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Aries John

编辑/Rungazeu

现代人由于工作时间仍然过长,且没有加班费补助,外加额外的许多临时工作加入,使得身心都处于一种紧绷的压力状态,一开始我们会警觉到压力,是来自于身体的反应,例如肠胃不适、自律神经失调等,造成身体上的显著征状,接著人们会试著抵抗压力,寻求压力的出口,但现代人绝对不是用解决压力源,如减少过劳工作、降低在焦虑环境中生活、自我调适压力评估等来减轻压力负担,而是想要寻求另一种建构下的纾压管道,例如运动,这个全球性健康的现代人品牌。

当代传播媒介当中我们大量的吸收到「运动=健康」的广告,大型跨国企业不断的在行销与宣传上对我们大量洗脑,作为一个现代公民一定要规律的运动,否则那些过于营养的聚积就会无法消散,迫使我们要开始运动,只是运动这件原本就是人类应该作的事情,怎么突然变成一种可以贩卖的概念,而且非得使用器材辅助才能完成呢?

人类原本早期的运动是为了抵御外敌的一种自我防卫训练,在部族社会时人人几乎为了生存都拥有体操的基本能力,在农业社会中的劳动,广义上也是一种体育活动,人们的死亡、疾病,不会是因为肉体缺乏劳动所造成,而是来自不可抵御的疾病,只是当现代社会医疗发达之后,医疗体系不断的延长人的寿命,却无法保证病患的生活品质,于是就把衰老与疾病的产生,归罪于早年生活的习惯,大多数的习惯都被标签化,如饮酒、抽烟、缺乏运动、久坐等,似乎这些行为会直接连结到老年时的病痛状况,迫使现代人在「健康」概念上作出相应的行为,如戒烟、戒酒、运动来应对,以免自己的未来生活会过得比较不好,同时也是对于长寿的理所当然期待。

只是同时间现代生活的人们,彼此的疏离跟支持已经骤然降低,在朋友的关系维持跟人际关系品质都在急速下滑,好像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需要如此紧密,个体化的个人生活也可以维持生命,但疏离的个人对于社会的反应不大,只关注在自己范围的事物,也会造成在缺少他者支持下的死亡率提高(Kaplan et al.,1994),使得生活受到一定的影响。

不过对于建立关系的「懒惰」与「缺乏动力」也是现代人在个体竞争与积极发展个人的概念底下产生的,对于自身我们可以不断的「追求卓越」来成长,不过对于他者关系的维持,则是同样落入经济评估因素当中,如果对自己没有好处,则不愿意建立关系,越发独立的个人被认为是「成熟的」,相较于其他不断寻求社会支持的个体。

减少压力有一个很重要的元素是在于减少负向情绪的增加,才可以让生物性的slgA抗体分泌增加(高压力会使得此抗体分泌减少),来增加自己对于致病型细菌的抵抗能力,只是对于负向情绪的认知,又会回到心理因素上,我们对于事物的认知是如何建构的,有时我们可以忍气吞声,对于某些已经让自己本身不爽的事情被压抑住,只是虽然在表面上我们忽略了这个愤怒与不安感,不过身体却不会对此失认,过度的聚积反而会造成身体的潜在反应,刺激交感神经的活性,使人体不断在处于压力系统被唤起跟紧急的状态,久而久之身体就会过于疲倦。

运动这件事情已经不像过去那样单纯与自发,人们思维中的运动可能必须要有好的器材辅助,虽然这件事情在前述当中假定是跨国运动公司进行的媒体广告效果,但对于已经习以为常的现代人,这似乎就是一种真实,我们必须要上健身房跑步才是运动,在外面跑步也必须拥有好的慢跑鞋跟舒适的衣服应对,也要找健身教练训练标准的姿势,以免造成运动伤害,这才是人们心中的完美运动形象。只是上健身房需要缴费,对于贫穷的现代人可能是一笔不小的支出,加上自己天性怠惰,不太可能因为缴费了就规律报到,因此转换投资标的,变成投资在偶尔一次性的大型路跑,或是投资一台可以让你想骑的时候就去骑的脚踏车,来创造最有效率的运动方式。

城市公民生活的休闲狭隘性大家都知道,其中近年来自行车运动的流行,公共自行车道的大规模建立,使得自行车运动蔚为风潮,但同时自主慢跑也可以在脚踏车道上运行,所以也有一群人是在慢跑运动中获取「健康」,但能够长期维持这样规律运动的毕竟是少数,大多数被工作、课业、疾病绑架的现代人,并没有很多的时间去从事这些需要高时间成本的规律运动,因此近年来大型路跑活动就提供了这样的机会,让这些平日不运动的人们,可以在集体督促当中获得一种团体的感受,同时解决个人与社会的疏离以及在运动上的向往,可以说是很方便又划算的活动。

在集体路跑当中,各活动主办人规划了许多不同市场区隔的产品提供大家选择,力求多元化与独特性,作为最大的产品卖点,同时绑住周边商品作为报名费的一部分,使得大多数人为了这种集体欢愉而买单,在假日的狂奔当中找到与自己建立亲密的短暂感受,认为在短时间之内突破自己身体极限,可以让长期以来被荼毒的身体产生疗愈的作用,在短暂的消费与摄像当中获得自己存在的满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