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畫技法包括山水、人物、花鳥畫的基本繪畫技法。

中國畫技法最顯著的特點就是以墨線為基礎,用以表現物象的輪廓、明暗、質感,同時通過墨線還可表達作畫者的思想和精神。中國畫的墨線本身就具有一種獨立的美學價值。

準備工作

筆墨

筆墨是中國畫的特色,精華所在,沒有筆墨不能稱其為中國畫。

筆墨從廣義上講,指利用筆墨達到的畫面氣象,色彩,章法,意境,品味等諸方面的繪畫語言。狹義的筆墨專指用筆用墨的技巧。

1、用筆 《古畫品錄》中六法:骨法用筆。是指用筆要有力度,有骨氣,心隨筆轉,意在筆先。具體說來即提,按,順,逆正,側,藏露,快,慢等。用筆要覺著、痛快,講究提按、順逆、快慢、轉折、正側、藏露等變化。 山水畫運筆有中鋒、側鋒、藏鋒、露鋒、逆鋒、順鋒等方式。

2、中鋒運筆,垂直,行筆時鋒尖處於墨線中心,用中鋒畫出的線條挺勁爽利,多用於勾勒物體的輪廓。側鋒運筆,手掌向左偏倒,鋒尖側向左邊,由於是使用筆毫的側部,故筆線粗壯而毛辣,多用於山石的皴擦。

3、藏鋒運筆,筆鋒要藏而不露,橫行「無往不復」,豎行「無垂不縮」,古人稱之為「一波三折」,畫出的線條沉著含蓄,力透紙背,常用以畫屋宇、舟、橋的輪廓,也用於山石的勾勒,樹榦的雙勾。露鋒則使點畫的鋒芒外露,顯得挺秀勁健,畫竹葉、柳條便是露鋒運筆。

4、逆鋒運筆,筆管向前右傾倒,行筆時鋒尖逆勢推進,使筆鋒散開,筆觸中產生飛白,這種點、線具有蒼勁生辣的筆趣,樹榦、山水的勾勒、皴擦都可運用。

5.、順鋒運筆與逆鋒相反,採用拖筆運行,故畫出拇條輕快流暢,靈秀活潑,勾雲、畫水常用此法。

中國畫運筆方法十講究,從古至今,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如黃賓虹先生提出的「五筆」之說,「五筆」即「平、圓、留、重、變。

1、」所謂「平」,是指運筆時用力平均,起訖分明,筆筆送到,既不柔弱,也不挑剔輕浮,要「如錐畫沙」。

2、所謂「圓」,是指行筆轉折處要圓而有力,不妄生圭角,要「如折釵股」。3、所謂「留」,是指運筆要含蓄,要有回顧,不急不徐,不浮不滑,不放誕獷野,要「如屋漏痕」。所謂「重」即沉著而有重量,要如「高山墜石」,不能象「風吹落葉」,即古人說的「筆力能扛鼎」的意思。4、所謂「變」,是指用筆有變化,或用中鋒或用側鋒,要根據表現對象的不同而變化,不能執一。二是指運筆要互相呼應,「意到筆不到,筆斷意不斷。

筆線的形式概括起來無非是畫線時求得粗、細、曲、直、剛、柔、輕、重的變化和對比,使之為所描繪的對象「傳神寫照」。山水畫的線條的提倡:枯而能潤,剛柔相濟,有質有韻。枯而能潤上乘用筆應有「乾裂秋風,潤含春雨」之妙。「太濕則無筆,太枯則無墨」,所以,必須學會運用枯、潤這一對矛盾,使一對矛盾統一起來。哪麼這種筆線是怎樣畫出來的呢?李可染先生說得非常清楚:「筆內含水不要太多,這樣運筆則蒼;行筆澀重有力,就能把水份擠出來,這樣運筆鍘潤。」 剛柔相濟是指筆線形式要達到既不柔弱又不剛直的完美境界。剛和柔,又是用筆上的一對矛盾。不會運用這對矛盾,往往不是失之「剛」,就是失之「柔」。

執筆

中國畫的墨線本身就具有一種獨立的美學價值。所以,中國畫中怎樣用筆是畫好中國畫必須首先解決的問題。中國繪畫執筆同於書法,雖然各人喜好不同,執法也無定式,但初學必須要掌握基本要領。拿毛筆時用大指、食指把住筆桿,呈「龍眼」或「鳳眼」狀,中指緊隨食指把住筆桿。執住筆後,一般筆桿不超過食指的第一指節。指實、掌虛、腕平、五指齊力,運轉收放要自然。書法執筆較嚴謹,繪畫執筆較靈活,可直掌可橫臥,執筆可略高一些,筆鋒轉動才能靈活,腕、肘、肩、身互相配合,動轉方能得力。

用筆「三忌」宋代韓純全《山水純全集》中提出:「用筆有三病:一曰板;二曰刻;三曰結。所謂「板」,是指沒有腕力,用筆不靈活,畫出來的筆線平扁,沒有圓渾的立體感;

所謂「刻」,是說筆劃過於顯露,甚至妄生圭角,不自然,沒有生氣;所謂「結」,是指落筆僵滯,欲行不行,當散不散,筆線不流暢。用筆犯了這三個毛病,就談不上線條的美感。

另外,還其禁忌如枯、弱、光滑、草率等等是也。中畫畫家歷來就有「書畫同源」、「書法通於畫法」的理論。要避免上述的三忌,最好的辦法就是練習書法,真、篆行、草都練一點,才能掌據各種用筆的技巧。

要克服筆病,一要增強腕力,做到「筆為我使」。二要順應自然,不矯揉造作。三要在行筆這前做到「胸有成竹」。 用墨有光彩、講層次,求變化。對墨的要求,清、潤、沉、和。清,層次分明。潤,墨色滋潤。沉,不浮躁。和,相互融和。

潑墨法:用筆毛飽蘸濃淡相宜的水和墨,大膽落於紙上。

積墨法:由淡和深(待墨幹後)層層添加。

破墨法:先畫一種墨,未乾時再破以不同的墨,可以濃破淡、淡破濃、水破墨、墨破水、色破墨、墨破色。

更多內容請關注微信公眾號琴棋書畫APP,每天持續更新。

weixin.qq.com/r/GkRtdTP (二維碼自動識別)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