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距離博士畢業也有段時間了,以前還是博士生時總感覺畢業總是件遙遙無期的事情,轉頭已是生命歷程中的此去經年。人生奔湧向前,不斷地流轉,總要不面對這個問題就要面對那個問題。世事的快速變化,有些事物隨著時間的推移會慢慢淡漠,就像和曾經的故鄉一樣越來越遠,而有一些看似淡出,然而潛意識中總留下一些印跡,一些曾經的意氣奮發偶然會湧現心頭而無法阻擋,這也許是讀博時不經意間留下的。

埃克蘇佩里在《小王子》里如是說:」生命需要一種儀式感……「。對於我的博士生生涯,標誌性的儀式之一就是發表SCI論文的發表。如果沒有SCI論文,博士生生活該多麼乏善可陳;如果沒有收到幾條看後猛然讓人熱汗真流的論文審稿意見,回憶博士生生涯將多麼黯淡無光。

通過那幾年的SCI論文撰寫、投稿、修改和錄用等發表過程,我很願意把這麼一種經歷作為博士學位取得的必經之路,這種經歷以希冀和失落相交織,別有一番滋味,如人飲水,冷暖自知。記得在那些日子裡,為了發幾篇論文,人生進入到了一種前所未有的狀態。如果讓我轉到文科,我怎麼開始談起那時候的狀態呢?是模仿艾米莉·勃朗特的《呼嘯山莊》里說的,我剛剛將SCI審搞意見的回複發出去——就是那個總要給我惹麻煩的那篇論文;或者學習海明威的《老人與海》中的開頭寫的,他是個仍然行走在校園中背影憔悴的博士生,至今整整已去了3個學年,他連一篇SCI也沒發表。

這種經歷痛苦,現在仔細回味又別有韻味,現在讓我來鉤沉一下那些年讓我「汗未嘗不發背沾衣」的審核意見吧。

需要特別說明的是,學科與學科不同,可能諸如生物、化學和環境等發SCI論文如探囊取物的牛掰同學們所不能理解的。這是工科普通學生苦逼的發SCI論文個人經歷,希望不喜者勿怪。

1

Editors』comments on your work have now been received. The English needs improving in a number of places I leave this to the authors to correct, except where the use is specific to the analysis performed. You will see that they are advising against publication of your work. Therefore I must reject the manuscript as is but I encourage you to resubmit the manuscript before the deadline.

這是我第一次撰寫SCI文章後投稿某期刊三天後,即收到了主編的拒稿意見。當我看到含有」reject」字樣的信件後,頭嗡地一下大了,感覺挨了一悶棍,一種絕望般地沮喪和失落佔領了整個身心。待我情緒穩定後,我發現這封信鞭辟近里地說明由於什麼問題而拒搞,並且在拒稿信後列舉了一些詳細的論文中英文語法錯誤。我立刻感到我的臉在發燙。

這篇文章還沒有提交審稿就直接在編輯們手裡斃掉了,理由就是「論文英語寫作糟糕(bad),語法錯誤太多」。這是我初次撰寫SCI論文犯下了可能也是許多初寫英文論文者的錯誤。因為SCI期刊是面向不特定讀者的公眾出版物,期刊登載的學術論文為了交流學術思想,那麼肯定要求論文文字的表達必須正確、嚴謹。

而作為非英語母語的本人,初次寫出的那些自認為貌似通順無比的很多語句,其實離規範的科技論文表達還有相當大的距離,比如學術術語的單詞選擇、通常學術論文句式的確定等等。個人的感覺是:雖然本人在撰寫論文前進行了大量的準備工作,但是非母語的背景障礙是客觀存在的,在SCI期刊中即使是連最基礎連接詞的使用都很講究的。對於我來說,這個障礙不是光憑著努力短時間就能克服的,必須經歷長期英語環境的浸潤和訓練才能減小這種障礙。令人十分感動的是,編輯們為了鼓勵我,在拒稿信後不久又追發了一封電子郵件,其中寫道:

「…I like the topic but there are a number of grammatical issues that decrease the readability. Please revise the manuscript and resubmit…」

而在以後我的其它英文文章的審稿意見中,這種有關論文英文表達的審稿意見也屢見不鮮,例如有位審稿人曾有過類似問題的意見:

「The author(s) need to seriously revisit their writing skills of a formal article in English. I was unable to comprehend what the authors wanted to deliver due to bad English.」

而他(她)也給出誠摯的建議:

「Before it is published, however, it needs to be clarified in many places. The author(s) are sometimes too verbose and sometimes too cryptic. This is probably because their native language is not English. If so, they have probably had a native English speaker correct the grammar to a reasonable and publishable standard.」

受益匪淺!這些審稿人們的意見給我的啟示是:SCI寫作是用英語進行的,一定要重視英語語言表達科技論文的正確性,論文撰寫完成了,最好給相關專業的母語權威專家修改一下,或者交給專業機構進行潤色。

2

Overall, I am not very clear about the contribution of the paper. Many materials and ideas were discussed in previous researches. It would be nice that authors can build and apply a framework to solve a set of specific application problems. Unfortunately, I didn』t get that in this version.

個人覺得這條審稿意見的關鍵詞應為「contribution of the paper」,該審稿人(Reviewer)實際指出了SCI論文應該具備的最核心特質:新穎性(Novelty)。在我收到該條審稿意見時的感覺如1條時相同,猶如灌頂有醍醐。通常說來,原創性、科學性和創新(新穎)性是SCI論文的三大最基本屬性。原創性、科學性不必說是必須的,而創新(新穎)性是直接決定SCI是否會被繼續審稿乃至錄用的關鍵。原創性主要是指論文作者(們)獨立進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真實成果,並獨立完成了闡述成果的論文稿件;科學性主要指的是運用科學的原理和方法去解決了論文中提出的問題,論文提出的方法和結論必須符合客觀規律和理論依據,邏輯推理和論證必須清楚、確切;創新(新穎)性是指在相關學科領域內有關科研的方面新突破、新發現(規律)、新結論、新方法或者在學術上價值重大的新應用。

應該說,SCI論文最重要的特性就是新穎性,即審稿意見質疑論文的貢獻到底是什麼?SCI論文的創新(新穎)性並不是空中樓閣,而應該是在前人的科研成果基礎上的新成果,所以在撰寫論文時必須要梳理論文研究相關領域以前的科技文獻,並在introduction中用自己的語言綜述研究領域的發展狀況、目前的水平狀況等。需要注意的是,一般SCI論文的創新(新穎)性是有定義域的,即有論述邊界,應該是某一科技領域內某個特定問題的討論或者某一點上的新方法。另一個應非常注意的問題是,描述前人的研究成果或結論時最好改寫前人句子,不能大段大段地引用參考文獻中的原話。

3

The system was shown to work for one handpicked test case. Instead, it would be helpful to evaluate the algorithm"s ability.

該條審稿意見主要針對我第一篇SCI論文中的實驗部分產生了質疑,認為設計的實驗單薄(只有一個實驗)且精心選定了一組特定的實驗數據,這樣的實驗不足以支持論文中新方法的有效性和創新性。這一條意見也凸顯出論文能夠被錄用的重要依據——即設計的實驗能夠讓審稿人們信服試驗結果,確定論文觀點或者方法是合理和正確的,能夠被重複實現。該條Reviewer的審稿意見體現了一篇合格理工類SCI論文的核心要素之一。當然實驗的正確性、科學性和創新性應該是在論文撰寫前就被確保的,我們在論文撰寫的時候,需要注意的是論文實驗部分寫作技巧,但這只是「表」,實際「里」還是需要花費大量心血去做測試和實驗才能確保論文的質量。

針對審稿人的意見一定要極其認真,一絲不怠,審稿人尊重我們的論文,我們同樣也要尊重審稿人負責的辛勤工作。針對這條審稿意見,我仔細地調整了原來那個實驗,增加了數據量。別外我還設計了相同方法相異數據的增加實驗,使用相同方法獲取測試結果,並將自己的方法同參考文獻的方法進行了先進性的比較。最後我收到了該位審稿人的審稿是:

「I see that this paper has undergone two rounds of revisions. Through examining the paper and the authors" response, I feel the paper has reached the level to be considered for publication.」

審稿人基本都是領域內有所建樹的專家,論文一閱便知是不是真正下過功夫的。

4

The biggest drawback in the manuscript is still that the evaluation is limited. It is likely difficult to obtain good benchmarks for this type of evaluation. Ideally, this type of work would be evaluated over many problem instances. It is likely difficult to obtain good benchmarks for this type of evaluation, however.

該條Reviewer的審稿意見指出了我第一篇SCI論文中實驗部分除了對實驗的常規描述還應進一步評估——那就是對論文的實驗結論進行分析,包括實驗的優點,也指出不足。而實驗結果的分析與評估必須要經過公認權威的方法,而不是自說自話表明自己的實驗結果非常有效。實驗評估的落腳點應該是立足於論文的創新性,評價應突出研究方法具有新穎性和先進性。我破題初次撰寫SCI論文時忽視了實驗分析,應該說這條審核意見一針見血,也是相當中肯的,對我以後寫作其他科技論文幫助極大。

我根據該條審稿意見,回頭又仔細研讀了大量相關問題的文獻(相關專業文獻越新越好,越新越代表作者研究的新穎性),對參考文獻中相關問題的典型研究方法進行了重現,將已存在的方法和自己方法進行了比較和性能分析,修改了論文的實驗與評估論述,再次提交了修改稿,最後終於得到了如下審稿意見:

「The authors have substantially revised the paper, including adding another evaluation test case. These revisions hav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the paper.」

5

The subject of paper is interesting, but the current version needs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in organization. The abstract needs rewriting. The current abstract does not reflect the current title and content of the paper.

該條審稿意見對我某篇論文的體例寫作不滿意,提出了論文結構等需要調整和修改。體例主要是指論文的組織形式和框架,此外還應該包括一些領域內公認的術語和科技句式習慣表達。因此,針對這條審稿意見,我的方法是下載了目標投稿的期刊中最新登載的一些論文,將論文的組織形式和框架改造成與這些論文體例一致。此外,我還對專業的學術專用單詞,極其重要的圖表(Figures)說明,不可忽視但很繁瑣的參考文獻,很細節的例如行距、頁邊距、字體大小等問題進行了修改。這個可以通過仔細研讀其他已發表的優質論文,深刻體會後進行修改。對於一些不不明確的問題,有時候請教專業人士也是必不可少的。

這位審稿人同時還單獨指出了有關abstract的寫作問題,這也是SCI論文寫作時應注意的核心問題之一。因為讀者往往是在閱讀完論文的title後,根據abstract確定是否繼續閱讀論文全文。這個也是審稿人關注的重點,因為abstract是對title的說明,也是對全文的縮寫,簡明扼要地描述了整篇論文工作的目的、研究方法、實驗過程和最終結論等,直接決定了審稿人對論文稿件的第一印象,或者說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審稿人對論文是否具有新穎性和可行性作出初步判斷。這將會直接影響到SCI論文是否繼續被審稿乃至最終被錄用,因此abstract需要極其認真地撰寫,並應遵循規範的句式和格式,捷徑仍然是研討其他已發表論文的abstract。至於是在論文完成後還是剛開始的時候寫abstract,這就要看作者自己的習慣了。我是一般選擇在開始寫論文時就完成abstract,因為論文階段是科研工作完成取得成果後的一個事實描述,已經可以總結一下整個科研工作和成果情況。通過abstract的寫作明確了論文的主旨,對論文餘下部分的完成大有幫助。

6

This is a very strong paper that is well developed and topical. The paper is well written and the approach is interesting, convincing and promising.

這是我將某篇論文投到本專業一家還不錯的SCI期刊後所收到的第一輪審稿意見。在投出該篇論文前,我明確了針對這篇論文的幾點問題:方法或者結論是否具有創新(新穎)性?論文的實驗和評價是否能夠支持方法或者結論?論文論述過程是否邏輯清晰?如果我自己不能說服自己明確答案是肯定的,那麼則應該握在手裡繼續加緊努力修改,反覆反覆再反覆。這是一篇首先讓我自己滿意後才投稿的論文。真正努力付出了才有可能得到令自己滿意的結果,收到以上這條審稿意見,本人的心底里多少會湧起一點點小小的快意,頗有點「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的感覺了。

總之,SCI寫作是有技巧的,回複審稿人是需要認真仔細、謙虛。但SCI論文發表的基礎只能是大量艱苦的實驗等艱苦的科研工作,以及嚴謹認真的學術思考,論文的撰寫和發表只是這些工作結果和思考的一個總結而已。

我不贊成僅僅注重SCI論文寫作的模式及套路就可以順利地發表SCI論文的觀點。此外,那些一絲不苟、精益求精的編輯們和審稿人們讓我一步步在回復和修改SCI論文稿件的來來回回過程中提升了作者的科研能力和論文寫作能力。脫帽鞠躬向他們致敬!同時,我覺得對下述這幾句話更加理解了 「…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