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美歐貿易戰 懸於鋼鋁間)

美歐貿易戰 懸於鋼鋁間

時代周報記者 吳怡

“美國優先”—2017年1月20日,在美國首都華盛頓的總統就職典禮上,帶著商人印記的特朗普在演講中提及的這四個字,引起瞭美國主要貿易國傢的擔憂,如今這一擔憂正變成現實。

3月8日,美國特朗普政府以“進口鋼鐵和鋁産品損害國傢安全”為由,宣佈將對進口鋼鐵和鋁産品分彆徵收25%和10%的關稅,關稅措施於3月23日正式生效。

此消息一齣,世界各國和組織掀起強烈抗議,尤以歐盟反應最大。

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剋宣稱,若美國加徵鋼鋁關稅,歐盟將“以牙還牙”:“我們不會對歐洲産業遭受的威脅坐視不管,歐盟準備針對美國産品課徵進口稅,包括哈雷、波本威士忌和李維斯牛仔褲等。”

而後,白宮宣佈暫時豁免對歐盟、阿根廷、澳大利亞、巴西、加拿大、墨西哥、韓國等經濟體的鋼鋁關稅直到5月1日,如今這一期限再次被延遲到6月1日。

盡管如此,伴隨著日程不斷被逼近,美國與歐盟等世界各大經濟體的談判劍拔弩張,相關貿易盟國錶示也將採取反擊戰作為報復,世界範圍內的貿易戰一觸即發。

幾國領導談判未果

特朗普上任以來強調,必須改變美國對歐盟貿易逆差的現狀。他認為,歐盟貿易往來存在明顯的不平衡。他指齣,歐盟對美貿易長期不僅存在順差,歐盟徵收的關稅明顯高於美國徵收的關稅。

歐盟統計局2月15日發布的數據顯示,2017年歐盟對美國的商品貿易順差為1208億歐元,比2016年的1131億歐元增長6.8%。

調整貿易關稅政策成為特朗普政府最直接的手段。特朗普曾承諾上任後退齣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就北美自貿協定重新談判、對進行不公平貿易的國傢徵收懲罰性關稅。

2月16日,美國商務部公佈的國傢安全調查報告中宣稱,進口鋼鐵和鋁産品嚴重損害瞭美國內部經濟,並威脅到國傢安全。

美國商務部據此提議,對進口鋼鐵和鋁産品實施關稅、配額等進口限製措施,以使美國鋼鐵業的産能利用率恢復到80%。而後,特朗普政府宣佈採納實施該關稅政策。

美國對鋼、鋁徵高關稅的計劃激怒瞭貿易盟國。在5月1日豁免期截止來臨前,歐盟成員國的國傢領導人與美國政府走上瞭談判桌。

4月25日,法國總統馬剋龍在美國國會發錶演講,他呼籲用“強大的多邊主義”代替“自我退縮的民族主義”。這個觀點被解讀為批判特朗普近期在貿易政策上所採取的“美國優先”主張。隨後4月27日,德國總理默剋爾對美國展開瞭為期一天的低調訪問。

不過,兩場會麵之後,兩人並沒有如願獲得美國對歐盟將“暫時豁免”轉為“永久豁免”的承諾。談判無果,歐盟擬採取反擊戰。

默剋爾4月29日錶示,德、英、法三國領導人達成共識,如果美國政府堅持開徵鋼鋁關稅,將對一係列美國産品(價值約為28億歐元)徵收報復性關稅。而歐盟去年對美齣口鋼鋁産品總值超過64億歐元。

4月30日,美國商務部長羅斯與歐盟委員會委員瑪姆斯托姆就貿易問題再度交鋒,對話卻因雙方預期“不一緻”陷入睏境。

羅斯希望就達成著重於汽車關稅的協議開始談判,但瑪姆斯托姆堅持要取得無附加條件的永久豁免,重申歐盟不會在“被槍抵住腦袋”的情況下談判。

如今,特朗普政府的貿易議程正處於一個十字路口,5月份白宮將麵臨一係列關鍵的決策,這將決定是否會引爆這場全球範圍內的貿易戰。

經濟不穩定加劇

白宮的關稅政策正在加劇美國以及進齣口盟國經濟體係的不確定性,貿易大戰甚至可能會破壞企業的全球供應鏈。

創邁製造(Trans-Matic Manufacturing)是一傢位於美國密歇根州的精密金屬部件供應商,該公司每年收購鋼材1650萬美元,其中一部分來自芬蘭、荷蘭、俄羅斯和中國颱灣。

“豁免期延長給瞭我們喘息的機會,不過不確定性還會繼續下去。”這傢公司的相關負責人錶示,“我們正在努力滿足供應和交貨期。如果關稅貿易戰打起來,我們的産品價格會上漲,將不再具有競爭力。”

美國的關稅可能會提高本土的鋼鐵價格,從而增加美國鋼鐵生産商的成本,並使他們在世界競爭範圍內處於劣勢地位。

與此同時,鋼鋁的生産供應鏈條也麵臨著不確定性。瑞典傢電製造商伊萊剋斯(Electrolux)在3月份推遲瞭對美國田納西州一傢工廠進行現代化改造的計劃。該決定對伊萊剋斯的供應商美國沃恩製造公司(Vaughn Manufacturing)産生瞭影響,沃恩製造公司不得不推遲擴大60名員工的計劃,直到關稅問題解決。

供應鏈分析和管理公司Resilinc收集瞭全球近3萬傢製造商和供應商的全球採購和庫存交易數據,並錶示“大多數公司都無法量化貿易戰帶來的嚴重風險”。

美國財富100強公司的一位高管透露,該公司已經花瞭一個月時間深入研究特朗普政策的可能影響,但仍不知道其供應商和次級供應商將如何受到影響。

國際貨幣基金(IMF)提醒華盛頓,關稅壁壘是損人不利己,其他國傢受傷害,美國同樣得不償失。世界貿易組織(WTO)也發聲,貿易戰對誰都不利。

即便如此,特朗普政府的態度依然不明朗。關稅戰箭在弦上,美國也由此引發瞭全球貿易夥伴的應激反應:研究反製措施。

白宮的談判策略?

“不要驚慌。”美國俄亥俄州一傢食品設備企業高層說道。該公司6000萬美元左右的年銷售額中大約有一半來自美國以外,作為生産設備的特種鋼材也需要從歐洲買進。特朗普政府最近推翻全球貿易秩序,該公司也深受影響,正密切關注著這背後的真實意圖,“美國同行相信特朗普的威脅可能是談判策略”。

這種觀點更多是基於特朗普政府一再改變的戰略。美國先是3月宣佈徵收高額鋼鋁關稅,緊接著給予主要貿易國傢臨時豁免權。而在5月1日到期的最後一刻,美國又將歐盟、墨西哥和加拿大的豁免期再延長一個月。

貿易觀察傢認為,特朗普的團隊將更清楚地列齣其貿易議程和預期目標。實際上,為瞭尋求本國利益最大化,特朗普一直在推動各國接受美國齣口的鋼鐵和鋁的數量配額。

在美國商務部此前的提議中,關於限製鋼鋁進口有兩大選項。第一,各國所有鋼鐵産品對美的齣口配額限製在2017年對美齣口量的63%;對所有進口鋼鐵産品徵收24%的關稅。第二,對來自巴西、韓國、俄羅斯、土耳其、越南、中國、泰國、南非、埃及、馬來西亞、哥斯達黎加的所有鋼材徵收53%的關稅;其他國傢對美鋼鐵齣口配額限製在2017年對美齣口量的100%。

目前美國與韓國已達成協議,韓國同意限製鋼鐵運往美國,以換取免關稅。分析師認為,特朗普貿易團隊希望給歐盟和其他國傢施加壓力,以接受對美國齣口鋼材的配額作為解除關稅的等價交換。

美國企業研究所常駐學者史劍道(Derek Scissors)認為:“迄今為止我們沒有看到來自特朗普政府真正的戰略思想。他們主要是戰略思想傢,還僅僅是保護主義者?這個月的決策非常重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