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問題嚴重缺乏解析,但是可以看出來題主是個懂歷史的人!羅馬尼亞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對協約國和同盟國都有著深刻的矛盾,不僅是領土問題還包括政治和領導層問題。它的角色很像義大利,但比義大利複雜的多。

(一戰時期的羅馬尼亞軍隊)

羅馬尼亞在一戰時期還是個農業國,僅有的採礦業和石油開採業也都被外國資本壟斷,德皇威廉二世對這個國家十分放心,原因是德國資本控制著它的經濟命脈,同時羅馬尼亞皇帝斐迪南一世也是霍亨索倫家族一員,他不太可能對自己的血親動刀槍,至少會保持中立。(一戰時期的羅馬尼亞和它分別位於兩大陣營的2個目標,很意外的是它竟然都得到了)

1882年義大利在維也納與德奧簽署加入同盟國協約,第二年羅馬尼亞也簽署了類似的條約。羅馬尼亞之所以在一開始和德奧走得比較近有三方面原因。在軍事上羅馬尼亞軍官大多是德國的學生,有著對德國的強烈崇拜,他們傾向於加入同盟國。

(羅馬尼亞軍官)

在經濟上,羅馬尼亞賴以為生的石油有30%的投資屬於德國資本,一戰開始後它90%以上的出口是到德國和奧地利的。採礦業和農業市場也都面向德國,經濟受制於人自然就不敢背離他。最後在領土問題上,雖然羅馬尼亞對奧匈帝國境內的「特蘭西瓦尼亞」垂涎三尺,但是對沙俄控制的「比薩拉比亞」同樣夢寐以求。因此,羅馬尼亞對協約國和同盟國兩個陣營都有野心。

(比薩拉比亞在1877年克里米亞戰爭之後,被沙俄強行奪走,這是羅馬尼亞人的痛,雖然沙皇幫他奪取了多布羅加也不能消除羅馬尼亞人的仇恨)

即便是羅馬尼亞王室的態度也不是統一的。在斐迪南一世之前的卡洛爾一世傾向於加入協約國,因為他在位時間長達48年,更多地領教了沙俄的強大,他和那些主張聯合德奧奪取比薩拉比亞的軍官正好相反,對新興的德國沒什麼感覺,反而對經常欺負自己沙俄畏懼三分。再加上它的妻子是沙皇的女兒、維多利亞女王的孫女,這更加堅定了他加入協約國的決心。

(卡洛爾一世的妻子很漂亮,枕頭風也吹的非常好,老國王傾向於加入協約國)

但是,當時的羅馬尼亞首相「布拉蒂亞努」更加老奸巨猾,在他眼裡沒有什麼家族情感和歷史包袱,它只會根據時機選擇最有利於羅馬尼亞的政治路線。在1816年8月正式對德奧宣戰前這位首長不理會老國王加入協約國主張,他認為羅馬尼亞沒有準備好,時機也不對,加入任何一方都是找死。

(保加利亞和奧匈帝國以及佔領了外喀爾巴阡山脈的德國,對羅馬尼亞三面包圍)

1816年8月,首相布拉蒂亞努在經過一系列準備並獲得協約國的大量援助與輔助行動後,才決定向德奧宣戰!但其實上,沙俄距離崩潰不遠、英法又在法國現場陷入僵持,這個時候加入協約國也不算明智,以當時羅馬尼亞的軍事實力也完全不足以和德奧抗衡!果不其然,參戰不到6個月羅馬尼亞就被德奧佔領了!

(卡洛爾一世的死幫了威廉二世,但是當時的羅馬尼亞掌握實權的是首相,威廉二世到底是個長不大的孩子)

羅馬尼亞的首相布拉蒂亞努足夠老奸巨猾,他政治玩的好卻絲毫不懂軍事。在他眼裡1916年德奧山窮水盡根本經不起羅馬尼亞的突然襲擊,奧匈帝國的「蘭西瓦尼亞」是羅馬尼亞人聚集區,面積更大更發達是遠比比薩拉比亞更好的目標,因此下定決心打破中立參加協約國。

(羅馬尼亞戰役前期的攻勢,很明顯羅馬尼亞兩面受敵)

但是他沒看到協約國已經無力繼續在正面戰場發動進攻,根本不能策應自己的軍事行動,再加上羅馬尼亞軍隊真的太差勁了。

(羅馬尼亞戰術老套、裝備低劣根本擋不住德奧聯絡的一次衝擊)

本文篇幅有限,想要了解更多戰爭歷史和軍事裝備的軍迷,請關注本號後續更新。本號將為你講述一戰時期羅馬尼亞的軍事力量組成和裝備情況,以及他的對手德奧為什麼能在幾個月里滅了它。


  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第一次世界大戰。一戰爆發的導火線是1914年6月28日奧匈帝國的皇儲斐迪南大公遇刺事件,以1918年11月德國投降為結束標誌。主要參戰國分同盟國與協約國兩個陣營。同盟國主要有德國、奧匈帝國、奧斯曼帝國和保加利亞。協約國主要有英國、法國、俄國與美國。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原因有這幾個方面:一個原因是同盟國與協約國集團之間的矛盾日益凸顯,另一方面的原因則是這一時期內歐洲各個帝國主義國家之間在政治與經濟發展的不平衡;世界霸權和海外殖民地的爭奪也加劇了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

  我們再來看一下羅馬尼亞。羅馬尼亞位於巴爾幹半島。這個地區曾經爆發過多次的戰爭,主要的因素在於領土的爭奪。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之前,羅馬尼亞就與同盟國的奧匈帝國在領土上存在爭端,起因則是在奧匈帝國統治下的特蘭西瓦尼亞等地區,由於受到貴族階層長期對混居在此的羅馬尼亞人在政治上打壓。因此,一部分以羅馬尼亞語為母語的人們渴望脫離奧匈帝國,併入已經獨立的羅馬尼亞王國。同時,羅馬尼亞也與同盟國的保加利亞存在多布羅加地區也存在爭端。雖然羅馬尼亞與同時協約國的俄國在領土上有矛盾,但是有兩個敵人在同盟國里,羅馬尼亞也需要權衡一下利弊。

  但是,一戰剛開始的幾年裡羅馬尼亞並沒有參與到戰爭中,而是保持著中立。而是當俄國在東線取得勝利後,羅馬尼亞才加入了協約國並向同盟國奧匈帝國宣戰。


羅馬尼亞在一戰前和奧匈帝國矛盾比較大,所以在一戰中參加了協約國。當然,羅馬尼亞在戰後所獲不菲,獲得來自奧匈帝國大片領土。

一戰前奧匈帝國的國境,以及戰後羅馬尼亞地圖。奧匈帝國西南部被劃入了羅馬尼亞。

這個地圖可能更清楚,紅圈中黃色的部分是戰前的羅馬尼亞。

這是現在的羅馬尼亞,其勢力跨越了特蘭西瓦尼亞高原,進入了多瑙河平原。


第一次世界大戰,本質上說,是帝國主義重新劃分殖民地,建立國際新秩序而導致的戰爭。

羅馬尼亞本質上也是被奴役的國家,因此,對於參戰,羅馬尼亞會選擇傾向對自己獨立有利的陣營。

同盟國裡面的奧匈帝國,對羅馬尼亞虎視眈眈,因此,羅馬尼亞有必要考慮參加協約國,來打擊自己的敵人。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