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視相片

她的名字非常悠靜,或許是太靜了,鮑起靜這個名字,要直到演戲很多年後,始能以動擾靜。從三十多歲起,鮑起靜就是「媽媽專業戶」,很多人活著的樣貌,是被生活逼出來的,但鮑起靜的樣子,是在戲裡活出來的。

長相是和煦溫暖慈母樣,多年來戲路也被定調於此,素素樸樸,不露花巧,在港片裡演過張學友、劉德華、郭富城和周星馳等天王的媽。鮑起靜首次在臺灣演電影,《生生》裡她是個奶奶也是個媽媽,戲中醫生說她活不過百日,她偏要活出死線之前的生趣。

而鮑起靜自己,演了大半生戲,拿下影后,戲路愈來愈廣半生瓜不怎麼苦了,已被煉成繞指柔。

苦澀都平淡 鮑起靜

1949年7月20日生,香港人。弟弟是得到奧斯卡最佳攝影獎的鮑德熹。鮑起靜早年在長城電影公司當演員,後於亞洲電視演出多部電視劇。2009年,鮑起靜以電影《天水圍的日與夜》獲得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主角獎。與先生方平相戀於拍《白髮魔女傳》時,結婚至今38年。主演的《生生》於8月31日上映。

鮑起靜很愛笑,對於提問,不論這問題是苦的鹹的淡的或是有點趣味的,她總是先以笑聲迎接,再來纔是回答。都說苦瓜是活過半生才能體會的味,苦中藏清,清中透甘,而她的笑聲,約莫是捱過苦了,什麼都可以有所興味的回甘。

鮑起靜總是演眾生裡的眾生,今年69歲,當人生往暮色裡去,浸膚該是夜涼如水,但偏偏日常瑣事總有其燥其熱,由她來演,冷與熱恰到好處,觸及心上也有了可親的溫度。

眾生暮色 冷熱剛好的溫暖

眾生可以詮釋得清寂。但鮑起靜是自然,自自然然到了極致,也是一種風格,讓她拿下香港金像獎影后的作品是《天水圍的日與夜》,她演一個超市裡的水果女工,當她每日下班後與兒子喫飯時,不去想生活裡的深意,生活反倒有了奧祕。

她怎麼評價自己在《生生》裡的演出呢?戲裡,她演的莉莉奶奶自知不久人世,當起網紅,去跳舞、打撞球⋯非把日子過得綺麗不可。這的確是必須誇張的角色,記得第一次看完電影後,鮑起靜覺得自己不夠好,影后有點懊惱但還是笑了起來,「我就覺得,我自己還可以再放鬆一點,還可以再從容一點,沒有《天水圍》那麼坦然。」

檢視相片
鮑起靜在《生生》裡演網紅奶奶,片中她與男孩生生,都在學習死亡這個課題。(華映提供)

「放鬆就是完全忘記自己的感覺。《天水圍》我是連坐著都放鬆。大家以為你很有經驗啦,其實不是的,每一個角色都有各個層面的挑戰。」演生活也是大有學問的。當生活可能樣貌相似到,你連回憶前一天晚飯喫了什麼都會斷片,生活怎麼過怎麼演,在人生不得不往時間退讓時,她是更有體悟的。

「莉莉奶奶對於生活的態度,對於家人的態度,她是非常的豁達,很樂觀的精神去對待。我相信她也是從艱難的日子過來,到年紀那麼大時,還是開著計程車,靠自己的努力去生存。她一個人,不要增加女兒的負擔⋯」感受是複雜的,即使鮑起靜為人直率快樂,能帶來一陣溫暖輕輕拂過靈魂表層,然而,對愛笑的鮑起靜來說,難演的正是快樂,她不是一個眼前只有花朵的人,演慣了挾抱以各種氣味的苦澀,甚至是有些蠻橫、不得不的苦澀。

檢視相片
演出《生生》後,鮑起靜對死亡的想法是通透一點,雖然不可能不怕!「但要好好安排。要說的話,也該在我們還在的時候,先說。」

演媽媽的苦。比如《肥貓正傳》裡她如何拉拔一個弱智的孩子自立,比如她說起《天水圍》裡那一個單親媽媽又身為勞動階級的苦:「但我們不以苦為苦,所有的苦都是很平淡的,生活就是這樣,每一個人的生活都是在苦裡頭,慢慢掙脫、成長。」

其實苦澀的花亦會靜靜開展,是半生才能領略的滋味。

演活勞工 觸動靈魂的角色

為什麼鮑起靜演起勞動階級特別傳神?原來父親鮑方是左派演員,鮑起靜在17歲也進入左派的「長鳳新電影訓練班」,學的不是當明星。她說,「那時是讓我們接觸社會各個階層的人。我很珍惜我曾經在紡織工廠裡待了3個月,雖然8小時都是體力活,好累好累。」在工廠的粗紗間,鮑起靜練到可以借力使力,把紗筒踢上架;到味精廠,學怎麼把粉倒入包裝盒;也曾到報館實習⋯

檢視相片
《天水圍的日與夜》,讓鮑起靜以自然樸實的演技拿下香港金像獎影后。

所以演出《天水圍》時,即使她是第一次到超級市場剖榴槤、包蘋果,「但因為我之前的學習,立刻可以瞭解這生活是怎麼樣。我覺得演員就是一個靈魂的工作吧,希望我演的角色能夠反映到社會每一個階層,能夠為觀眾帶來靈魂上的觸動。」


更多鏡週刊報導
影后吩咐女兒送她去老人院 感慨「不肯放手比鬼還可怕」
找發哥當跑步教練 69歲鮑起靜被要求學香港小姐
分離戲哭不停 鮑起靜笑不出來戲份遭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