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的江湖地位

非常感謝頭條邀請我回答這個問題。

金庸、巴金、老舍、朱自清、郁達夫等作家,以其精品級別的文學作品,填充了一個時代的精神空間,引領了一個時代的文脈走向。他們,是一座座高大的山峰,讓人觀賞、令人驚嘆,如同歷史賜予全人類的一個精神豐碑和前進航標一樣。

文學,本來就是一種精神的釋放、心靈的交流,是某個獨特的生命對於世界、人生的吟唱與吶喊。每個生命都是獨一無二的,每個心靈都是複雜而多彩的,也就註定了每一個吟唱和吶喊都是獨特的,不可替代,更無法模仿。更何況,整個人類對於世界的認識永遠是一個無限接近卻永遠無法企及的過程,世界的本來面目、萬事萬物的真相,我們的認識了很少,知道的很少,更龐大的東西還在不斷的揣測與假設中。

世界是神秘的,生命和心靈是獨特的。因為這樣的神秘感、獨特性,我們無法用一個統一的尺度去衡量誰解讀的更真切,誰吟唱的更美妙,誰吶喊的更震撼。所有的文學產品的價值,只能依賴讀者的理解和感悟。不單寫作是一個精神釋放、心靈的交流,閱讀本身也是一個精神釋放、心靈交流的過程。從某種意義上講,閱讀所受的干擾因素,或者附加的東西更多。閱讀不單是讀者與作者的溝通與交流,也是讀者本身與世界、與自我的溝通與交流。加之,讀者的人生閱歷、文化程度、性格等等也都是千差萬別的,也很難用統一尺度進行分類和測量,文學這些本來充滿靈性和變動的東西,面對一個「不可知」

古人說:「文無第一,武無第二」,其實也就說的是這個道理。其他領域的水準和效果都可以通過直觀的、甚至物理、數學的手段測量和統計出來,加以比較,但唯獨文學的東西,是無法用某個指標來衡量其價值的。就好比一鍋我們未知的湯,面對一群口味龐雜莫測的吃客,各有各的需求,各有各的味蕾,各有的感受,到頭來誰也難以說出個所以然。那些依賴發行量、閱讀量或者某個獎項來評判文學作品的藝術價值的做法,其實是人們的一種偷懶行為。從為作者、讀者負責的角度毫不客氣地說,這也是一種對藝術產品的褻瀆。

因為其沒有可比性,所以每一部作品都值得尊重;就如同每一個生命必須獲得尊重一樣。所謂時勢造英雄,金庸及其作品的誕生與盛行,有一個極其特殊的時代背景。金庸、古龍、梁羽生等新武俠作者和作品開始起步的時候,整個華語讀者群正面臨一個因為社會巨大變革而引發的精神饑荒時期,傳統文化,傳統的閱讀方式乃至思維方式,都因為受到了強烈的衝擊而逐漸崩塌、離散,新的東西又不能及時跟進和補充。但在人類而言,精神食糧的價值有時是遠超物質產品的,當時的華語讀者群特別是那些正在放眼認識世界的青少年們,他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構建需要指引,他們「斷奶期」的心靈需要撫慰和滋養,乾巴巴的政治口號和打倒一切的慣性力量完全不能滿足這樣的需要,甚至是背道而馳的。而這些從作家筆下幻化出來的人物形象,就為他們建立美與丑、真與假、善與惡的坐標提供了鮮活生動的範例,況且這種說教完全融入到了跌宕起伏的故事裡,這種滋養富含人情味,充滿吸引力。

在武俠的世界,金庸是俠之大者;在現實主義文學領域,巴金、老舍等又是泰山北斗……他們在不同的領域,以不同的方式,滋養了整個世界的精神肌體。他們如同天上的星星,無法區別誰更明亮(我們看到的亮度,會受到距離、天體性質、狀態的影響,眼睛感受的亮度並不能證明星體真實的狀態),如同一年四季,無法區分誰更有益於生命。有他們,是我們的福分,我們應該向他們致敬!


回答這個問題的實質,是要回答武俠小說乃至通俗文學、商業文學算不算文學,如果算,在整個文學中的地位如何?

我個人的觀點是泛文學的,所以武俠小說一類通俗文學、商業文學應該納入文學百花園來審視欣賞。金庸無疑是武俠小說中成就最高、影響力最大的作家,其作品被稱為成人年的童話。因此金庸可以算作現當代文學的大家。

與純文學作家相比,金庸作品的結構嚴謹性、人物性格塑造內在邏輯、直擊心靈的深度都要弱一些,文字上也粗糙一些。被王朔稱為四大俗之一。但是,從情節的引人入勝,故事的紛繁複雜,想像力的豐富以及個人博學的角度,金庸不遜於中國任何一個現當代作家。另外,如果從讀者的數量和影響力上看,金庸甚至堪稱魁首。

至於具體到巴金、老舍二人,巴金屬於激情型作家,他的家、春、秋和霧、雨、電等名篇,曾經激勵一代人走上革命道路。但從文學價值上分析,現在倍受爭議。巴金晚年的散文受到廣泛好評,但受眾並不是很大。老舍是個地道的小說家和戲劇家,他把西方文化、中國現家和老北京地域文化很好的融為一體,個人認為是新文學到改革開放前寫的最好的作家。

如果再具體一些,請網友參看我頭條發表的文章《斗膽選出中國現當代十位最具代表性的作家》和《「北、莫、金」爭議折射出了什麼》。


金庸在文學方面佔據什麼樣的地位,與巴金老舍這類大師相比如何?巴金老舍年代久遠,而且好像沒得過諾貝爾文學獎吧?要說明金庸的文學地位,我們不妨和全國唯一的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莫言作一番比較,可能更有說服力!

實話實說,如果不是什麼諾貝爾文學獎,許多人根本就不知道世界上有莫言這個人,至於他寫了什麼作品,大多數人更是連聽都沒聽說過。

而金庸的武俠小說誰人不知?誰人不曉?有華人的地方就有金庸!金庸的小說被翻譯成各種版本暢銷海外,鄧小平曾經親自接見過金庸和他談古論今,曾經鄧小平的床頭書就是金庸小說。

金庸是1972年封筆的!金庸的小說歷經了半個世紀還能如此火熱,現今新排的火熱武俠劇全部是金庸作品,金庸作品歷經半個世紀仍然不停的有出版社出版,不停的翻拍影視作品,說明了金庸在華人世界空前絕後的影響力。

有人可能會說,一個是通俗小說,一個是純文學,類型不同。要是嚴格以文學角度說,莫言文學造詣高。其實金庸在中國小說的創作技巧上可謂開後世法門,有人不屑金庸,但該明白為何有如此多的人推崇金庸。為何有金學,而沒有莫學?

金庸書中體現出的文學造詣絕對不低,單單就神鵰中,情花的出現就能體現金老的深厚文學造詣,堪稱鬼斧神工之作。

金庸在文學方面佔據什麼樣的地位,與巴金老舍這類大師相比如何?我覺得論文學影響力,巴金老舍莫言難望金庸項背,而沒有影響力,哪來的文學地位?所以將來誰的文學地位更高?我更看好金庸!對我的這一看法你有異議嗎?


觀點原創,純手工打字。

是的,有華人的地方,就知道金庸,是因為他那成年人的童話﹌武俠小說!

這種影響力確實他人目前難以望其項背!

這樣,金庸是不是在文學藝術界地位也是高呢?

其實不然。

金庸是因其武俠小說享譽內外,叫武俠小說作家,但武俠小說是一種通俗文學,當然也是大眾文學,更是娛樂文化,在這個板塊,金庸華山論劍,坐在第一把椅子上??,實至名歸!

而巴金,是人民作家,老舍是著名作家,人民藝術家,是純文學,帶藝術性!

巴金,老舍的作品,在目前中小學,高中,大學課文都有兩大師作品,金庸先生武俠作品暫時沒上去。

所以,不同讀者群,不同層次的文化,沒有可比性!


金庸在文學方面還不能和巴金老舍朱自清這些大家相比。

金庸的作品只能是小說聯……一種,在創作中一集一集的寫,只是報社作品。在內涵和深度上不能於大家們相提並論。

但是金庸在武打小說能和梁雨生~古龍。相提並論,各有春秋。也可以是一代大家。以上只是各人看法。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