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命名  

〈圖片取自網路,如有侵權,請留言或來信告知,我將立即刪除,謝謝〉

 

看到這篇《30歲後你會站在哪裡?》

其實文章最主要是寫〔老闆這樣想:工作經驗愈多,起薪愈低〕

很久之前就看過這篇文章了,今日再看,就忍不住手癢的寫了自己的感想。

畢竟自己也是七年級生啊,哈哈哈!私心的想證明,七年級生也很的!

 

試想,姑且不論出生的年代或年齡,有誰在一出社會、未出社會或出社會幾年後,會去想到自己現在做的工作、現在做的選擇會對N年後的生活造成多大的影響?

我想,會這樣想的人,在於少數。為何??這跟從小的教育跟環境有關係。

我想大家都對一張圖有印象-父母拿著大剪刀站在長著翅膀的小孩身後,要剪掉他的羽毛。

圖片下的註解大約是這樣的:小時候要學飛,你剪了羽毛不讓我飛,長大了卻要我飛。

 

只是,羽毛被剪了就飛不了嗎?

不見得!

只是,人只有一副羽毛嗎?

不見得!

我個人是覺得,身上要有幾副羽毛,全憑自己想要有幾副!

想自己裝上新羽毛,行嗎?

當然行!

 

從小父母總是要我們乖、要我們聽話、要考高分、要上知名大學、要去大企業上班、要結婚、要生子,每一步都要照著他們的期望

在家裡要照父母的期望、在公司要照上司的期望,那麼自己的期望呢?你敢有自己的期望嗎?你敢在大家意見相同時提出自己的看法嗎?

 

在人生的任何一個階段(尤其是就學時期)

有多少人會認真地問你「這真的是你要的嗎?」

有多少人在選擇學校或是決定是否要讀研究所前問自己「這真的是我要念的嗎?」

有多少人做出的選擇是〔衷於自己〕而非[跟著大家、跟著潮流走]

又有多少長輩、前輩會認真地引導你尋找自己的方向?

又有多少人在做選擇時會去考慮選擇背後的影響?

 

在校內,分數決定你的一切,但分數卻無法代表你的全部。在選擇學校時,父母期望占絕大部分,但往往卻不是你想要。

 

回想當年學測完,我開開心心的拿著志願表回家給爸爸,爸爸只對我說「這是你要念的,你自己決定,爸爸都可以。」

我很開心的將第一到第N志願都填技職學校的工科,都填完了才填一般高中!

媽咪看到很生氣,很憤怒地說「女孩子就是要念商科念文科,念什麼工科!給.我.改.回.來!」

我說「我就不想念商也不想念文科!只想念工科!」媽咪氣到一個不行!真的不誇張!差一點點就家庭革命!!

後來是爸爸跳出來安撫媽咪,跟媽咪說「小孩子想念什麼就讓他去念就好了啊。」這才和平落幕!呼~

但統測後我想跳系去選餐飲或旅遊系所,他們又不同意了!哈!

 

大家有沒有發現,在小時候、在學校就學時甚至出了社會在公司任職時,每當有跟絕大數人不同的意見時,總是會被當作是異類,甚至會被說不合群

就連時常舉手發言有時候還會被同學被老師嫌影響教學進度,不懂的自己先研究,下課自行求解。

就連我小學因為上課常舉手要上廁所(是真的要上廁所,不是尿遁),而被老師當眾在課堂上說「慢牛多屎尿」(台),全班笑聲如雷,我覺得既羞愧又丟臉的像落荒而逃般地衝出教室去洗手間,連回教室都覺得壓力大。老師當時的臉我到現在還記得一清二楚。

 

我們從小就被塑造要乖、要聽話,極少有父母會在小孩小時候就不斷的引導他去尋找自己愛的,甚至鼓勵去追求!

因此,我們練就了只要聽話照讀、聽話往前走就好!這樣就能像父母或長輩說的賺大錢!

出了社會才發現,這樣的工作不快樂,想要逃離,卻害怕逃離了就活不了,不知如何逃離。

出了社會才發現,並不是聽話就能有一切!所以很多人不斷的撞牆,不停的受傷,再自己療傷,無限的循環。

出了社會才發現,父母或長輩的那年代確實只要努力、只要堅持、只要念好書、只要有高學歷就能有好薪資、好待遇、好福利!

出了社會才發現,這年代並非努力就能出頭天、這年代並非高學歷就有好薪水、這年代會唸書並不代表一切!

所以很多人慌了,不知所措,從小就沒被訓練要思考尋找自我的腦袋,一下子要找出答案,真的很難!

那麼,這年代要的是什麼?

大家可以參考這篇文章《工程師來信:請問哭求人才的老闆們,住在老鼠迴圈裡的人怎麼談創新?》

 

 

文章中有提到「每個人想站在哪裡,會站在哪裡,都是自己的選擇。」、「我所說的選擇,不是他們現在的選擇,而是他們半年前,甚至是三或五年前的選擇。」

看到這些,就想到當初在面試現在這家公司時,老闆對我說了一句話「在這公司你想提升到哪,完全看你想提升到哪。」

我往後會在分享我轉職的過程(文章越欠越多了...糟糕!)

對於工作,我要求職位一定要有發展性,自己的能力能不斷的提升,公司是健康事業體,同事間氛圍好且融洽,周休二日且準時上下班還要薪資至少中等的。

乍聽之下,不可能的!但,我真的找到了。這是題外話。重點要於,我要有發展性的工作,拒絕N年後依然在同一崗位。

這可以呼應到文章中提到的另一段話「當中一名想加薪的員工對老闆說『我有25年的經驗』,而老闆回應他的是:『你沒有25年的經驗,你只是同一個經驗用了25年。』」

 

誰都不願意原地踏步,但,許多人都害怕離開舒適圈,去迎向未知的領域。

當然,你可以一直待在同一間公司裡,但是你一定要記得不斷的提升自己,利用時間學習新的東西,英文也好、繪圖軟體也罷,你多會一個,就多了一個競爭力!

有許多人會說,我每天下班都累死了,只想要回家洗澡睡覺好好休息。這,也是選擇。

這樣的選擇在目前看來沒甚麼影響,若薪資多,很好啊!

但,有想過5年後甚至10年後嗎?

哪怕下班後花半個小時多背5個單字或多讀一篇文章,一個星期就多會35個單字,一個月多會140個單字,一年多會1680個單字。千千萬萬別小看小數字的累積能量,往往累積起來是很嚇人的

 

或許,有人會說那是我幸運找到自己想要又喜歡的工作。我沒說的是,我花了近四個月才找到,加上我又是離鄉背井來到台北。我只是不斷的堅持著自己要的,最終是被我找到了。

 

你有多久沒有好好的仔細思考這樣的工作能帶你甚麼?你又能帶給公司什麼?公司為何要一直用你?你有什麼比別人優勢的地方嗎?

現在的舒適不代表未來的舒服。現在許多公司在裁員時,都會先從老員工開始。為何?

除了薪資高於其他員工之外,老員工也很容易因為在公司待久了而有了老鳥的心態。

公司也是很現實的,當你沒有產值時,就是準備跟你說掰掰的時候了

若說是在你20幾歲說掰掰,那算運氣好!還年輕,找其他工作不算太吃虧

若是在你40歲過後說掰掰,那你該怎麼辦呢?無法再往上,也不願屈就自己去做較低薪的工作嗎?

 

在我轉職的過程中,幾乎每一位老闆都會問我「你為何會開這樣的薪水?你已經出社會好幾年了不是嗎?」

我說「是的,我是出社會好幾年了。但對於這職位這產業,我是新手,就值新手的薪資水平,上手後再請公司是我能力調薪。」

不管我今天到哪個職位,只要這職位是我不曾接觸過的,我就會拋棄以往拿手的、熟悉的經驗,重新開始、重新學習。

在薪資上我也就不求高,只求給我新手水平。

 

重新歸零,並不可恥。可惜的是,出社會多年了還學不會放下身段,重頭開始。

這是我的選擇,你的選擇呢?


 

Candace心說:人不自滅,天要如何滅己。勇敢為自己裝上新羽毛吧!共勉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