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劉鑾雄被美國《藝術新聞》)雜誌列入全球十大藝術收藏家名單中,排名全球第六。



(“藝術戰爭”文章和作品推送合作,長期合作5折優惠,年度合作3折優惠。合作聯繫(微信號:330300000)。


港澳臺最頂級的藝術收藏家都有誰?


(接上篇


劉鑾雄:全球頂級收藏家 ,我至少能排進前三!


2006年,劉鑾雄曾以1737.6萬美元的天價,在紐約佳士得拍賣中購得了美國波普藝術大師安迪·沃霍爾絲網印製的《毛澤東肖像》。這一舉動不僅刷新了這位波普藝術大師作品成交的世界紀錄,也使得劉鑾雄從此躋身世界頂級收藏家的行列。


2007年,劉鑾雄以3.924.1萬美元(約3.1億港元)拍得高更的名作《早晨》,拔得紐約蘇富比印象派及當代藝術夜場拍賣的頭籌。


劉鑾雄被美國《藝術新聞》)雜誌列入全球十大藝術收藏家名單中,排名全球第六。但劉鑾雄說,“如果他們對我的收藏進行更新的話,他們一定會排我到前三的。


鄭志剛:尋找與收藏已經成爲一種習慣


2015年,鄭志剛身家44億美元獲得亞洲十大年輕富豪第二名。


爲張恩利的首次香港個展擔任策展人的,是香港著名的新世界發展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兼聯席總經理鄭志剛,他同時也是 K11 購物藝術中心的創始人。這位年輕帥氣的富二代不僅是具有創新精神的商人,還是真正的藝術愛好者,他畢業於哈佛大學東亞文學系,還在日本學過藝術。


他對收藏這件事,有獨到的定義。他說:“如果你問我收藏的第一個藝術品是什麼,甚至是自己收藏的當代藝術品哪一個是第一件,還真的很難回答,因爲我覺得,藝術品處處都是,而且不停地尋找與收藏已經成爲一種習慣。


陳泰銘:只要價錢合理,就考慮收藏


臺灣收藏家陳泰銘,1956年出生,臺灣十大富商之一,喜歡收藏西方和中國的現當代藝術以及中國御製瓷器。《藝術新聞》公佈2012年十大全球收藏家,在這個榜單裏,臺灣國巨電子創始人陳泰銘赫然在列,是唯一入列的華人收藏家。


2011年5月13日紐約佳士得上拍的一件弗朗西斯·培根創作的三聯畫作品《約翰·愛德華茲肖像習作》以8080萬美元成交。據報道稱這件作品的送拍人爲陳泰銘。


2015年陳泰銘以2,600萬美元拍得了蘇格蘭畫家彼德·多伊格的作品《浸沒》Swamped)。


張宗憲:“天價”藝術品推手


中國藝術品收藏大家,他花了幾十年的時間,在世界各地不遺餘力地收藏中國瓷器和中國字畫,在世界文物收藏圈內受到普遍敬重。


十餘年來,張宗憲一直是中國幾大拍賣公司春秋兩季拍賣會的一號拍品的競標者,這種熱心的捧場,成爲一道衆所周知的景觀。由此,研究中國當代的藝術品收藏和拍賣的歷史,張宗憲是一個無可置疑的座標。


曹興誠:家如一個“小故宮”,包羅萬象


2007年,蘇富比(微博)推出一套重量級書,介紹二次大戰結束後至今全球100多位重量級的收藏家,其中東方收藏家有8人,包括5位日本人及3位華人,曹興誠是唯一入榜的臺灣藏家。


曹興誠的家就如同一個“小故宮”,從史前青銅器到唐三彩,從北齊時的石佛像到當代中外藝術品,包羅萬象。在曹興誠擁有的衆多的收藏品之中,最值得驕傲也是他最偏愛的是青銅器。


黃崇仁:收藏以中國瓷器、印象派和現代繪畫爲主


入圍世界頂尖收藏家排行榜次數最多的華人——臺灣力晶集團董事長黃崇仁。黃崇仁出身書香世家,曾經師從廖繼春、郭雪湖等臺灣知名畫家。多年以來,黃崇仁在經營企業的同時,收藏以中國瓷器、印象派和現代繪畫爲主。他常常說,自己的最大願望就是60歲之後,能夠“將人生迴歸藝文”,專門從事藝術收藏。


林百里: 張大千的“粉絲”,佔了其總投資額的74%


林百里,生於上海,臺灣企業家,廣達集團創辦人、總裁,香港晶門科技非執行主席。臺灣商人林百里癡迷張大千的畫作,在他的所有收藏中,張大千的畫作佔了總投資額的74%。早在上世紀90年代林百里就三次刷新張大千畫作的拍賣紀錄,分別以748萬、816萬、827萬港幣的價格,拍得張大千的《青城山》、《幽谷圖》和《風荷》。在位於臺北近郊的廣達工廠,林百里特別設置了一個畫廊“廣雅軒”,佔地300平方米,館內藏有上百幅張大千的畫作,他所收藏的張大千畫作數量僅次於臺北故宮(微博)博物院,據說他有兩千件藏品,並且件件是珍品。 


王定乾:不能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裏


王定乾,臺灣聚英雅集會長、寒舍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臺灣中華文物學會副理事長,著名收藏家和藝術品經紀人。王定乾1987年進軍國際拍賣市場,在他的運作下,圓明園生肖銅首和《元人秋獵圖》等幾件世界級的中國古董迴流歸國,並多次創下中國藝術品的世界拍賣紀錄。從業20餘年,王定乾經手的藝術品逾千件。2005年元代鬼谷下山青花罐拍賣,舉牌喊價至1000萬英鎊之唯一華人代表。2010年送拍北宋大書法家黃庭堅作品《砥柱銘》,以4.3億人民幣成交,創造中國藝術品拍賣價格新紀錄,同年8月又以4.825億元成功競得清乾隆《蟠螭鈕“乾隆御覽之寶”青玉璽》。


文章來源網絡


。。。 。。。 。。。 。。。


“藝術戰爭”:致力中國文藝復興,挖掘傳統藝術深層智慧。揭露歐美藝術意識形態的隱藏滲透。創新中國藝術,走向世界主流。


文章寫作與發佈推送,合作聯繫(微信號:33030000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