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對於我的改變極大,它教會我從客觀存在的事物映照虛晃的內心,簡單而實用。

一、什麼是斷舍離?

人生的各種苦惱,總混雜在我們對物品的執著中。

斷舍離表面上是種整理收納術,但本質上,它引導人從關注物品到關注自我,把身邊「不需要、不適合、不舒服」的東西替換為「需要、適合、舒服」的東西。

通過讓居住空間保持流動的狀態,藉以實現內心的靈動,是斷舍離的魅力所在。

二、如何斷舍離?

原則:斷舍離非常簡單,只需要以自己(而不是以物品)為主角,去思考什麼東西適合現在的(而不是過去或將來的)自己。只要是不合符這兩個標準的東西,就立即淘汰或送人。

兩個標準:

1)以自己為主。

在我們收拾房間時,往往會想」這個東西好貴「、」這東西是那誰誰誰送的,不捨得扔「、」這東西還能用「各種想法。如果一件東西,並不能讓你開心,你卻留著它,那隻能說明你是以物為思考主體。斷舍離要求我們注重自己的感受,喜歡有用就留,不喜歡沒有用就扔。這也是一種智慧,引導我們關注自己內心,關注個人感受。

2)以當下為參考點。

很多人在收拾房間時,常常因為某物」過去用得很好「,或者」將來或許能用到「為由,各種不想扔東西。但現實時,過去用得好的東西現在已經不適用了,將來或許會用到的東西在真正需要的時候找不到。斷舍離要求我們以」當下「為參考點,現在能用就用,現在不能用就可捨棄。

所以,斷舍離的意思更明確了:

斷---斷絕不需要的東西(不要買沒用的、多餘的東西,鼓勵我們停止負面思考模式)

通過斷,人們會發現日常生活很多不起眼的東西其實是應該被珍惜、被感激的。

舍---捨棄多餘的廢物(開始執行捨棄的操作,鼓勵我們順從自己的內心)

通過」舍「的舉動,我們鍛煉了自己的」選擇力「。不管東西多珍貴、多稀有,能按照自己是否需要來判斷的人才足夠強大。能放開執念,人才更自信。

離---脫離對物品的執著(達成生命的新狀態,鬆開」多即是好「的念頭)

一切有形的東西都是虛幻的。我們的心也是不斷變化的。盡情享受與物品難能可貴的短暫相遇,這一定就是我們所追求的幸福本身。當緣分盡了,就瀟洒地放手。不僅對物品,對一切的一切都能做到這樣,這就是斷舍離的願望。

經過斷舍離三個步驟,我們讓身邊的物品保持優勝劣汰的自然循環。經過循環之後,我們身邊留下的都是有用的、讓人怦然心動的東西。我們學會了和物品交朋友---也學會了和自己喜歡的東西、喜歡的生活在一起。

這就是斷舍離更高一層的目標。

三、感悟

一個人所用的物品,能夠反映出自我形象。

如果一個人的房間是亂糟糟的,胡亂堆疊的,那他的心也是一樣的,充滿了陳舊的往事和尷尬的回憶。

如果一個人隨隨便便湊活用一樣東西,那說明他缺少一份自信和自愛。也難免會讓別人也小巧你。

因此,物品是一面能映照出真實自己的鏡子,直面物品就是直面真實的自己。收拾屋子就是在驅邪,打掃就是在凈化。物品不僅僅是用來使用的,而是幫助我們進入更高人生階段的能量來源。

通過4%-15%的看得見的世界的變動,讓看不見的世界一起發生變化。斷舍離為我們提供了一種可操作性極強的操作方法,非常具有借鑒意義。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