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8月動工興建的青銅峽水利樞紐工程,結束寧夏兩千多年無壩引水的灌溉歷史。

青銅峽水利樞紐工程(新華網圖片)

青銅峽水利樞紐工程是黃河梯級第一期開發的大型水利工程之一,它以灌溉為主,兼有發電、防洪等綜合效益。

青銅峽水利樞紐工程(新華網圖片)

青銅峽水利樞紐工程是第一個五年計劃中的重點建設專案,工程運用寧夏人傳統治水經驗,堆築成總工程量達55.2萬立方米的「草土圍堰」,於1960年2月截流合龍,同年4月首次抬高水位引水入渠灌溉。

青銅峽水利樞紐工程(新華網圖片)

77歲的李常1960年4月從河北保定來到寧夏,是攔河大壩建設者之一。「那時施工很辛苦,我最多時72小時沒出工地。就算平時,下午四點鐘下班還得開荒種地,晚上八、九點才能收工回去。」他回憶說。

青銅峽水利樞紐工程(新華網圖片)

「大壩建起來真不容易,全靠肩挑背扛。」李常說,當時最先進的設備是兩臺承重20多噸的軌道吊車和一些小礦車、汽車,剩下的全是架子車。為了不耽誤進度,工人每天要從五公里外的青銅峽水泥廠,扛三袋百斤重的水泥到工地。

1958年10月,青年在青銅峽工地上工作。(新華網資料圖片)

雖然艱難困苦,機械和物資匱乏,但工程建設者沒有被打倒。1967年12月,第一臺機組發電;1978年12月,8臺機組全部投產發電,總裝機容量27.2萬千瓦﹔1995年利用河西總幹渠的灌溉補水,擴建裝機容量3萬千瓦的9號機組。

1974年的青銅峽水利樞紐工程(新華網資料圖片)

青銅峽水利樞紐工程在寧夏的工農業生產建設和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60年來寧夏引黃灌區面積逐步發展,至今已達650多萬畝。從1967年首臺機組投產發電至今,已累計發電400多億千瓦時。

工作人員在工程控制室當值。(新華網圖片)

李常退休25年,小女兒接了班。這位老人仍住在水電廠的家屬區,安享晚年。「每天看着水電廠,就很有成就感,這裏有我們的一份功勞。」他說。

青銅峽水利樞紐工程(新華網圖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