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6年12月教育部聯合11部委出台《關於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意見》後,營地教育行業儼然成為又一大風口。據《21世紀經濟報道》報道,自《意見》出台後,僅2017年一年新增了超過5000家研學機構,而營地教育是研學機構最主要業務之一。

然而,近日一起營地男教練猥褻12歲女童的醜聞,成為這個「朝陽」行業的一次壓力測試。?

?8月6日,一篇發自微信公眾號「小升初牛娃成長記」的文章《當XX發生在孩子們的夏令營∣我該拿什麼保護你,我的女兒》引發關注。該文稱,兩位12歲的雙胞胎女孩,在7月22-28日參加趣動旅程公司的夏令營期間,被該公司喻姓男教練猥褻,該教練對女孩「摸臉」,將其中一位女孩叫至樓梯間「跟她說他跟女朋友之間的事」,並將女孩帶至監控死角強吻。此外,該文稱,報名時公司承諾由女教練照顧女孩的生活起居,而夏令營期間,男教練卻可出入女生宿舍。 事發後,涉事方趣動旅程公司宣稱已開除喻姓男教練。?瘋狂生長 公開資料顯示,趣動旅程在北京、唐山、上海、深圳、重慶等地擁有十幾家分公司。其主要業務是面向3-12歲的兒童設計專門的娛樂健身課程,提高兒童們的身體素質,而這次事件中的夏令營,正是其主推的項目之一。

從趣動旅程的發展歷程中,可以清晰的看到營地教育這一風口的猛烈程度,以及背後的巨大利潤空間。趣動旅程創始人張化冰於2015年底借款60萬開設第一家門店,2016年10月正式註冊趣動旅程公司。2017年完成了1.2億元A輪融資之後,趣動旅程更是步入了飛速發展的軌跡,直到2017年底,直營店的總數約20家。現如今,趣動旅程已經發展到了50家直營店,並計劃今年達到70家-100家的規模,完成1.6億的營收,估值超過4億元。

不到3年時間,從借款60萬到估值4個億,這樣的節奏,連趣動旅程聯合創始人之一的趙雙偉都說「我們發展速度太快了」。 如此迅猛的發展,是有巨大的藍海市場為依託。中國有中小學生2億人,按照《意見》的指導意見,中小學生的研學由選修課變為必修課,要求學校集體參與等強制性要求陸續落實,每個學年至少要有兩次研學旅行,這無疑是個極其龐大的藍海市場。受此感召,才有2017年新增5000多家研學機構的驚人增速。 資本也在這一賽道上快速押注,2016年12月,營地教育機構「青青部落」宣布完成千萬級Pre-A輪融資,估值過億;營地教育品牌「斯達營地」從2017年9月起,10個月內,連續完成3輪融資,合計金額數千萬元;2017年11月,游美國際營地教育完成千萬的Pre-A輪融資;2017年11月,主打體驗式研學的皓石教育完成千萬級Pre-A輪融資。 此外,各大旅行社、OTA也紛紛成立研學板塊,文化傳媒企業、大型房企也跨界研學營地項目。?

良莠不齊

然而行業瘋狂生長的背後,卻是良莠不齊的服務水平和項目質量。 事實上,趣動旅程不算典型的營地教育機構,其是以平日的體能培訓、運動培訓為主的培訓機構,寒暑假期間才將夏冬令營作為增值業務開展的。趣動旅程內部人士向媒體表示,「趣動旅程的主營業務是門店授課業務,即在門店內進行身體訓練,本次涉事夏令營活動由總公司的戶外部策劃和運營,但戶外部是外包的,嚴格來說不算我們公司的員工,是合作關係。」 趣動旅程進入營地教育這一市場,顯然是受到市場需求的感召。但對於非專業機構,很難做好營地教育,這裡面有成本、專業度、業務風險控制、人才結構類型等眾多方面的原因。 對於非專業機構來說,開展營地教育將面臨兩大挑戰,第一就是安全挑戰,包括意外傷害和人為傷害,例如此次的猥褻事件;第二是教育效果,孩子參加完營地,究竟有沒有學到東西,有沒有素質上的提升,例如針對此次趣動旅程事件,有網民認為,「現在市場上大多數體能培訓都是騙子!去玩玩得了,不要指望能把娃娃培養成啥呀。教練都是流動性極高的學生打工仔。」

不管是安全,還是教育效果,都需要長時間的專註和投入。美國營地教育產業有上百年的發展經驗,形成一套保證安全的機制,例如所有夏令營活動必須通過美國夏令營聯合協會(ACA),否則既是非法運行;為了保障孩子的安全,美國營地管理者會按1:4的比例配置師生,每位老師都還會時刻注意孩子的動向,確保在視線之內;同時營地還會配備3~4名安保人員,24小時輪流執勤;此外,在進入營地前,每個孩子要進行體檢,以便老師了解其身體狀況,一般大的營地會配有1~2名醫生。

美國夏令營大多是家庭經營模式,世代相傳,夏令營積累了豐厚的文化底蘊,同時也形成了規範的運行模式和監管機制。即使如此,美國仍不停的為夏令營的安全加碼,今年春季,美國通過一項法案,其中最核心的內容,是「營地在調查潛在志願者和僱員時,可以進行FBI指紋背景檢查。」此舉提升了營地教育從業人員的准入門檻。 而中國對這方面安全的建設才剛剛開始,有安全保障經驗的團隊不多,例如大熱綜藝節目《爸爸去哪兒》也算是一種夏令營活動,就曾發生過嘉賓吳鎮宇兒子眼睛永久性傷害事件,吳鎮宇父子直接退齣節目錄製,怒斥節目組不負責。王牌綜藝節目、明星父子尚且不能避免意外傷害,安全保障的挑戰之大可見一斑。 教育效果問題某種程度比安全問題更難解決。曾有研究者對國內營地教育細緻調查後,得出結論,中國營地教育的發展現狀是,形式比較單一,體驗活動和教育內容不足,沒有將青年價值觀教育、身體教育和心理教育從公民整體素質的高度進行培養,存在著以牟利為主要目的的多種「夏令營」活動。 營地教育是一個教育過程,並不是簡單的玩幾個遊戲,需要有科學的指導思想和實施步驟,需要有嚴謹的課程設計和合格的教導人員。然而,由於國內營地教育行業積累不夠,一些企業為了搶奪市場,往往無限放寬對教育效果和教練水平的要求,營銷能力遠大於服務能力。此次涉事的趣動旅程,其對兒童體能教練等多個崗位的招聘要求是「學歷不限、經驗不限」。?

?沒有任何學歷和經驗要求,如何能完成教育這一複雜的工程?沒有持續的專註和投入,靠外包模式如何保障安全??如何重建信任? 趣動旅程的醜聞無疑嚴重透支消費者對營地教育這一行業的信任。去年11月,某知名幼兒園發生虐童醜聞後,中國營地教育的民間協會中國營地教育聯盟(CCEA),曾主動在行業間發起防虐兒童指導意見徵集,呼籲企業增強安全防範意識及應對方案。8月8日,該聯盟在微信公眾號推送《當傷害發生,憤怒之餘,我們應做什麼!》一文,稱「我們呼籲同行引以為鑒的『別人的今天』,在不到9個月的時間,變成了『我們的今天』。」 趣動旅程並非中國營地教育聯盟的成員,對於該事件,聯盟能做的只有指責和呼籲加強自律。而在美國,由於行業協會運作成熟,往往能起到很強的監督和推動立法作用。例如,開展夏令營需要經過協會批准;通過FBI指紋背景調查抬高從業者門檻的法案,也是其協會不斷運作的結果。

中國營地教育聯盟表示,「希望同行們攜手一起在行業規範及自律中作出努力,有一天,我們也可以推動強有力的法律法規介入,不讓行業自律只限於道德層面地約束!」

該事件的影響是立竿見影的,營地教育專業品牌「青青部落」負責人向新旅界(LvJieMedia)表示,事情發生後,「青青部落出現了十幾個退營,都是準備第一次參營,然後被這件事影響退縮了」。 8月7日,青青部落的微信公眾號推送一篇《某動旅程猥褻女童事件 | 對於此類行為我們零容忍!!!》,強烈譴責趣動旅程的同時,系統性的向外界介紹其各項防範措施,包括其成立之初就制定的各項守則,如:任何情況下都禁止異性獨處;有足夠的同性導師負責查房等各項工作;嚴格規範導師和孩子們的身體接觸;培訓課程中會教給孩子自我保護知識。 「營地會將防性侵和自我保護課程作為第一個活動」,該負責人向新旅界表示。 作為中國營地教育聯盟的發起成員之一,青青部落在營地安全保障上全面參照發達國家標準,在營地中設立醫療護士站,建立急診轉診流程和完善規章制度,並普及健康教育知識;全封閉式管理營地,值班人員輪值站崗執勤;營地宿舍常態化消毒、殺蟲、滅菌;有多年營地活動組織經驗的專業營地導師以及帶隊老師24小時全程監護孩子,每4-5個孩子配備一名培訓師,確保對孩子的關注細緻周到。

安全只是營地最基本的保障,營地教育的最終目的還是教育。青青部落聯合創始人王凱昊表示,「學校如何去定義自己的教學哲學,會非常深刻影響他對於教學目標的選擇。一個營地教育類的產品,所有的產品設計,所有的活動內容,應該是基於整個教育目標作為核心的出發點來展開的。」

在王凱昊看來,家長和孩子們期待的不是具體活動內容本身,例如第一天幹什麼,第二天幹什麼,而是基於這些活動構建的體驗和成長。如何設計這些產品,需要一個系統性的思想和方法論。 按照這樣的安全標準和教育方法論運營營地,成本顯然會高上不少。然而,一個尷尬的事實是,營地教育產品,好產品和不好的產品,單從外表或營銷宣傳上很難甄別。「除非像我們這樣的在行業浸淫多年的老兵,才可能從文字遊戲和展示圖片中發現其中的真實情況,對於大多數家長來說只有體驗了才能判斷好壞」,王凱昊稱。 法律法規空白、行業自我監管乏力、消費者缺乏甄別能力,這一定程度上助長了營地教育領域的野蠻生長。 營地教育會形成「劣幣驅逐良幣」的格局嗎?「短期看,有可能。長期看,不會」,王凱昊對此抱以樂觀的態度,「80後的教育觀念和中產階級消費升級,讓素質教育為代表的精神消費比重增加,那麼這個行業勢必會逐漸壯大,消費者對於同類消費產品本質的把握,大家會越來越懂得如何甄別和選擇好的夏令營」。

獲取更多資訊歡迎關注新旅界(LvJieMedia)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