台都可见这款小程序的营销软广。

通过测试发现,已有前后 19 万名网友获取了价值 19.8 元(原价 39.8 元)的事业运、情感详解的付费板块。当然,这还不包括价值 70 元的 2019 年黄道吉日书册、299 元/单次(原先为 499 元)的「资深大师在线私人看相」服务……

很多情况下,稍微信运势的人找「大师看相」时,都是根据自身条件(资金状况)给予相应的「酬劳」,而今,当看相套上人工智慧的高帽后,竟然变成了高大上的规模化产业。

一时间,类似的「面相研究院」小程序涌现不少,真真假假。

|02.营销套路深

经过一番尝试后,笔者发现这款小程序套路满满的营销手段:

保存海报可分享到朋友圈

邀请 3 个好友解锁流年运势

付费 2 元则可解锁五官(让笔者破费了~)

邀请大师入驻,扩大生态圈

推广渠道招募计划

|03.人工智慧测面相准确率95%?

正如宣传页面中所指的,这款利用「人工智慧测面相准确率达95%」,那么这究竟何来 95% 的准确率?我们也未找到得出 95% 准确率的依据。

那么,究竟是面相测试准确率为 95%,还是符合心理预期的 95%?

或许从测试用户的回答略见一二:

为此,笔者联系了「面向研究院」的相关负责人,对此问题进行了询问:

根据截图中「根据用户付款和转发等操作」、「用户有意愿解锁和转发说明认可产品」的回答来看,该款产品所谓人工智慧测面相准确率达 95% 的结果,既非结合了人工测算后的结果,也非本身演算法模型的测试结果。

用户测试后要么是转发到朋友圈才能看到结果,要么通过付费解锁查看高级功能,从而得到相应的统计结果。换言之,这并不一定等价于产品的认可度,更像是一种典型的营销手段。

雷锋网曾在一篇文章中指出,小程序「面相研究院」运用的所谓AI看相技术,我们无法印证,但文案反复强调的「运用高科技」至少唬到了不少人。即使所有人都认为看相、算命是迷信,但仍有很多人愿意相信这样的心理投射,甚至为之付费。「面相研究院」恰恰运用了这种心理。为了扩大影响范围、调动付费意愿,更是用上了代理分销的玩法。通过一级级的分销体系,让成千上万的羊毛党,甚至是普通用户为其「打工」、背书,把小程序扩散到。

|04.AI+面相,可信度又有多高?

根据维基百科信息,「面相/相面术」在英文中对应的词应为face reading/ Physiognomy,具体指通过对人的外在尤其是人脸评估人的性格或人格的做法。同样,这个词也可指一个人 、物体、地形的一般外观,而不涉及其内在特征。

这种研究的可信度在不同时期并不相同,如今,「传统意义上的」面相更被视作是一种伪科学。

尽管人工智慧和机器学习对人脸识别研究的崛起重燃了不少人对此事的兴趣,但却没有清晰的证据表明面相学是真得有用。甚至还有诸多学者探讨过「面相学是否是一门伪科学」的问题。

对此,AI科技大本营特别咨询了格灵深瞳首席科学家张德兵,他表示:

我认为这就是个大骗子,挂著科技的幌子,利用公众的迷信心理,招摇撞骗赚快钱。

我不知道有任何科学的实验证明从面相可以预测人的性格、命运和财运。一个有志向想提高自己的演算法工程师不应该浪费时间做这样的事情。这也不应该成为一种合理的商业行为,如果是免费的娱乐行为还好,否则就应该被取缔了……也没有什么技术含量。

不过,人脸识别技术正不可阻挡地走向娱乐化,像活跃在微信小程序里的 AI 面相识别并不是个例。近几年,很多利用人脸(如面相识别、微表情识别、情绪识别等)应用于医疗疾病诊断、预测犯罪等,也引起了圈内不小的争议。

例如,2016 年年底,上海交通大学的两位研究者公布了一项研究「利用脸部照片自动推断犯罪性」,利用基于有监督的机器学习,根据人的脸部特征预测一个人是否有犯罪倾向,「准确率接近90%」。对此,包括谷歌研究员在内对此提出了反驳。

对此,张德兵表示,

人脸预测犯罪我认为也是不合理的,不公平的。人脸预测某些医疗疾病我认为是可以的,虽然做不到100%准确,但是可以帮助预警,然后再进行后续更准确的专业检查。

人脸预测犯罪有另外一个渠道可以做。但不是基于面相的(因为「人不可貌相」),而是基于人的轨迹,比如是不是有一些奇怪的行踪等等,这样是有一定合理性的。

|05.好事者众亦

值得一提的是,在 「AI 面相」小程序火爆后不久,一位名为「业余草」的作者尝试从技术的角度还原该款小程序的实现原理和过程,并给出了代码,截图如下:

作者表示,可以「给每个位置标记上坐标。用代码获取五官之大小,形状,分暗等图像空间。

说白了,就是通过人工智慧、机器学习给你画像。最后给你的画像打分。

再回到本文中提到的「面相研究院」,根据企查查上公开的数据显示,由「杭州算术科技有限公司」出品。该公司于 2015 年 1 月成立,第一股权人为刘德刚。以上信息同样可以在Boss直聘上得到证实。只是从成立之初,这家不足 20 人的公司一直经历著股权相关人员、业务经营范围的变更。

值得一提的是,这家成立了已有四年之久的公司,同样还在招聘相应的演算法工程师。

并且,还即将内测「 AI 看手相」……

一个是经验之谈,一个科学技术,其实不只是「面相研究院」,还有很多类似的产品也宣称通过人工智慧技术测试面相,并以微信小程序、朋友圈分享的方式广泛传播,你们是如何看待的呢?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