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公司新產品近期要上線,所以上週末我兩天都要加班,我不知道對於其他的加班族是一種什麼感受,反正當我在那個週五聽到人力同事發出來的週末加班通知郵件的時候,我心裡是想撞牆的心都有了。

因為習慣於安排自己的生活,每個週末我總是需要通過各種方式調理自己的身體以精神狀態,補覺就更不用說了,我一一把跟姐妹們的逛街計劃邀約推掉,然後週五那天晚上跟平時工作日一樣,早早的上牀休息了,反正睡不睡得著另外說嘛。

週六的早上,我整理完畢去到樓下等公交車,本來以為週末時間,絕對應該是空蕩蕩的情況,結果公車來了以後,卻是滿滿一車人,我很是詫異,仔細一看,也幾乎都是跟我同齡的白領一族,背著電腦包,低頭玩手機,還有人在看kindle。

我心裡覺得很訝異,但終究沒表現出來,公交到站下車的時候,發現這一車的人大部分都跟我一起下車了,於是終於明白,應該都是跟我一樣在科技園這一片上班的人兒,他們的腳步匆匆,拎著早餐,依舊一副上班節奏的樣子,只有我是很不情願的,在人行道上慢慢挪著腳步,一副受了委屈的小媳婦模樣,哎。

忙了一天,我們終於可以下班了,因為要整理第二天推送平臺文章的事情,我就一直在辦公室裏坐到了快晚上九點多,我走出公司陽臺,周圍的寫字樓裏依舊是燈火通明,對面能看得見格局的辦公室裏,還能看到其他公司的人在忙碌,甚至還有在開會的一些團隊依舊在指手比劃著什麼。

這時我的心裡突然有些釋懷了,原來互聯網圈的大部分人工作狀態本身就是這樣的,只是我自己從來沒有在週末有過加班,於是理所當然會覺得這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如今看到與你同行的人,突然開始醒悟過來,覺得這不過就是在再普通不過的職業狀態了。

工作的事情完成了以後,我就到樓下等回家的公交,班車來的時候我被嚇了一跳,整整一車黑壓壓的人,要知道這個時候已經是晚上快十點了,公交上連站的空間都沒有,我好不容易擠了上去,刷卡的時候問了售票員一句:這都幾點了啊,怎麼還這麼擠?

售票員直接回答:本來就是這樣的子呀!

我驚訝:什麼叫「本來就是這樣子」的呀?

「就是這個點都是你們科技園這一片剛下班的時刻呀!」售票員淡定的回答到,「哪有什麼周不周末的,每天都是這樣的。」

那一刻我很震驚,長久以來,我是個在工作日經常加班的主,但是還沒有想過週末會是這樣。

而後我想起之前拜訪過的一家瑜伽館,出於對瑜伽館的會員收費價格跟地理位置的推論,我總覺得它不會有多少顧客甚至會經營不下去,結果店長告訴我,大部分的顧客都是早上7點開車來練瑜伽一個小時,到了8點就去梳洗然後直接去上班。

我跟身旁的同事都很驚呼:怎麼會有人這麼早就起來鍛煉了?

店長回答,這些客人基本上都是企業裏的女高層,或者是創業公司的女老闆。

也是到了這一刻,我終於對自己抱怨週末加班這件事情徹底釋然。

某週刊曾經盤點過影響全球的20位CEO的起牀時間,從蘋果的蒂姆·庫克到通用電氣的傑夫·伊梅爾特,或者是星巴克的霍華德·舒爾茲,他們的回答清一色都是「4:30起牀,利用上班前這段安靜的時光讀報紙跟看電視新聞。」而對於女性高管而言,百事集團的首席執行官盧英德,FaceBook的女管家雪莉·桑德伯格,早上五點起牀的事項則是有氧運動、瑜伽、插花,以及為孩子做早餐之類的種種。

如果說這些離我們現實太遠的人,還不能真正解釋「以大多數人的努力程度之低,根本輪不到拼天賦」這句話的意義的話,那我身邊就有很多活生生的例子。

我的朋友圈裡有位企業家朋友,是以前新聞採訪所認識的前輩,有天他發了一段看起來很普通的職場雞湯,大概意識就是,當今社會有十種人拿不到高薪,更不合適做核心領導,其中第一種人就是「想修雙休的人」,第二種就是「想朝九晚五的人」,三是「想靠底薪生活的人」……

一條條看下來,我滿是慚愧,因為幾乎每一條都戳到了我的職場痛點,其實這也是很多職場人的詬病所在,只是可能是這一年來我對自己的職業規劃跟人生規劃比以前有了更多的思考深度,所以這一次集中看到這些提醒文字的時候,對我自己的衝擊才會這麼深。

這個前輩,是深圳一家幾千多員工企業的董事長,他已經不需要參與公司的具體管理了,但是他依舊每天忙碌著,或者是去商學院的班上做客座教授,或者是參加一些機構舉辦的商會活動,就連今年過年,他的朋友圈狀態就是在老家待到大年初三,然後就開始返回深圳工作了。

記得看電影《穿普拉達的女王》的時候,給我感觸最深的一句話就是:當你眾叛親離的時候那就意味著你該升職了。

直到現在,我的腦海里還能想起安迪為了幫女老闆米蘭達借直升飛機的那個雷雨交加的夜晚,安迪顧不上自己爸爸的擔憂跟操心,顧不上自己男友的抱怨與無奈,整個人已經是崩潰的邊緣,卻還要依舊不停地壓抑著自己焦慮跟害怕的情緒,一個個電話撥出去請求航班公司的場景。

如果說時尚元素是《穿普拉達的女王》的制勝法寶的話,那麼安迪的職場成長之路便是影片又一記準確擊中我們軟肋的重鎚,這部電影精緻地展示了紐約白領階層的工作與生活等一些典型狀況:工作的壓力、複雜的辦公室政治、工作與生活以及個人感情之間的矛盾……而類似的故事也幾乎每天都會在我們身邊不斷上演。

不管你是職場裏的老將,還是剛就業的新人,相信都能從安迪甚至她的上司米蘭達身上或多或少地看到自己的影子,不僅能引發一定共鳴,還能學到不少為人處世的應對之道。

這時候會有人問,可是我的工作性質就是週末不用加班就是朝九晚五的呀!

我想說的是,這個所謂的「八小時以外」,更多的是你對於自己生活時間的把控,無論你是喜歡做家務還是看電影,無論是練習廚藝還是出去社交,這一切都是你填充自己的種種選擇,只要你覺得這是對的,你就去做就是了。

我的大學Q同學特別喜歡科比,我問是因為科比籃球打得好嗎?

Q同學說,這只是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自從進NBA以來,科比長期堅持著早晨四點起牀練球的原則,每天都要投進一千球纔算結束,因為勤奮,這是Q同學最愛他的原因。

我聽說過這個故事,有記者採訪問科比為什麼能那麼成功,科比反問道:「你知道洛杉磯早晨四點的樣子嗎?」記者搖頭,科比說,「我知道每天洛杉磯早晨四點的樣子。」當大多數人都還在睡夢中時,他已出現在湖人隊訓練房了。

我不知道這個故事的真偽程度,因為我覺得主人公科比已經用自己的成就去證明瞭這個故事的底氣所在,就像創業圈裡很多人喜歡各種勵志雞湯「馬雲說」「雷軍」說種種之類的,我不愛去較真有沒有這回事,因為我知道,即使不是馬雲說的也不是雷軍說的,但是這樣的話,最有資格說出來的,終究是跟他們是一樣的一羣同類中人。

嗯嗯,這個世界很殘酷,你成功了以後說什麼都是勵志名言,你在屌絲的時候任何哲學思想都是屁話。

我身邊的同學總有人說要去考研究生,總有人從去年說跳槽說到了今年還沒有動靜,總有女生們大聲喊著「控制不了體重,何以控制人生」外加「要麼瘦要麼死」的口號,然後在半夜出去溜達的時候喊著要去麥當勞買上一個甜筒。

我不是個毅力很足的人,所以我自知自己沒有資格去評價別人或者成為網路上流行的所謂「勵志婊」,在我的人生價值觀裏,我是那種把事情做到了七分好了纔敢向領導邀功兩分的人,這也的確是我職場上的一個軟肋,但是好在我夠幸運,每個階段總能遇上賞識我的領導,還有別的圈子的貴人,所以我就這麼一路跌跌撞撞過來了。

有天我看美國的一個心理分析師寫的一篇文章,大概意思就是,如果你有一個夢想,千萬記得藏起來,然後慢慢把它養大。

當我發現這個新的觀點的時候,我很是激動,因為對於我這樣的「信奉低調者」而言,我突然發現了一條最適合我用於現實指引的價值觀。

相比讓別人直接看到我所作出的一份成果這件事情而言,這個努力的過程我需要跟太多的人解釋種種,好比我為什麼每天要碼字,我為什麼要做原創寫自己的文章,我為什麼要跳槽到互聯網公司,我為什麼剛大學畢業不去做記者……太多太多的問題需要回答,溝通成本實在太高。

去年我跟我的閨蜜周小姐說過,我還不想那麼快結婚,可是她們都勸我說這個年紀差不多得了;我說我想參加一個創意課程寫作培訓,他們說週末兩天時間2000塊貴死了;我說我想參加多一點活動去尋找同類中人,可是她們說週末用來逛街買衣服多好。

周小姐狠狠的罵了我一頓:你跟他們說的那些都是什麼朋友?你看你現在跟我說這些,我就不會覺得有什麼不妥的,我認為都很合理,我會很支持你的,你找那些跟你明明就不是同一種價值觀的人說這些事,還希望得到認可,然後你還要跟他們一一解釋這個有多麼好這是為什麼,你這不是沒事找事嘛!

嘖嘖,真是狠,也真是中聽。

從那以後,我但凡有些什麼點子跟想法,或者是最近的規劃,我都會一一記錄在自己的祕籍筆記本里,時長補充更新,然後看自己一項一項地把清單完成,遇上合適的人,就聊上個兩成體會,再投緣一點的,就聊個五成,再多的,就不能繼續說了。

我至今為止,只是在這個平臺上說了我要辭職去曬太陽的事情,還有跟我的兩個死黨說了,我最近在交接工作,然後是購買行李箱,還有漂亮的長裙,外加自拍桿等各種雜七雜八,還有kindle下載了幾十本電子書,夠我看好長一陣子,這樣旅行的路上就不用一大本一大本的背著很重的書了。

嗯,我就這麼一點點的規劃著,可能會是我青春時光裏機會不多的,蠻長一段時間的「生活在別處」的體驗,因為珍惜,所以我一點一滴,為自己的舒服跟理直氣壯,一天一天,打點著這一切。

也就是說,對我身邊的朋友而言,我唯一的態度就是,不打擾,是我最後的溫柔,但是如果你願意跟我分享一些,我也會感激不盡樂享傾聽,但是倘若遇上那些天天各種羅列計劃清單結果什麼都沒幹成的人,我忍一次忍兩次就算了,實在不行,拉黑朋友圈,兩耳清凈。

前幾天我發了一條微博,當你在生活中遇到難題的時候,請參照人生簡單粗暴的四大法則:不行就分,喜歡就買,多喝點水,重啟試試。

我覺得這是我目前為止聽到的,最最有用的所謂雞湯勵志法則了。

記得《天堂電影院》裏說的那一句,「生活不是電影,生活難多了。」比起努力奮鬥解決生存問題來說,對於我而言,生活最難的就是,我們在疲憊與周而復始的解釋當中,流逝了時間,荒廢了這一生。

混知乎的時候看到一問題:如何維護長期的戀愛關係?

我突然想到這句話:永遠保留30%的自我留給自己,驚喜是藏出來的。

除了愛情,關於友情以及種種社交,不外乎如此,你的每一次進步,都會在下一次聚會當中能夠給別人更多的一點驚喜,至於這個過程的狀態,你無需對別人訴說。

嗯,這也是我喜歡寫日記的緣故,只有自己,最認識自己。

有長輩的姐姐跟我說過,三十歲以後的女人,她的面貌就是她靈魂的樣子,所謂「相由心生」,想想林青霞得用十幾年的時間才證明自己是不老女神,趙薇從小燕子混成媽了才能證明自己不僅僅是花瓶,王菲都離了三次婚了也才證明她纔是永遠的天后……如此看來,人的一生,這得是條多漫長多麼艱辛的路!

可是也正是時間的偉大,賦予了每個人在每個階段不同的成就與狀態,這種狀態,既是為了區別於同齡的其他人,更是為了區別於過去的自己,這麼一想,我也就不害怕這一生了,因為每個人都處在這個戰場裏,只不過是悄無聲息罷了不是麼?

嗯,做證明題,不做選擇題。

世間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別重逢,願你我的下一次相遇,都能為彼此帶來一份歡喜。

本號內容都是達達令原創碼出來滴,

如果你要轉載,請明顯寫上這些東西:

作者:達達令

微信ID:tazaijianghupiao

微信公眾號:她在江湖漂

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

#發獃片刻#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