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在大氣層上空工作的美國宇航局衛星拍攝到了地球“心臟跳動”的畫面,在接下來的短短几個小時之內,地球陸續發生了十幾次的震動,這種震動非常有規律。經過專家研究分析,進行多次數據的對比之後,專家發現這種律動頻率和地球生物心臟跳動的頻率有驚人的相似之處。世間萬物生命之間似乎都有共通之處。

  國際上普遍承認的地球心臟位置就是我們熟悉的地核。地核是地球的中心部分,處於地球的最內部,其直徑約有6940km。地核裏面充滿了鐵,鎳等金屬元素,密度高,溫度至少有4000℃以上。從人類出現伊始到文明高度發達的21世紀,科學家執着於地球內部結構的探測,歷經了數百年,依舊不能準確的解釋地核的運動規律,對地球內部的研究還沒有形成詳盡,系統的體系。

  科學家從地震波速度中推斷出地球內部不同介質的性質,由這一點進行探索,發現地球的心臟處於不斷更新之中。地球心臟持久的跳動,是由哪些因素組合而形成的?這種現象對於我們人類,是有利還是有害呢?最近這些年世界各地發生的一系列令人觸目驚心,不可抗的海嘯,地震,火山噴發等自然災害,是不是也同該現象有某種聯結?

  小編認爲,無論地球心臟跳動原因是什麼,我們都要保護我們地球生命的幸福家園--地球。21世紀人類總數即將逼近70億,地球承載着巨大的壓力。人類生產和生活排出的廢氣、廢物等等物質,都使得生態環境不斷惡劣下去。面對目前的生態環境狀況,如果人類不能及時採取措施解決這一難題,地球會因我們而毀滅,人類將要永遠失去曾經美麗的家園。如果到了那時,我們還沒有找到其他適合人類移居的星球,我們又該何去何從?

  地球資源被消耗的速度已經大大超越了其所再生的速度,我們是時候思考應以什麼樣的態度對待地球,這是我們當下每一個人都要做的。科學家也要不斷努力,努力尋找出一條能夠持續發展的路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