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名称:鸡血投行女

01入圈三年

一晃眼,硕士毕业已快三年。还记得毕业那个夏天,穿著毕业礼服、戴著墨镜、涂著西柚色的口红,意气风发,连毕业照里都是口红最亮的崽。那时,我在自己的朋友圈写道:不惧未来、不念过往,还戏谑地给自己提过要求:出绿茶而不婊,心有女汉外不彪。当时的我,感恩上天赐的好运,毕业就拥有了一份梦寐以求的投行工作,自以为美好生活即将开始,果然是我太年轻。

来到奋斗之城,我以非常饱满的状态投入工作。但没想到的是,入职没多久,实习时跟随的几个同事相继离职,而投行小兵在职业生涯之初跟对一个领路人是至关重要的,我顿时陷入孤立无援的状态;而实习时主要从事的新三板

业务,从2015年的火热一夜之间坠入冰点,公司不仅不鼓励做新的新三板项目,更是处处提防现有项目的风险。前同事的离职,让团队里最年轻的我变成了接手几个新三板持续督导工作的接盘侠,不幸的是,其中有一个属于暴雷项目,而我更没想到的是,这个雷,一直陆陆续续爆了3年。以至于每年4月底的年报季,都是我的噩梦。

入圈半年,由于忙于处理暴雷事项,加之团队刚好于当年过会几个项目,出现了一段时间的项目空档期,一直没正式进入IPO项目组,我突然跌入谷底,还以为努力干活就有得到回报的那一天,总幻想职业路上能一路披荆斩棘、奋斗一个个项目等顺利过会记录里程碑,原来投行生涯没我想像的那么顺利美好。

入圈一年半,部门领导换了,后知后觉的我仿佛没有站好队,很难跻身到好的项目团队中。回想这三年,主要参与的一个IPO项目,没能熬到项目内核,就因为行业下游暴雷被毙掉了,更新了无数次的招股书、跑了二十几个城市的走访、二十几本的底稿(这里仅指我的工作部分)就这样全部化为尘土,封印在过去的记忆里。另外,我也陆陆续续参与过几个前期项目的尽职调查,但都因为项目储备较早,尚不具备申报条件,而且目前来看也半死不活。入圈三年,感觉自己成了「扫雷人员」,居然跟投行的质量控制部打交道最多,但正儿八经的项目一个也没出来。得益于公司大平台的成绩,在入职的前两年,靠著大锅饭和新三板小项目收入,薪资还算看得过去,但在投行人群中就是被碾压的底层。最可怕的不是新手时的底层,而是怕永远在底层。由于近半年以来也没有进入靠谱项目组,似乎今明两年才是更灰暗的时刻。而人不怕碰到困难,而是怕看不到希望。

2018年以来,券商头部效应愈发明显,中小券商的生存环境进一步堪忧。各大财经媒体公众号转发的券商主承销收入排行榜,宣告著六成投行在2018年内的IPO项目颗粒无收,更不要说中小券商也有众多团队,摊在每个团队上能出来的项目更是少之又少。而那篇微信爆文《一个投行人的八年——等待戈多》,让多少投行兄弟姐妹感慨,内容过于真实,引起强烈不适,「远大前程就像《等待戈多》里表达的,最终什么也没有发生,谁也没有来,谁也没有去」。

前段时间半夜朋友圈流出的方主席讲话,包括放宽盈利条件、加快IPO审核速度等,貌似要放水了,让投行民工在疲惫身心的半夜里兴奋了一把,纷纷喊到要提高搬砖强度和搬砖效率啦。虽然,证监会方面之后一直未给出正式的表示,并否认防水,但有硬砖可搬,就是投行民工们最朴素的心愿。

02 非典型选择

事业上的不顺利和心理上的强烈落差,让我更多地从家庭寻求温暖。入职快满一年时,我结婚了,朋友们都感慨,你结婚太早了。入职两年半,我怀孕了,朋友们又感慨,你都要有娃了。我成为了大家眼中的异类,讲真,在大城市奋斗的女票们,在接近30年华的拐点上,依旧奋斗在工作的一线,毕竟她们才研究生毕业不超过5年,是事业上升期。而在大城市30岁还不结婚的大龄女青年满街都是,反倒是20多岁就结婚生子的成为少数派。当然,朋友眼中的异类倒不是压力,更多真心的朋友是祝福我进入了人生下一个阶段,也常常给我带来问候和关心。最怕的是来自领导和同事的眼光,「这么年轻就要生孩子」成为了他们眼中不上进的含蓄表达,但我观察下来,同事里面30岁之前就有孩子的男同事占了大多数,只因为我是女人,仿佛更在意了这件事情。而团队里唯一生过孩子的女同事是行政姐姐,她跟我说,女人如何在事业和家庭之间平衡,以前她一直很困惑,有了孩子之后的答案就是,没办法平衡,你必须做出优先顺序选择。

另外,关于生育的时间选择,我的观念很简单,那就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选择身体成本最低和机会成本最小的时候。第一,关于身体成本。也许是因为自己心理状态在职业前期的低迷,我的身体状况也发生了变化,这两年自己查出一种比较难调理的慢性病,带给我诸如易胖、易焦虑、情绪起伏大等负面影响,伴随著一年多的药物治疗、调整心态、加强运动、健康饮食(尽可能的情况下),我逐渐恢复良好。虽然不是大病,却是随著年纪越大,越有可能引起诸多并发症的病,我必须从年轻时,就开始提防。以前觉得还遥不可及的健康问题,我现在却比同龄人提前开始了关注。开启了健康视角之后,我才陆续发现身边朋友也有很多类似困扰,不同程度地在接受治疗或积极应对。很无奈地承认,大城市的奋斗青年们,谁不是一边带著劳累伤痛,一边昂首挺胸的走下去?希望我们接受996的同时,不要进ICU。第二,关于机会成本。我是判断了近一年我在团队做大项目的可能性,才选择了这个时点。团队盘子大了,产能是过剩的,而项目又不够饱和,就有人被剩下。至于哪些人被剩下,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包括入职时间、关系网、项目组曾经合作情况、手头工作空闲程度,既有自己可以主动争取的一面,也有被动接受的一面。想清楚这个问题,也尝试过积极改变,基于现有状况作出机会成本的判断。我更明白,任何事都有代价,我们要做的是怎么降低这个代价。

03 职场反思

看我唠叨了两个Part的个人经历,基本上都是血泪的教训,作为不合格的投行民工,我只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反思。

(一)钝感力

我承认,自己是一个偏敏感的人。无论职场还是生活上,都钝感一些,会比较幸福。尤其像我这类女生,会在意领导或项目组负责人的某一些话,推测他们对我的评价,过度延伸之后,会陷入到自责或者不自信的状态中。这个是千万要不得的,因为不自信的后果太严重了,比如同样能力水平的男生,他们往往由于钝感,在很多机会面前仍然积极,而我们还在犹豫自己能力能不能达到或者如果负责会碰到哪些问题的时候,可能就这样错过了稍纵即逝的机会。

(二)复原力

初入职场元气满满的那些人,过了几年之后,有多少人还保持正面昂扬的状态呢?可能是在职场路上受到某个大项目的打击,可能陷入事事不顺的低迷,可能被平淡的工作日复一日地消磨掉早已处在崩溃边缘的意志。国内投行这一行业,正是碰到以上诸多可能的高频行业,身体和心理上的快速修复机制成了这个行业的立足点。纵眼望去,投行大佬们,多是经历了几个经济周期、看遍云起云落的淡定者,拥有超出常人的复原力,一个倾注所有心力的项目趴下,来不及伤悲,就开始倒腾下一个,而那些复原力弱的人,或许早早就离开了这个行业,又或许并未离开,但内心受著无比痛苦的煎熬。

(三)去矫情力

这里的「矫情」并非指扭捏的态度,而是很多奋斗青年常想的,要找个自己热爱的工作。听似文艺,但在成人的世界里略显矫情。微信公众号里常见的「你想过什么样的生活?」、「你找到了那个你热爱一生的工作吗?」诸如此类的表述,都在号召著人们去寻找自己喜欢的事业,这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为什么大城市跳槽如此频繁。碰到磨合不好的团队,碰到稍微令人烦躁的工作,马上给自己定义为不喜欢、不适合,于是更换工作,希望像爱情一样,遇到一个十分match自己的人。然而现实是,除非你当时真的遇到一个史上无敌渣的渣男,赶紧离开、及时止损,否则就应该想想自己为什么老遇到渣男了。且看大部分工作跳槽,你以为从一个坑跳出来了,不久之后你就会感受到跳入到另一个坑了。很多时候,问题在你自己,而非环境本身,不能良好适应或者改变身边环境,让不喜欢成为不勤奋、不积极、不努力、不坚持的借口,你忘了,成年人除了喜欢,还需要责任和耐力。

这些反思,都是我对自己的批判,作为一个非典型的投行女,我真的太多方面做得远远不如广大的投行民工们。那些在朋友圈里坚持分享行业动态的大佬们,那些不时转发搬砖技术学习帖的小兵们,亦或是偶尔发牢骚忙到连轴转的项目达人们,这些职场人的百态都激励我坚定自己的信念,多一些有用的坚持,少一些无畏的烦恼。

微店:预售签名版| IPO财务核查解决之道2:内部控制与案例指引 投行小兵

京东:《预售(签名版)包邮26省【法律出版社】IPO财务核查解决之道2:内部控制与案例指引 投行小兵法律实务》【摘要 书评 试读】- 京东图书

当当:《IPO财务核查解决之道2:内部控制与案例指引》(投行小兵 著)【简介_书评_在线阅读】 - 当当图书

天猫:IPO财务核查解决之道2 内部控制与案例指引 投行小兵 法律出版社旗舰店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