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北京開出2012年 兩岸政治對話時間表

(2009-11-03)

fieldset {width: 309px;border: 1px solid #990000;}legend {font-family: Arial,"宋體";font-size: 12px;font-weight: bold;color: #990000;}● 吳佳蓓 台北

  兩岸推動《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談判前期工作的同時,再傳北京開出2012年兩岸政治對話的時間表。

  據台灣媒體消息指,北京方面希望透過日後順利簽署ECFA及《金融監理合作備忘錄》(MOU)為合作基礎,在馬英九結束第一任總統任期前,商簽《兩岸和平協議備忘錄》,作為推動兩岸政治協商議題的初級對話。

  台灣學者認為2012年兩岸政治協商將無可避免,中共拋出商簽和平協議備忘錄,顯示對岸考量台灣內部環境而作的務實考量,希望在中共總書記胡錦濤卸任前,踏出簽署和平協議的重要步驟,但在尚未創造及醞釀出有利的環境前,台灣方面目前推動的困難度仍然高了些。

  《中國時報》近日引述中共對台決策官員消息指,北京認為簽署兩岸和平協議是兩岸領導人政策談話的共識,也理解兩岸激活政治談判的複雜性與困難度,且深刻體會台灣總統民選的特性,因此北京期望在馬政府卸任前,雙方適時激活兩岸和平協議政治議題的初期商談,並商簽《備忘錄》或《兩岸和平架構協議》。

  報道也指稱,雖然政治議題未能提上兩岸談判的議程,但北京方面認為馬英九上台以來,兩岸已累積不少政治對話的基礎與實務經驗。今年五月台灣以觀察員身份應邀參加世界衛生大會(WHA),即是兩岸當局透過核心幕僚協商所達致的安排,這協商經驗有助激活政治談判的先期接觸。

  就在馬英九正式接掌國民黨黨魁之際,香港《明報》更早一步指出,中共曾評估在2011年辛亥革命一百周年、中華民國建國一百周年的難得契機,聯合兩岸最高領導人共襄盛舉,以此促成馬胡(馬英九及胡錦濤)非正式會晤,作為政治協商的起點。

  淡江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教授王高成認為,這是胡錦濤追求2012年卸任前,期望達成簽署和平協議企圖心的重要步驟,也顯示中共理解台灣內部環境具有一定困難度的兩全其美的作法。

  王高成向本報指出,所謂《兩岸和平協議備忘錄》將不是正式的和平協議,而是雙邊就此議題達成諒解,將共識訴諸文字寫在裡面,成為達成和平協議的初步工作。

  馬英九主導的兩岸關係發展才一年多,台灣民眾有部分反應兩岸發展速度過快,但也有民眾樂見發展。王高成認為,也由於兩岸剛有些進展,「但具體如ECFA、MOU尚未簽定,邁向政治議題的環境還沒被創造出來」,更何況和平協議屬於高度政治性議題,民進黨一定會做強烈反對的表態,台灣「現況的可行性困難度高一點」,未來的兩項經貿合作協議若順利簽定,讓民眾感受兩岸發展對台灣確實有利及中共的善意,才有助馬政府推動政治對話的可行性。淡江大學大陸研究所所長張五嶽在近日發表論文指出,雖然台灣主力放在先經濟後政治,但胡錦濤與馬英九各有卸任及尋求連任壓力,雙方將無法迴避政治性議題談判。

  張五嶽認為,大陸有意加強對台政治性議題的討論,但台灣現階段民意卻不這麼想,因為兩岸都對「和平發展」有共識,卻對「和平統一」無交集、兩岸協商以「九二共識」為基礎有共識,但對「一個中國」無交集、台灣希望大陸先撤飛彈,但大陸卻認為有共識才能撤,雙方要達成共識,顯然有一大段距離要努力。

  相較於對岸的積極性,台灣方面依舊堅持先經濟、後政治的順序不變。

  馬英九兩周前接受路透社專訪時表示,不排除有朝一日與大陸領導人會面的可能性,但暫時沒有時間表,而眼前有太多經濟問題要處理。對於兩岸和平協議的談判條件,馬英九堅持主張中共應撤除對台的導彈,才能進行兩岸和談。

  台灣陸委會強調,辛亥革命百年活動屬慶典活動及感佩革命先烈精神的意涵,不能以此解釋兩岸將會進行政治談判,兩岸政治對話仍得以既有的制度化協商為主。

  較早前,台灣當局倚賴的重要智庫、亞太和平研究基金會提出兩岸政治對話三條件:簽署ECFA及MOU、台灣內部形成共識、並需取得美日等國支持。《中國時報》引述大陸智庫學者說法,認為三條件的最末一項要素,違背北京當局處理對台原則,北京對此深感不妥,並視為馬團隊頻頻製造困擾的發言,顯示兩岸互信不夠。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