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棉農身份,對棉花種植有點心得,現與大家一起分享一下。棉花種植關鍵在育苗、病蟲害防治、科學施肥、科學除草、及時採摘幾個環節。

一、育苗。

我們當地採取營養缽育苗。清明節之前打好營養缽,營養土採用沙壤土與農家肥、氮磷鉀複合肥混合。營養缽打好後,有眼的朝上擺放整齊,擺成長方形,長度不限,但寬不能超過2米,噴霧殺滅病菌、蟲害及蚯蚓,然後播種,每個營養缽中播種一到兩粒棉種,播種完,撒蓋一層細沙土,薄薄的一層就行了,用洒水壺撒一次水,然後用拱棚覆蓋。

每天打開拱棚,早晚各澆一次水,並檢查拱棚的溫度、濕度,中午高溫時段要打開拱棚,掀開薄膜,防止「燒苗」。遇到強對流天氣,要及時蓋好拱棚,防止暴雨衝散營養缽。

二、安營養缽。

當棉苗長到2片真葉時,營養缽就要安到棉田裡。我們當地採用打穴器株距5吋,行距一尺到一尺五,打穴,每穴施用氮磷鉀複合肥10克左右做底肥,然後把營養缽苗安放在穴宕里,晴天要澆一次水,利於營養缽與棉田土壤粘合,棉苗早發。

三、施肥。

棉苗安放到大田後,一般一星期後施一次提苗肥,每畝用尿素10公斤、人糞尿四擔,兌水對棉花苗澆一遍提苗肥。苗期要鋤草三次,也用除草劑除草。當棉苗開始現蕾時,追施尿素或氮磷鉀複合肥,要根部穴施,畝用5公斤尿素和10公斤複合肥。到了花鈴期,要追施花鈴肥,這是棉花種植過程中最關鍵的一以追肥,多施磷鉀肥,少施氮肥,一般用氮磷鉀複合肥拌菜子餅粕,用鐵鍬深施土壤中,每畝用複合肥20公斤,餅粕20公斤。

四、病蟲害防治。

棉花病蟲害主要有紅蜘蛛、棉鈴蟲、紅鈴蟲、斜紋夜蛾等。苗期主要防治紅蜘蛛為主,一般用三氯殺蟎醇兌水噴霧,發現有紅蜘蛛就要噴霧一次。到現蕾期,要以防治棉鈴蟲、紅鈴蟲為,可用敵殺死、殺蟲雙等菊酯類農藥防治。現在大多是轉基因抗蟲棉品種,棉鈴蟲危害比較小,但還是要防治幾次!

立秋後,棉花要抹茬、整技、打頂。摘除棉花頂芯,防止棉花徒長,讓營養供給到棉鈴上,增加單株棉桃數量。

五、及時採摘棉花。

棉花採收期非常長,我們當地一般從農曆七月十五開始摘棉花,有「七月半,撿斤半」的農諺,一直採摘到下霜初霜凍。棉花要分級採摘,分級裝袋,分級晾曬,分級倉儲,分級銷售。在採摘、晾曬、裝袋、銷售過程中,要防止混入頭髮絲、化纖絲、麻絲,影響棉花品級。到了初霜期要停止採摘,「霜黃棉」軋花廠不收購的。

我們當地現在不種棉花了,虧本。而且投工投勞多,生產工序多,生產成本高,更重要的是價格一直在下降,又沒有保護價托底收購,沒人願意大面積種植了。我們當地軋花廠、收購站已關停倒閉了。


感謝悟空問答的邀請。具有近30年農技經驗的悟空問答原創作者「十星科技」對此解答如下3點,以期待給棉農帶來200斤以上的增產增收:

首先給你提醒一下,當前人工成本偏高,種棉花適合選擇「抗病強、桃子大、不用整枝」的「不修棉品種」。一般畝密度2000株左右(不用整枝,只打頂一次即可),單株結鈴是普通棉花的2倍—3倍甚至更多,不但增產顯著,而且更抗旱,更抗病。

1,穩用氮肥,增施鉀肥。

棉花需要「氮肥」與「鉀肥」的比例為100:150,也就是說,多用一些鉀肥,更優質高產。如果你有意實現超高產棉田,建議在棉花蕾期畝追尿素15斤左右,在棉花花鈴期在畝追尿素30斤。如此施肥最少畝增產棉花百斤以上。根據棉花底肥的使用情況,鉀肥不足的,最好結合追尿素增加鉀肥。

2,每半個月左右噴施一次長效殺蟲劑,同時加配增產劑,預防蕾鈴脫落。

千萬不要「等害蟲多了再防治」,因為,「三治不如一防」。對於棉花的蚜蟲、紅蜘蛛、棉蝽象病蟲害,建議在害蟲發生初期(基本上整個生育期噴葯5次左右),選用「氯蟲苯甲醯胺」+「蟲蟎腈」,或者甲維鹽+蟲蟎腈,或者「邯科140」(隨葯贈送「農喜十樂素」)等長效殺蟲劑,可以實現「田間基本無害蟲」。

3,爭取每次下雨噴施一次「控旺葯」,同時加配殺菌劑,實現「一噴多防」。

注意收集天氣預報資料,爭取在下雨前噴施一次「控旺葯」(縮節胺)+殺菌劑(80%乙蒜素)+藍色晶典或「爆發力」,以防止棉株旺長,同時預防枯萎病、黃萎病、角斑病等病害的發生,減少蕾鈴脫落。

關注十星,成為精英!全村種田,你是英雄!

「十星科技」給你更新,更真,更好, 隨時為你解答農業技術問題!

歡迎轉發、點贊和評論。請關注「十星科技」頭條號或公眾號「十星農業科技」 或發郵件到[email protected]信箱投稿或諮詢,希望幫助到更多高素質的「智慧型農民」夢想成真 ,幫你在當地三農領域「露臉又增效」!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