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的時候,騎一個半小時的自行車,穿過武漢長江大橋,去聽李德倫的交響樂,那是我的第一次文藝之旅。而國外文藝之旅種,第一次聽歌劇,是在意大利的都靈,經典的《費加羅的婚禮》。去了才知道,在都靈,最有名的不是意大利歌劇,而是這家傳奇的歌劇院。

意大利之旅,本來重頭戲是都靈古城和五家博物館,意料之外的驚喜是聽意大利歌劇。歌劇對於意大利人來說,就像是我們的京劇,既是傳統的國粹,也是一種高端的藝術享受。對於我們這些外國遊客來說,去意大利旅遊,聽一次歌劇,似乎是旅行中的必不可少的體驗。

然而,許多國外遊客並不知道,對於都靈這座古城來說,吉祥四寶是“菲亞特汽車”、“尤文圖斯足球俱樂部”、“都靈大學”和“都靈皇家歌劇院”。看來,聽一場意大利的歌劇,還要認認真真地參觀這座頗有名氣的歌劇院。

去都靈皇家歌劇院的路上,穿過都靈最繁華的街道,本來可以很快就能到達的,但沿路的街景拖慢了我們的步伐。沿着類似騎樓的走廊行走,那些小資的咖啡館最爲引人注目,意大利的咖啡好喝又不貴,而比喝咖啡更有體驗感的是坐在路邊咖啡座上,悠閒地看着行人的來來往往。

快到靈皇家歌劇院的路口,一個賣紀念品的小攤子格外特別,意大利風格的面具擺在拐角處。也許攤主的骨子裏就有文藝的細胞,知道在去歌劇院的路上,容易吸引文青的注意。刻意做得破舊不堪的面具,彷佛有古老都靈的帶感,如果不是自己定下規矩,旅行中不買紀念品,差點讓我掏了腰包。

靈皇家歌劇院(Teatro Regio Torino)位於都靈地標的卡斯泰羅廣場,以前歌劇院就是皇宮的一部分。19世紀60年代,意大利王國統一之後,都靈成爲首都,艾曼紐埃爾二世御賜爲“皇家歌劇院”,在意大利歌劇的王國之中,它是唯一被冠以“皇家”頭銜的歌劇院,歐洲最優秀的劇院之一,據說僅次於巴黎歌劇院。

靈皇家劇院其實是隱藏在一個古建築物的後面的,設計師想保留古建築,在後面修建了新的劇院。但一走近,它的柵欄已經成功吸引了我們的注意。泛着古銅色的暗調,蒸汽朋克的畫風,完全是一幅青銅的藝術傑作。它是雕刻家翁安尼的抽象派作品“音樂奧德賽”之門,代表音樂的主題。

進入“音樂奧德賽”之門之後,纔是靈皇家劇院真正的大門,相比之下,大門顯得十分現代化。原來一直以爲都靈皇家劇院是古建築,後來才知道,1740年建成的歌劇院因爲1936年一場大火燒被毀,現在的劇院是1973年重建的。

進入靈皇家劇院,需要穿過12個很狹窄的小門進入劇院,拋光的水晶,由花崗岩石的隔板隔開。正在尋思爲什麼沒有豪華的大門,左右一看,才明白設計的匠心所在。一個個橢圓型的圓孔,形成視覺上的連接,如果遠處剛好有一個人走過,就像是鏡子裏看到的無限折射的鏡中人一樣,狹窄的小門是起到分流觀衆的作用。

意大利的歌劇以前是貴族的文藝生活與名利場,如今,歌劇的高雅依舊,只是門票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昂貴。1300元人民幣的票,就可以坐在包廂欣賞歌劇,最便宜門票200多塊錢,也能享受一場意大利歌劇的饕餮大餐。

大堂的空間並不高,但是兩旁的牆壁設計得十分文藝,使用磚塊營造出星星的浮雕,又像是魚的鱗片一樣不斷重疊。這種獨特設計的磚石圖案可以製造一種錯覺。陽光從外面射入,增強了它的層次感,突出部分產生的陰影強化了這種錯覺。

第二天,我們在都靈大街溜達的時候,無意之中走到了劇院的後面,遠處才覺得更有設計感。當時,從劇院內部狹小的牆壁上,很難完整看出設計師的別出心裁,劇院外部牆體才能體會到這種圖案設計的整體感覺,據說這個是巴洛克風格再現了瓜裏諾瓜里尼著名作品Palazzo Carignano庭院的裝飾。

走上歌劇院大堂左右兩邊的臺階,被一串花兒般的吊燈所吸引,據說是12組地球儀的造型。順勢擡頭看屋頂,呈現不規則的幾何狀態,星芒般的支撐,加上弧形的欄杆,組成了一幅優美的畫面。

進入歌劇院內,最引人注目的不僅是清一色紅色天鵝絨的座椅,從象牙色斑紋配上紫色。據說當時工程師Carlo Mollino繼續完成前任設計師的工作,他不僅是意大利著名的建築設計師,也是攝影師,他想顛覆人們傳統的觀念,將屋頂設計爲紫色,據說當時曾引起過熱議。

大廳可以容納2500名觀衆,其中有1592個坐位,37個包廂。頭頂上無數個柱狀的細小燈柱,柱狀吊燈由不同長度的有機玻璃中的1762個燈光和1900個反射豎條組成,像是冰凌一樣掛在劇院屋頂上,將整個劇院照耀得透亮。

劇院的內部設計和音響系統也是很有講究,牆壁、坐椅和地板,採用櫸木製成。大廳、劇場、舞臺以及包廂均呈曲線型,像是一個巨大的貝殼,保證演出的聲音向四周傳遞。

歌劇院配有Soundcraft Vi6數字調音臺、不同類型的錄音機組成的出色音響系統,以及用於音頻、視頻細化和數字化的計算機化系統均衡,保證了整個劇院具有優秀的音響效果。

歌劇院除了建築設計等硬件的出名,都靈皇家劇院還有幾位名人。首先是意大利最有才華的指揮家阿圖羅·托斯卡尼尼(Arturo Toscanini)從1895年到1898年擔任都靈歌劇院的指揮,都靈皇家歌劇院院長沃特·威哥納諾,不僅是意大利國家音樂會和藝術節協會副主席,還被選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音樂協會首席財務官。

最早的都靈皇家歌劇院是1740年建成的,可容納1500人,139個包廂分佈在五層樓中。開幕的當天,上演的是意大利作曲家列奧的歌劇《阿爾塞斯》,從畫家Pietro Domenico Oliviero創作的油畫之中,我們可以管窺18世紀都靈皇家歌劇院的輝煌。

都靈皇家歌劇院有31個包廂,入口有衣帽間,最大的包廂是中間,可容納18個椅子,其他的是6個或4個椅子,總共194個座位。我們當天的歌劇票是4人包廂,一張票大約1500元,包廂前後各兩個座椅。坐在包廂中,細細體會過去貴族們的感受,似乎還缺少一個搖着扇子的盛裝貴婦。

以前,貴族們坐在包廂中,互相打量其他地方的人的服飾,評判他人的富貴與傲慢,還有注目、窺探交際花和自己中意之人。於是,我也不禁好奇地伸出腦袋,向左右包廂看去。人們似乎沒有我想象得那樣西裝革履,但也穿着比較莊重,辛虧我來之前還換上了一件襯衣,不然穿着T恤有點尷尬。

雖然劇院並沒有規定你必須盛裝出席,但是當地人覺得聽歌劇是一種較爲正式的場合,穿着比較正式,儘管當時外面好熱,但好多人都穿着西裝外套,只有遊客比較隨性,我發現下面還有一個穿着背心的人。

當晚上演的歌劇是《費加羅的婚禮》,法國著名劇作家博馬舍的喜劇作品,作曲是莫扎特,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故事講述伯爵家的男僕費加羅即將與美麗的女僕蘇珊娜結婚,好色的阿瑪維瓦伯爵卻想先得手,沒有想到反被聰敏的蘇珊娜作弄,最後與費加羅順利結婚。

歌劇之所以叫做聽,而不是看,是因爲它主要是通過歌唱和音樂來講述劇情的戲劇。但是,對於外國遊客來說,聽歌劇最要命的是語言問題,演出是意大利語,現場有英文的字幕,但我們依然有點一頭霧水,可以感受到外國遊客看京劇那種感覺。好在我們事先知道《費加羅的婚禮》劇情,也能看個明白。

演出開始是絕對禁止拍照的,即使是手機都不行,雖然我們也帶着相機,但也沒有拿出來拍攝,這不僅是遵守規則,也是對藝術家們的尊重。這些演出的現場劇照,都是都靈歌劇院官方拍攝的資料照片。

歌劇演出中間,有兩次休息的時間,包廂的觀衆還可以憑票領取水和葡萄酒,我也拿了一杯乾紅品嚐。當然,有些外國遊客確實看不懂了,或者有急事離開,都只能在休息的間隙完成。

當天,都靈皇家劇院座無虛席,據說一年有五萬演職人員在歌劇院演出,多達二十五萬觀衆觀看各種演出。都靈歌劇院是意大利和歐洲歐洲最具聲望的歌劇院之一,瓦格納、施特勞斯的作品均在此上演,在每年演出季的10月到次年6月演出歌劇、音樂會,其他時間還有戲劇、芭蕾、舞蹈等精彩節目。

雖然我們大部分人未必能聽懂歌劇,也未必像歐洲觀衆一樣能真正欣賞歌劇,但是,都靈皇家歌劇院見證着都靈的發展史,去意大利旅行,還是要去探訪歌劇院,聽一次歌劇,感受一下本土最優雅的藝術。這種感受的結果,無論是很享受,還是不感興趣,都是旅行體驗的一部分,猶如人生中一閃而逝的一個精彩場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