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系統疾病經方實踐衛計委中日友好醫院 史載祥(5月8日,北京,名老中醫暨呼吸專家經驗講習班,講稿)一、前言

隨著空氣污染、霧霾、新病原及耐葯病原等問題的日趨嚴重,呼吸系統疾病已成為我國常見、多發、重大疾患。其高患病率、高死亡率緊隨心血管、腫瘤之後,名列第三。但對呼吸系統疾病的防治研究卻嚴重滯後,尤其中醫、中西醫結合臨床研究更顯不足。

事實上,數千年來,中醫藥在防治呼吸系統疾病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形成了獨特的理論,尤其「經方」療效卓著,值得深入研究。現就臨床治療呼吸系統疾病方面經方學習及實踐交流如下,以供討論。

二、經方實踐案例

《傷寒論?序》:「余宗族素多,向餘二百。建安紀年以來,猶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傷寒十居其七。感往昔之淪喪,傷橫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訓,博採眾方。」可見「經方」(《傷寒雜病論》)是基於對自古以來的,高發病率、高死亡率「傷寒」危重病救治,「循證」積累的真知灼見。應用於臨床,每能收到與眾不同的療效。

現遵大會主題,就西醫診斷明確的呼吸系統疾病經方應用實踐交流如下:

(一)大葉性肺炎,漿液纖維性滲出性(包裹性)胸膜炎驗案(十棗湯)

顧某,男,42歲。

主因發熱咳嗽伴胸痛2周,於1977年4月16日入院。患者2周前受涼後,出現惡寒,發熱以午後為甚(39℃以上)。曾在外院診斷為「上呼吸道感染」,服病毒靈及抗菌素(口服四環素等)治療,未見緩解。1周前出現胸痛伴咯鐵鏽色痰,數日來發熱加劇,持續在39.5~40℃之間,胸痛以右側為甚,身熱汗出不解,口乾粘而苦,大便5日未行。脈弦滑而數,苔黃厚。

查體:T40.5℃,P106次/分,R24次/分,BP120/80mmHg,重病容,面色潮紅,精神疲憊,淺表淋巴結不腫大,咽充血,扁桃體不大,胸廓對稱,右側呼吸運動受限,右後下部叩之呈濁音,肝肺濁音界居右胸第六肋間,右下肺呼吸音消失,語顫減弱,可聞及細水泡音,心界不大,未聞及明顯雜音,肝脾未及,雙下肢不腫。

血常規示:WBC21.8×109/L,N87%,L10%。胸片:右肺第2肋間以下見有大片雲狀緻密陰影。超聲定位局麻下診斷性穿刺,胸水常規示:李凡他氏試驗(+),細胞數18000個/mm,分類:多核90%,單核10%,內緣為弧形向肺內突出,外緣緊貼胸壁。

西醫診斷:大葉性肺炎,伴漿液纖維性滲出性(包裹性)胸膜炎。

中醫診斷:飲留胸脅之懸飲。

處方:大戟1.1g芫花1.1g甘遂1.1g。1劑。共研為極細末,裝膠囊,以大棗10枚煎湯濃縮,分2次送服膠囊。

服上藥1劑後,腹瀉4次,稀水樣便,腹痛不顯,右肺底羅音明顯減少,呼吸音仍低,體溫已趨正常,咳減,痰少,苔黃膩,脈滑數。

續服上方半劑,自午後起改葶藶大棗瀉肺湯合千金葦莖湯出入:

冬瓜仁30g蘆根30g葶藶子10g魚腥草30g蒲公英30g全瓜蔞15g一見喜15g甘草10g。

繼進3劑,體溫已降至正常,咳痰胸痛均好轉。右下肺呼吸音仍低,濕羅音消失,舌質偏紅,苔薄膩,脈滑數。複查血象:WBC9.7×109/L,N:70%,L:28%。

原方加敗醬草30g、苡仁30g。再進4劑。

其後患者體溫一直正常,諸症逐步減輕,胸片複查示逐步吸收乃至完全吸收。

按:患者感受外邪,而見寒熱。繼之邪郁肺衛,水道失於通調,飲邪壅盛於里,留於胸脅,而成懸飲之變。水停氣阻,故胸脅作痛;肺不主氣,則氣短、咳促;邪郁化熱,故見高熱汗出,口乾粘而苦,便結,雖汗出,邪未祛,飲仍聚。舌紅苔黃厚,脈弦滑數為一派「懸飲」實熱證之象。水飲壅盛,隨氣攻竄,又於體格壯實之人,當以峻劑攻逐,一般化飲滲利之品恐難勝任。

《金匱要略》:「病懸飲者,十棗湯主之」,故用甘遂行經逐水濕;大戟泄臟腑水濕;芫花消胸脅伏飲。三葯同用,逐水飲,除積聚,消腫滿。但其藥性峻烈,易傷正氣,故以大棗10枚,益氣護胃,甘緩其毒。1劑後,得快利,邪去大半,病勢驟減,熱勢大退。再改葶藶大棗瀉肺湯、葦莖湯及薏苡附子敗醬散加減以清熱解毒、瀉肺利水收功。

(二)肺炎驗案(桂枝去芍藥加麻黃附子細辛湯合小青龍湯)

患者男性,43歲。主因「咳嗽2旬余」於2016年2月14日來診。緣於20多天前受涼感冒後出現咳嗽,夜重影響睡眠,伴喘息,咳痰清稀,自汗肢冷,同時有胃脘冷痛,偶有痙攣性痛,範圍直徑10cm。自服藿香正氣水無效。

此後,患者於春節期間反覆因受寒、飲酒、勞累後癥狀加重,徹夜咳喘,白痰,冷汗,脘腹冷痛,日間活動後咳嗽氣短,畏風。曾自服橘紅丸咳嗽中間緩解2天後再度反覆,胃脘冷痛癥狀嚼服附子理中液丸及熱敷後無緩解。2月14日查胸片示右下肺可見斑片狀陰影,血常規示:WBC14.1*109

/L,N 78%。CRP1.0mg/L(0-8mg/L)。

刻下:咳喘畏寒,活動及夜間加重,咳痰白稀,涕中帶血,脘冷,冷汗。納可,二便調。舌質紫暗,有齒痕,苔白膩;脈弦滑。肺部聽診呼吸音粗,未聞及乾濕性啰音。

西醫診斷:社區獲得性肺炎

中醫診斷:氣分喘咳

治以溫陽散寒,通利化飲

方擬桂枝去芍藥加麻黃附子細辛湯合小青龍湯加減:

桂枝15g,炙甘草10g,生薑15g,大棗15g,麻黃8g,淡附片15g,細辛6g,乾薑10g,五味子10g,法半夏15g,化橘紅15g,3付。

西藥莫西沙星0.4,Qd。

患者當晚服藥後,自覺脘腹發熱,咳喘若失,是夜安眠。此後脘腹不再冷痛,服藥亦無熱感, 3劑後,偶有咳嗽,少量痰,仍涕中帶血絲。無冷汗及脘冷,唯大便偏溏,完谷不化。

2月17日二診,舌淡紅,苔薄白,根偏膩,脈略弦。與香砂六君子善後:

党參10g,茯苓15g,炒白朮12g,炙甘草10g,化橘紅15g,法半夏10g,木香8g,砂仁10g。3付。

葯後諸症消失,肺部聽診未見異常。複查胸片示右下肺可見斑片狀陰影消失,右下肺紋理稍重。血常規:WBC 7.7*109 /L,N61.2%。CRP0mg/L。隨訪患者飲食恢復,體力增加。

按:本案患者青年男性,咳嗽夜重,氣短,胸片有斑片狀陰影,感染指標WBC升高。故肺炎診斷成立。

治療上以口服抗生素配合。患者曾服用附子理中丸,單純溫中健脾也不能有效控制癥狀。患者表裡同病,故需表裡雙解方能湊效。

考慮患者平素勞倦,近半年來體重下降約5kg,脾主肌肉四肢,過勞傷氣,故脾氣已虛。此次反覆感受風寒、飲酒後咳嗽,咳痰清稀,冷汗,「諸病水液,澄徹清冷,皆屬於寒」,患者舌質紫暗,是為寒象,脈弦滑,苔白膩,為寒濕的表現;脘冷肢冷為脾陽虛表現,畏風為表證未解。

自覺脘冷可誘發咳喘為水寒射肺,肺失宣降。脾主升,肺主降,脾肺功能失司,升降失調,上喘下痞。故病在太陽,陽明,太陰,法當溫中散寒,表裡雙解。

桂枝去芍藥加麻黃附子細辛湯出自《金匱要略·水氣病脈證並治第十四》第29條:氣分,心下堅,大如盤,邊如旋杯,水飲所作,桂枝去芍藥加麻黃附子細辛湯主之。本方是桂枝湯去苦酸微寒之芍藥,合助陽解表之麻黃附子細辛湯而成。專取辛甘發散,溫熱通陽之品於一爐,功搜溫陽散寒,化飲解凝,通陽利氣,宣肺解表。故陽虛感寒,風寒痹痛,肺氣失宜,水氣互結等所變生之諸疾。

小青龍湯出自《傷寒論》第40條:傷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氣,乾嘔發熱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滿,或喘者,小青龍湯主之。本案合用小青龍湯取患者脾肺本虛,若純用辛溫發散,恐耗傷肺氣,故佐以五味子斂肺止咳;半夏燥濕化痰,和胃降逆,炙甘草益氣健脾,化痰和胃,既可益氣和中,又能調和辛散酸收之品。

兩方合用,共奏溫陽散寒,宣肺解表,化飲解凝,健脾和胃之功。三劑葯後即癥狀十去八九,改香砂六君子湯益氣健脾,燥濕化痰。患者病程中出現涕中帶血,視為紅汗,葯後便溏,完谷不化,鼻塞明顯,為藥物調動自身調節機制,驅邪外出,肺合大腸之旨。

臨證時要善於抓主證,方證對應,有識證,辨證準確,遣方用藥,才能收到滿意的臨床療效。本案除患者服用莫西沙星外,並未使用一味常規所謂有抗菌抗病毒作用的中草藥,而是溫陽解表,既有效緩解癥狀,減輕患者痛苦,又調動人體自身免疫機制達到治癒肺炎的目的。

(三)COPD驗案(皂莢丸)

呂×,男 75歲。

主訴:因喘憋30年,加重4天。於2002年8月7日由急診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源性心臟病,慢性支氣管炎」收入院。

患者有30年的咳喘病史,秋冬多發,胸部CT:肺氣腫,慢性支氣管炎,肺大泡形成。長期反覆住院,診為:肺源性心臟病,心功能不全。

刻下症:患者呼吸困難,輕度體力活動可誘發喘憋加重,動則汗出,咳粘白痰,夜尿多。舌紅無苔,脈滑數。

曾用竹瀝水及西藥祛痰止咳藥,效果不顯著。

8月9日查房時見患者喘憋重,不能平卧,亦無力行走,痰粘不易咳出,口乾咽痛,大便正常,舌紅少苔,脈滑數。BP135/60mmHg,已持續半年不能行走,很少下床。

查房指示:加《金匱要略》皂莢丸,用皂莢500克委託同仁堂遵古法(颳去皮,酥炙,研細末,和蜜為丸如梧子大),加工成蜜丸,從9月23日起服用,每次3克,每日兩次。其他治療不變。

9月27日:喘息減輕,發作次數減少。咳痰量減少,較前容易咳出。共堅持服完500克皂莢製成的蜜丸,痰易咳出,喘憋明顯減輕,可扶輪椅行走50多米不需休息。

按:《金匱要略·肺痿肺癰咳嗽上氣病脈證治第七》第7條:咳逆上氣,時時唾濁,但坐不得眠,皂莢丸主之。

皂莢丸方:皂莢(八兩,颳去皮,用酥炙)

上一味,末之,蜜丸梧子大,以棗膏和湯服三丸,日三夜一服。

現代藥理實驗研究也證明皂莢有良好的祛痰作用,特別是在給葯後第一小時為最強,說明其有一定的速效作用。皂莢中所含的皂甙能刺激胃粘膜而反射地促進呼吸道粘液的分泌,從而產生祛痰作用。

服藥應根據患者體質,於3~6g之間掌握劑量(體弱者少用),兒童酌情用0.5~3g。皂莢有小毒,臨床應用毒性與劑量有關。藥典規定,單味內服1~1.5g(生用),以研末服用為主。

根據條文「咳逆上氣,時時吐濁,但坐不得眠,皂莢丸主之」的簡短描述來看,其主要適應症是咳嗽喘息,胸部憋滿,痰多粘稠如膠,咳唾不爽,但坐不得卧,大便難,苔膩及脈滑等,屬於「痰濁壅肺」的咳喘實證。上述以「咳、痰、喘」為中心的癥狀,在慢性阻塞性肺病中最為常見。

本案為一30餘年的慢支、肺氣腫、肺心病,常規治療仍不滿意時,輔以皂莢丸,能明顯改善「咳、痰、喘」,緩解癥狀。

(四)韋格納肉芽腫(wegener』sgranulomatosis)、肺膿腫驗案(大柴胡湯)

Nsah,男性,30歲,俄羅斯人

2009年4.19初診,主因「間斷髮熱3年,加重3周」來診。在俄羅斯,莫斯科,明確診斷為「韋格納肉芽腫」。

刻下見症:惡寒發熱,午後為甚,最高39-40℃,一般高於38℃,頭痛,咳嗽,痰多,稠黃,口苦,咽干,耳鳴,聽力減退,脈弦滑,苔黃膩質紅。

WBC17000,中性83%,尿常規:蛋白(++)

4.19初診處方:

柴胡20黃芩20半夏18党參20大棗20生薑20炙甘草12杏仁12麥冬15全瓜蔞30煅瓦楞子60

水煎服,5劑

4.24複診:服藥後3天體溫降至正常(37℃),夜間可安睡6-8小時,頭痛,咳痰,噁心,口苦均改善。胸片正側位顯示:右胸可見空洞液平。處方:

柴胡20黃芩20半夏18枳實20大棗20生薑20炙甘草12酒軍10金蕎麥100全瓜蔞30冬瓜仁15杏仁12

水煎服,5劑。

此後發熱無明顯反覆,回國鞏固。

按:韋格內肉芽腫可致多系統臟器受累,肺部可有空洞形成,常常並發細菌感染,形成肺膿腫。

中醫臨證與肺癰相符。《金匱要略·肺痿肺癰咳嗽上氣病脈證治第七》篇提及:「熱之所過,血之為凝滯,蓄結癰膿,吐如米粥。始萌可救,膿成則死。」

本案辨證少陽熱化,肺癰已成,以金蕎麥為治療肺癰首選葯。

(未完待續)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