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月18日,醞釀多時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正式公佈,從世界工廠到財富灣區,在這片經濟總量超過10萬億元的灣區土地上,新一輪熱潮即將掀起,如何解碼粵港澳大灣區,直接關乎企業的前途與命運。

本文根據智綱智庫廣州戰略中心總經理金凌冰女士在3月22日“洞見新趨勢 擁抱新機遇——聚焦粵港澳大灣區”主題論壇上的演講《四十年河東 四十年河西——解碼粵港澳大灣區》整理而成。

01 上帝視角:從河口到灣區

10萬億!這件關乎萬千老闆前途命運的大事,到底要怎麼做? 新聞 第1張▲ NASA美國航天局每年定期發布的地球夜間燈光分佈圖

NASA美國航天局每年定期發布的地球夜間燈光分佈圖,成為各國經濟學家分析全球區域活躍度的重要依據。從上帝的視角鳥瞰全球,不難發現,七大洲燈光高亮區域都分佈在沿海河口地帶。為什麼河口地區可以成為全球煙火最為繁盛的地區?其中的祕密就在於海河交匯而形成的河口經濟。

10萬億!這件關乎萬千老闆前途命運的大事,到底要怎麼做? 新聞 第2張 河口地貌發育

在人類歷史上,河口獨特的生態孕育了文明的生機。

河口地區包括沖積平原、河漫灘平原以及三角洲平原,這三種地形土壤肥沃、物產豐富,素來是人口密集的魚米之鄉。縱觀歷史,人類文明發展的規律顯示:人類早期文明的發展基本都是圍繞着農業發達的三角洲地區。河口孕育了文明,孕育了生態。直至今天,河口地帶仍聚集了全球一半以上的人口。

10萬億!這件關乎萬千老闆前途命運的大事,到底要怎麼做? 新聞 第3張 河口孕育的人類古文明

河口處於河海交界的過渡地帶,鹹淡水交匯形成了獨特的河口黃金生態圈,資源豐富、生產力強、景觀多樣、文化多元開放、交通便利、產業發達。

河口生態下的區域經濟也由點到面、由近海向腹地不斷延伸,整體的帶動性和輻射力不斷增強。一些優質的三角洲城市羣聚合不斷升級,最終形成區域經濟的超級龍頭。

10萬億!這件關乎萬千老闆前途命運的大事,到底要怎麼做? 新聞 第4張河口三角洲區域經濟發展階段

隨着經濟的發展,河口經濟的形態也隨之進化,從1.0的港口階段進階為港口城市羣,最終到3.0的河口大灣區,正如今天的紐約、舊金山、東京、粵港澳四大灣區。上帝視角下,這四大灣區也正是全球燈火最為密集的區域。

10萬億!這件關乎萬千老闆前途命運的大事,到底要怎麼做? 新聞 第5張 全球四大灣區夜間燈光圖

經歷了四十年的快速發展,粵港澳大灣區這一世界級的城市羣已經成型,總面積5.6萬平方公里,2018年年末總人口達到7000萬,是中國開放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的區域,經濟總量位列全球第三。

今天的粵港澳大灣區已經形成了多中心、有梯度、有分工、有腹地的城市羣職能體系。早在2016年,深圳港、香港港、廣州港,這三大港口的總吞吐量和航空市場總吞吐量便已遠超紐約、東京、舊金山三大灣區。2017年粵港澳地區佔比全國GDP比重達11.9%,高於其他三個灣區;經濟增長率是紐約灣區的2.26倍、東京灣區的2.19倍、舊金山灣區的2.93倍。

身處一個偉大的時代,置身於一個橫空出世偉大的灣區,我們有理由去自豪,因為粵港澳灣區成為世界第一大灣區指日可待!

02 一個國家戰略的前世今生

2019年2月18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正式出臺,提出了“9+2”世界級超級城市羣的概念:包括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和廣東省廣州市、深圳市、珠海市、佛山市、惠州市、東莞市、中山市、江門市、肇慶市。

10萬億!這件關乎萬千老闆前途命運的大事,到底要怎麼做? 新聞 第6張粵港澳大灣區9+2超級城市羣

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歷程要從十五年前說起:2005年廣東省政府提出《珠江三角洲城鎮羣協調發展規劃(2004-2020)》,2009年升級為《大珠江三角洲城鎮羣協調發展規劃研究》,其中提出了灣區發展這一計劃。

印象很深的是,到2010年的《環珠三角宜居灣區建設重點行動計劃》,這個計劃與今天的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規劃有非常多相似之處。智綱智庫對粵港澳大灣區的研究,主要也是從那時開始的。在2010年我們分別接手了珠海、中山的項目,於是展開了對於環珠三角的深入研究,比如位於中山市翠亨國際旅遊小鎮戰略策劃,這個項目的合作方是中山市旅遊集團,項目策劃獲得了當時中山市委市政府的高度認同。

2016年,粵港澳大灣區被寫入《關於深化泛珠三角區域合作的指導意見》和廣東“十三五規劃”隨着2017年、2018年的推進,終於到今天成為了一個國家戰略。

10萬億!這件關乎萬千老闆前途命運的大事,到底要怎麼做? 新聞 第7張

歷經了近十五載,為什麼這個國家戰略會在今天應運而生呢?

首先,是經濟發展由內陸向海洋發展的必要性。在2019年智綱智庫舉辦的草根大會上,王志綱老師演講的主題叫《大江大海四十年》,改革開放四十年的歷程,本質上是中國由內陸開始擁抱海洋的開放過程。二十世紀以來,世界經濟重心也由內陸向沿海地區轉移,灣區經濟是世界一流城市的顯著特徵。

10萬億!這件關乎萬千老闆前途命運的大事,到底要怎麼做? 新聞 第8張2019年草根大會,王志綱老師主題演講

經濟創新升級的必要性。改革開放發展到今天四十多年,珠三角作為發軔之地,是重中之重。珠三角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佔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達43.2%,形成了國內規模最大、具有重要影響的企業集羣,發展到此時轉型升級的必要性開始逐漸顯示出來。

港珠澳城市羣協同發展的必要性。珠三角地區雖說各城市互相連接,但是缺乏協同作戰,城市集聚效應不夠。需要通過粵港澳大灣區實現城市間的協同發展。

進一步堅持對外開發的必要性。改革開放前四十年,總設計師小平同志解決了量變的問題,改革開放下半場的四十年,就要解決質變的問題。粵港澳大灣區戰略在此時提出,更多是宣示一種開放的決心,以粵港澳大灣區構築與世界接軌的生產製造體系和市場服務體系,體現了改革和開放的必要性。

10萬億!這件關乎萬千老闆前途命運的大事,到底要怎麼做? 新聞 第9張

粵港澳大灣區的機遇在哪裡呢?我想有以下幾點。

國家政策扶持、創新能力較強、國際化程度較高、區位合作基礎良好、區位交通便捷和城市體系完整,這些都可以促進粵港澳大灣區城市間的相互協作,讓它有機會成為世界最有價值的灣區。

10萬億!這件關乎萬千老闆前途命運的大事,到底要怎麼做? 新聞 第10張

優勢明顯的同時,粵港澳大灣區同樣存在很多挑戰,體現在:

高質量人才存在瓶頸,大灣區雖然有4所全球排名前100的高校,但對比全球三大灣區,高質量人才比重依舊偏低,高等教育人口佔比約為17%,與美日超過40%的比例存在差距;

區域發展不平衡,珠三角是一個“A”字形的架構,東岸和西岸發展不平衡,東岸的發展比較飽和,而相比之下西岸就遜色一些;

跨行政區域管理難度大,一國兩制、三個關稅區、三種社會政治體系,這是粵港澳大灣區區別於紐約、舊金山、東京等大灣區的最大特點。

經濟高質量發展有待提高,比如第三產業只有60%左右,而世界級的灣區第三產業佔比80%左右,人均GDP、地均GDP均低於世界三大灣區。

科創研發軟實力不足等。

10萬億!這件關乎萬千老闆前途命運的大事,到底要怎麼做? 新聞 第11張

03 三極生金、A字突破

粵港澳灣區的區域格局,從整體上來看可以說是一個呈“廣佛-港深-珠澳”三級生金的城市分工格局。《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中明確指出,要發揮大灣區城市間的極點帶動作用,突出香港-深圳、廣州-佛山、澳門-珠海強強聯合的引領發展作用。這個極點帶動形象一點可以理解為三極生金!

灣區中部廣佛發展極:立足綜合門戶定位,構建面向世界、服務全國、內外聯動、互利共贏的開放型經濟區域新格局。

灣區西岸珠澳發展極:依託澳門打造“世界休閑旅遊中心”,珠海、中山、江門等的製造業基礎打造先進裝備製造中心。

灣區東岸港深發展極:依託廣深港科技走廊以及深圳的科技帶動作用發展高新技術、電子信息等新興產業,依託香港金融中心地位大力發展金融產業。

在這三個清晰的發展極點的“A”字型空間結構上,就形成了中部、西岸、東岸三極生金的產業分工。簡而言之:西岸緊扣吸引力、中部立足門戶區、東岸釋放生產力。

10萬億!這件關乎萬千老闆前途命運的大事,到底要怎麼做? 新聞 第12張

西岸的核心優勢是做“好玩”經濟,緊扣吸引力,描繪“世界休閑旅遊中心”藍圖。從現有的人文底蘊、生態環境、旅遊市場來看,粵港澳大灣區西岸有望成為全球性的世界休閑旅遊中心之一,通過澳門帶動珠海以及周邊江門、中山,在未來成為世界級的休旅目的地。

東岸釋放生產力,搶佔全球創新金融智造一體化制高點,將港深打造成國際化創新創意之都。將香港發展成為大灣區高新技術產業融資中心,聯合打造一批產業鏈條完善、輻射帶動力強、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羣。

中部則是一個非常好的灣區開放展示平臺,立足門戶區,憧憬亞太最具活力、競爭力的大都市區。構築以廣州為樞紐的生產生活一體化的一小時經濟圈,面向世界、服務全國、內外聯動、互利共贏的開放型經濟的區域新格局。

三極中還有三個先行先試的排頭兵,分別是深圳前海、廣州南沙、珠海橫琴。

四城:分別為香港、澳門、廣州、深圳。在粵港澳大灣區的規劃發展中,這四大中心城市會繼續發揮它們的比較優勢,比如說廣州就是國家的中心城市和都會門戶區;深圳是特區,全國的經濟中心以及國家的重心城市;香港是國際金融航運貿易的樞紐;澳門是國際休閑中心、中國與葡語商貿的服務平臺。這四大核心引擎,將會持續地驅動着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

10萬億!這件關乎萬千老闆前途命運的大事,到底要怎麼做? 新聞 第13張

三軸帶:三條軸帶促進要素交流、協同發展。珠江西岸:以珠海、佛山為龍頭建設珠江西岸先進裝備製造產業帶 ;珠江東岸:廣深港科創廊道共建粵港澳大灣區大數據中心和國際化創新平臺。

10萬億!這件關乎萬千老闆前途命運的大事,到底要怎麼做? 新聞 第14張

數條過江通道:灣區兩岸人員、資本等要素通道,港珠澳大橋、深中通道等,促進兩岸協同發展。

10萬億!這件關乎萬千老闆前途命運的大事,到底要怎麼做? 新聞 第15張

粵港澳大灣區的整體空間格局用一句話概括一下就是:三極、四城、三軸帶。

10萬億!這件關乎萬千老闆前途命運的大事,到底要怎麼做? 新聞 第16張

04 從世界工廠到財富灣區

判研一個事物的本質,就要從歷史的宏觀敘事背景下去解析它的前世今生,大灣區也不例外。自古以來,珠三角的血脈中就流淌着商業的基因。

從漢代伊始,廣州就成為我國重要的貿易城市之一,明朝開始的一口通商到清朝繁盛的十三行,鑄就了廣州千年商都的文化底蘊。

10萬億!這件關乎萬千老闆前途命運的大事,到底要怎麼做? 新聞 第17張

在改革開放初期“三來一補”、“前店後廠”的發展模式下,珠三角地區逐漸成為世界性的加工工廠。截至2001年,8萬多家外資工廠在珠三角設廠,全球500強企業中有252家將生產基地搬入珠三角,成為了名副其實的“世界工廠”。

10萬億!這件關乎萬千老闆前途命運的大事,到底要怎麼做? 新聞 第18張

今天的粵港澳大灣區是中國最為開放的投資市場。習總書記說過:“粵港澳在一國兩制,三關稅區,內地和國際接軌的探索創新,將來對於我們的‘一帶一路’建設以及推進可持續的經濟全球化先行先試。”

大灣區的資本活躍度堪稱全國之冠,2001年至2017年,大灣區(內地城市)上市公司總數佔全國境內外上市公司的總數比重由9.3%增長至15.1%,佔全國境內外上市公司總市值的比重從10.0%穩步增長至19.0%。

時至今日,曾經的超級市場已經變為了全球最大的財富灣區。根據《胡潤排行榜2018》,在前十大富豪裏,企業家本人及企業總部落戶在大灣區的富豪佔6席,超半壁江山。他們分別是:許家印、馬化騰、楊惠妍、何享健父子、王衛家族。

富豪企業總部落戶在大灣區的最多,富豪們居住在大灣區的亦最多。2018年的胡潤財富榜,前100名富豪中有29名居住在大灣區。以十億美金為富豪標準,粵港澳大灣區(港、穗、深)三市人數達到了195人,遠超紐約92人、倫敦70人。

從以上數據,我們能夠得出一個結論:今天的粵港澳大灣區,已經不再是昔日的世界工廠,而成為了名副其實的全球財富灣區。

05 全球視野下的粵港澳大灣區

目前,全球60%的經濟總量集中在入海口,75%的大城市、70%的工業資本和人口集中在距海岸100公里的海岸帶地區。全球最發達的城市大都位於灣區中,排名前50名的特大城市中,港口城市佔90%以上。灣區經濟已成為帶動全球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級。

10萬億!這件關乎萬千老闆前途命運的大事,到底要怎麼做? 新聞 第19張

到今天為止,世界上比較成熟的紐約、舊金山、東京三大灣區都有自己獨特的驅動模式。

人才驅動的舊金山灣區:它號稱灣區中的科技灣區,而科技的發展離不開大量人才的聚集,大量頂尖人才為它的發展提供了很好的保障。特斯拉的馬斯克、臉書的扎克伯格、蘋果的喬布斯等等,都是在舊金山灣區的現象級人才。全球有100多家獨角獸公司都集聚在此,這裏的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斯坦福大學等高校都為舊金山灣區的科技創新提供了強大的人才驅動。

金融驅動的紐約灣區:諸多具有世界經濟影響力的舉足輕重的經濟巨頭,像摩根大通、花旗集團、大都會人壽等總部都在紐約。紐約被稱為全球金融心臟,聚集了全美1/3的500強公司。不足1平方公里的華爾街金融區,更是聚集了3000多家銀行、保險、交易所等金融機構,以金融收割全球市場,美元永不休眠。

技術驅動的東京灣區:有人說東京灣區是日本崛起的爐膛,19世紀明治維新的時期,當時的江戶改稱為東京後成為日本首都。通過引進歐洲先進技術,推動日本快速的工業化,集聚了紡織、鋼鐵等產業。工業技術的基因鑄就了今天日本最大的工業城市羣和國際金融中心、交通中心和商貿中心。

10萬億!這件關乎萬千老闆前途命運的大事,到底要怎麼做? 新聞 第20張

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粵港澳大灣區未來可能的驅動力在哪裡呢?

橫向對比全球四大灣區,雖然粵港澳灣區在人均GDP、三產比重上與其他三大灣區存在差距,但在總人口和空港旅客吞吐量的絕對優勢上,加之GDP總量和價值經濟轉型升級的發展空間,足以樹立巨大消費、投資市場的比較優勢。

10萬億!這件關乎萬千老闆前途命運的大事,到底要怎麼做? 新聞 第21張

粵港澳大灣區是四大灣區中最大的人口消費市場:粵港澳大灣區是世界“最高密度”的灣區城市羣,三極多中心給粵港澳大灣區帶來更為強勁的多元內生動力。

可以說在全球四大灣區當中,舊金山灣區的優勢在“人”(人才),紐約灣區的優勢在“財”(資本),東京灣區的優勢在“物”(產品),粵港澳大灣區最突出的比較優勢就是“場”——廣闊的統一市場。通過財富聚集的粵港澳大灣區凸顯中國市場的強大動力,整合世界資源實現巨大的投資、產業勢能,粵港澳大灣區將有機會成為全球的“超級市場”。

10萬億!這件關乎萬千老闆前途命運的大事,到底要怎麼做? 新聞 第22張

06 沖浪大灣區

企業家如何在粵港澳大灣區這一國家戰略中覓得商機呢?無外乎是產業機遇與城市機遇兩個方面。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中對粵港澳大灣區有五大定位,即:充滿活力的世界級城市羣;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支撐;內地與港澳合作示範區;宜居宜遊宜業的優質生活圈。

圍繞五大定位,我們不難發現沖浪粵港澳大灣區,就產業機遇而言,需要充分考慮粵港澳大灣區中部、西岸、東岸三者在空間上的產業分工,也就是說:中部立足門戶區,口岸樞紐,對外窗口;西岸緊扣吸引力,生態休閑,激活文脈;東岸釋放生產力,轉型升級,創新創意。

10萬億!這件關乎萬千老闆前途命運的大事,到底要怎麼做? 新聞 第23張

在找準方向的前提下,耦合大灣區的五大功能定位,就能發現大文旅產業、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創新創意產業、金融產業共同構成了未來產業發展的機遇。凡事馭勢而為,方能事半功倍!

10萬億!這件關乎萬千老闆前途命運的大事,到底要怎麼做? 新聞 第24張

內容導向的大文旅產業:對於文旅行業來說,只有用養閨女的心態培育內容,把好玩做到極致,纔是王道。在西岸以生態人文為底色的基礎上大力培育休閑文旅;立足東岸的生產力開展商務旅遊和會展經濟;在中部門戶區拓展都市旅遊的內容。未來,粵港澳大灣區將建成國際級的休閑旅遊目的地、無障礙旅遊區以及世界級的品質旅遊合作區,給旅遊業帶來一波強紅利!

10萬億!這件關乎萬千老闆前途命運的大事,到底要怎麼做? 新聞 第25張

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傳統工業資源消耗高、環境污染大,增加了資源承載力。新型工業走的是資源節約型路線,單位能耗的產出更高,是傳統行業向智能製造產業轉型的途徑之一。除了傳統定義上的新能源、新材料、信息技術等產業,依託一帶一路、宜居宜遊城市羣而生的物流、內容導向的新型房地產產業也將逐步興起。

10萬億!這件關乎萬千老闆前途命運的大事,到底要怎麼做? 新聞 第26張

創新創意產業的未來:粵港澳大灣區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總數超過1.89萬家,居全國第一位,深圳及廣深港澳科技走廊為主的創新產業將迎來爆發期。大灣區將創造科技“新走廊”,大力引進人才、技術、資本等創新要素來組建國際化的創新平臺,政策上通過減稅、寬鬆等政策引進大型企業的入駐。主要關注電子信息、人工智能等板塊。比如智慧醫療、智慧工業、智慧城市、智慧交通等領域都是焦點。

10萬億!這件關乎萬千老闆前途命運的大事,到底要怎麼做? 新聞 第27張

金融產業成為經濟發展的堅實保障:按照全球金融中心的指數,香港排名第四,僅次於紐約灣區,堅實的金融基礎可以惠及整個大灣區建設。灣區將致力於擴大金融業對外開發,並對實體經濟提供創新的投融資服務,證券、金控和金融科技具備增長潛力。《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綱要》對大灣區的金融發展規劃主要有三個方面:建設國際金融樞紐、大量發展特色金融產業、有序推進金融市場互聯互通。

10萬億!這件關乎萬千老闆前途命運的大事,到底要怎麼做? 新聞 第28張

就城市發展機遇而言,核心城市與非核心城市要區別對待,形成互動關系。

首先是核心城市可以利用自身勢能發揮輻射帶動作用向周邊城市轉移低端產業。重點發展現代型、外向型服務業,促進產業升級轉型,以優惠政策吸引高端人才的流入,注重教育科技的發展,着力優化城市人口結構。提升城市的文化軟實力,擴大國內、國際影響力。不斷強化集聚和輻射能力。

10萬億!這件關乎萬千老闆前途命運的大事,到底要怎麼做? 新聞 第29張

而非核心城市應依託中心城市的輻射優勢,主動承接中心城市的外溢產業資源和人才資源。立足自身的特色產業,發展特色區域經濟,實現與大灣區其他城市互補互惠的關系,避免同質化競爭。積極推動自身產業結構的轉型升級,打造產業核心片區,構建核心競爭力。

比如清遠,這個之前名不見經傳的小城市在今天有望從廣州市的後花園升級成為粵港澳大灣區的後花園,清遠正在逐步吸收從廣州、珠海等核心城市溢出的旅遊產業資源。據悉,長隆集團投資500億元佈局這座城市的大旅遊建設。因為比較之下,清遠的土地價格更具比較優勢,政策彈性更大。土地和政策成為了非核心城市承接核心城市產業輻射的兩大後發優勢。

10萬億!這件關乎萬千老闆前途命運的大事,到底要怎麼做? 新聞 第30張

講壇嘉賓圓桌論壇,從左至右依次為:智綱智庫廣州中心總經理金凌冰女士、中山大學粵港澳發展研究院袁持平教授、羊城晚報社編委 經濟部主任吳江先生、商道縱橫合夥人馮雨露女士

最後,祝願在座的每一位朋友都成為粵港澳大灣區誕生的見證者、發展的踐行者、歷史的推動者,可以在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大潮中弄潮兒向濤頭立,擁抱大灣區的機遇與未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