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中國保險行業協會(以下簡稱“中保協”)發佈四項車險相關標準,聚焦於擴大保險科技應用、提高服務質量。中保協稱,這是落實保險業邁向高質量發展和服務民生的具體舉措,是輔助監管,運用標準化手段全面強化行業自律的具體體現。

據瞭解,此次發佈的車險相關標準包括了《機動車保險車聯網數據採集規範》《汽車後市場用配件合車規範 第3部分:車身覆蓋件》《汽車後市場用配件合車規範第4部分:車輛外後視鏡及附件》及《事故汽車維修工時測定規範 第2部分:覆蓋件鈑金工時》。

分別來看,《機動車保險車聯網數據採集規範》規範了機動車保險經營管理過程中車聯網數據採集、交換、共享、分析等活動中所涉及的主要術語,以及車聯網基礎數據採集的定義、範圍、類型、頻率、精度等方面的內容。同時首次規定了數據有效性、合理性、真實性的校驗規則,填補了車聯網數據在車險經營管理使用時真實性校驗的空白,爲車聯網數據在汽車、保險兩個行業之間的交互提供了基礎,有利於各方統一認識,建立對話機制,促進車聯網數據在保險行業的應用。

對於汽車後市場的規範,中保協同時出臺《汽車後市場用配件合車規範 第3部分:車身覆蓋件》和《汽車後市場用配件合車規範 第4部分:車輛外後視鏡及附件》兩項標準。中保協表示,這是繼2018年6月,保險業協會發布《汽車後市場用配件合車規範》系列標準的第1、2部分後,應市場存迫切需要,繼而組織編制的後兩部分。

據中保協介紹,汽車後市場的這兩項新標準從重量、厚度、外觀、安裝、間隙面差等方面對車身覆蓋件、後視鏡及附件等後市場用配件的合車性能做了具體規定,爲非原廠配件在保險行業理賠定損中的應用奠定了基礎,爲後續後市場認證配件的大規模推廣運用提供了技術依據,填補了國內相關自主標準的空白,實現了後市場配件合車要求與國際通行規範的接軌。

隨着汽車後市場的這兩項新標準發佈,中保協認爲,保險業關注的常用易損件四大部分標準體系基本完成。檢驗車輛的保險槓、車燈、車身覆蓋件及外後視鏡合車情況,從此均有標可循、有標可依,是運用標準化的手段有效規範市場,切實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的有力體現。

與此同時,中保協還出臺了《事故汽車維修工時測定規範 第2部分:覆蓋件鈑金工時》,作爲去年發佈的《事故汽車維修工時測定規範 第1部分:塗裝工時》的配套和完善標準。中保協指出,該標準的發佈,保護了消費者利益最大化,有利於維修行業提升人員技能水平,倡導工時定價體系,加快行業轉型升級 ;有利於簡化定損流程,保證理賠質量,進一步提高理賠服務水平。

中保協表示,下一步將立足行業需求、強化會員服務,增加保險團體標準供給,用標準化手段全面發揮自律職能,加大風險防控力度,促進行業穩健發展。(藍鯨保險 關會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