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總理李克強28日在博鰲亞洲論壇發表主旨演講時指出:對所承諾的更大規模減稅降費等措施一定要兌現。減稅降費是公平普惠、直接有效的改革舉措,是今年激發市場主體活力、應對經濟下行壓力的重要舉措。今年減稅和降低社保繳費措施,可減輕企業負擔近2萬億元。這對企業是重大的利好,但對政府是巨大的壓力。

  我們認爲,面對這麼大減稅降費規模給財政造成的壓力,重要的是敦實財政基礎。一方面,要壓縮各級政府一般性支出,要習慣於過緊日子,這是節支;同時又需要增收,這個方面,包括國有資本運營等應該給財政提供更多的支持。

  首先要看到的是減稅降費勢在必行。今年全國兩會之後,李克強3月21日就到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進行考察;隨後的26日,又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落實降低社會保險費率部署,明確具體配套措施,並強調要“說到做到”;27日,他在海南省考察期間指出,財稅部門必須把政府承諾的更大規模減稅紅利鐵定送到企業手中。應該說,降稅減費會是今年乃至今後一段時間政府工作最重要的內容之一。

  其次,應該看到減稅降費給財政帶來的巨大壓力。今年預算安排財政支出超過23萬億元,增長6.5%,中央對地方均衡性轉移支付增長10.9%。同時,受經濟下行壓力較大、實施減稅降費等因素影響,今年財政收入增速將有所放緩。爲避免經濟增速滑出合理空間,我們必須採取積極的財政政策,需要着力促消費、穩投資,又需要繼續增加中央基建投資規模,支持擴大教育、文化、體育、養老、醫療等服務供給。這種形勢下,我們沒有大規模增加赤字,也沒有放鬆銀根,這使得財政壓力比較大。

  但我們有信心、有辦法直面和化解這種壓力。途徑就是下定決心動政府自身利益,既要動“存量”,又要動“增量”。具體來說,就是各級政府自身必須習慣過緊日子,壓縮一般性支出,盤活存量資產和資金,增加的收入和壓減的支出主要用於支持減稅降費,以此換取企業效益的提升和市場活力的增強。

  中央政府已經決定,今年中央政府除剛性和重點支出外,其他支出要壓減10%,地方政府也要主動挖潛。而各級政府有沒有增收的空間?當然也是有的。李克強日前就指出,“有的省份社保支付看似壓力大,但翻開這些政府的賬本看看,擁有的樓堂館所等資產、沉澱資金,‘家底’厚着呢。爲了人民的利益,這方面的‘奶酪’該動的就要動,多措並舉激發市場主體活力。”

  26日,財政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部和發改委四部委聯合發佈了《關於進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明顯下調補貼標準。與2018年相比,2019年補貼標準平均退坡超50%。此外,取消地方補貼。這些都是優化我國財政支出結構的舉措。

  解決財政壓力的另外一個渠道就是提高國有資本運營對財政的貢獻。去年,我國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總收入爲2899億元,這其中,中央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入1325億元,地方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本級收入1574億元。而去年,全國國有企業資產總額1787482億元,所有者權益合計631008億元。其資產規模與對財政的貢獻情況還有待提高。

  這種情況正在發生變化。財政部決定,今年中央財政將通過增加特定國有金融機構和央企上繳利潤。在此基礎上再加上其他措施,中央財政本級總共籌措了超過1萬億的資金來解決減稅降費帶來的財政壓力。

  總之,“開源節用”是平衡財政收支的關鍵詞,也是支持減稅降費的基礎。只有基礎穩固,減稅降費的各項措施纔會得以順利貫徹執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