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威斯特伐利亞體系建立以來,一個個國際體系幾乎都是由實力強大的大國所塑造,二戰後建立的聯合國,設立了5個常任理事國,常任理事國擁有一票否決權,這恰是對大國塑造國際關係予以國際法上的承認,同時也在強調在全球聯繫空前緊密的當代,大國也擔負著更多的責任和義務。然而大國本身卻不可能不以自身的國家利益為前提,這樣某些大國的行動有時在一定程度上就會背離對某些普世價值的追求,甚至背離公平與正義。當這些情況發生的時候,受到傷害的往往是國際舞台上的小角色,即弱小國家或地區。

  東帝汶位於印尼努沙登拉加群島的帝汶島東部,大約在澳大利亞以北600千米處,由多個部族組成,使用30多種語言。16世紀以前,帝汶島曾先後由以蘇門答臘中心的室利佛逝王國和以爪哇為中心的滿者伯夷王國統治。16世紀初,葡萄牙殖民者來到帝汶島。1613年,荷蘭勢力侵入,並於1651年佔領了帝汶島西部的庫旁,從此兩個殖民帝國之間進行了持久地爭奪。1859年葡萄牙與荷蘭簽訂協議,瓜分了帝汶島,荷蘭控制的西部稱為西帝汶,葡萄牙控制的東部稱為東帝汶。二戰爆發後,1942年日本出兵帝汶島。1943年以澳大利亞、荷蘭為首的盟軍戰敗,日本統治了帝汶島,直到1945年8月日本戰敗投降。日本撤出後,荷蘭和葡萄牙勢力又捲土重來,但是荷蘭的勢力被很快就被印尼的革命力量所驅逐。經過 1945-1949年的頑強鬥爭,印尼終於獲得了真正的獨立,西帝汶也成為了印尼的一部分,東帝汶則繼續由葡萄牙控制。1951年,葡萄牙把東帝汶定為海外省,想要長久統治下去。

  東帝汶原本是由一系列相互獨立、自治的部族組成的,每一個部族內部通過聯姻方式建立起血緣聯繫。每一個部族由一位部族首領管理,部族首領之下按照血統進行等級制排列。共有 30 余種方言,各個部族之間語言多不相同,再加上不同部族間不同的泛神崇拜,更加強化了部族間的差異與矛盾。而葡萄牙殖民者的到來不僅沒有彌合部族間的嫌隙,甚至加劇了部族間的矛盾。葡萄牙從殖民之初就將目標放在獲取經濟利益上。來到東帝汶,它只是專註於能帶來高額利潤的香料和檀香貿易。葡萄牙政府在東帝汶建立起殖民據點,利用東帝汶多部族之間的矛盾,採取拉攏一方、打壓另一方的辦法來強化統治,這種方法不僅沒有動搖東帝汶久已存在的社會結構,還激化了一些部族間的矛盾。

  19世紀下半期,葡萄牙殖民政府為了促進殖民地經濟的發展,將東帝汶劃分為11個行政區,每個行政區設立一個殖民機構,由葡萄牙官員管理。但是在實際運作中,這些官員為了便於管理、緩和矛盾,往往需要與當地的部族首領進行合作。20世紀初,葡萄牙殖民者引入了人頭稅制度,停止人們向部族首領納貢,轉而將賦稅的一部分發放給部族首領,這樣從表面上將部族首領納入了殖民政府的管理系統。殖民政府又進一步將行政區劃分為次行政區,次行政區以下又劃分為鄉、村,長官都由殖民政府任命。但是由於一些次行政區與部族重合,許多部族首領也就直接轉化為次行政區長官。其他那些次行政區,長官由效忠殖民政府的人員擔任而不是由部族首領擔任的,部族首領的權力也並未喪失,只是由官方認可的權力變成了非官方的權力,人們依然依附於部族首領。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鄉、村等層次。新的管理系統只不過是嵌入舊有的結構之中,並未能觸動原有結構使其發生根本改變。

  1961年到1974年,葡屬殖民地安哥拉、維德角、莫三比克的獨立運動接連不斷,弄得葡萄牙捉襟見肘。與此同時,葡萄牙的內政也面臨種種困難,經濟問題嚴重,導致1974年4月25日武裝政變,新政府上台後,宣布支持殖民地的自決權。1974年8月3日葡政府向聯合國秘書處遞交備忘錄,宣稱全面與聯合國合作,承認東帝汶的非自治領地地位,承認其有自主管理權。

  一些東帝汶精英分子看到了曙光,一些政黨迅速組建起來。1974年5月11日東帝汶mz聯盟建立,主張在葡萄牙的旗幟下,逐漸實現自治。5月20日,東帝汶社會mz協會建立,被認為有著共產主義傾向,主張先實現自治,最終走向獨立。5月27日,東帝汶人民mz協會建立,被認為得到了印尼的暗中支持,主張同印尼合併。此外還建立了其他一些小的政黨。各個政黨所代表的地區、階層、利益群體有著很大差別,因此政黨間的政見就有了很大差別。政黨間的種種差別,有傳統部族社會結構的影響,也有各黨派對自身利益的權衡。

  1975年1月20日,mz聯盟與社會mz協會實現聯合,反對加入印尼,主張實現自治。印尼抓住機會向這些黨派領導人施壓。蘇哈托的顧問,阿里慕托波將軍在會見mz聯盟領導人洛佩斯·達·克魯斯時傳達了一個信息,「印尼無法容忍一個共產主義政府,但是如果由一個反共產主義的政黨領導國家,印尼可能會支持獨立」。

  1975年5月27日,mz聯盟與社會mz協會的聯合解體。8 月 11 日,以mz聯盟為首,包括人民mz協會、東帝汶英雄協會、工黨三個小的黨派,組成了臨時政府。臨時政府開始逮捕和殺害社會mz協會成員。社會mz協會更名為東帝汶獨立革命陣線(簡稱革陣)。革陣的軍事武裝東帝汶民族解放軍發起反抗,內戰爆發。

  民盟引狼入室的做法使其迅速失去了大批支持者,內部也出現了意見分歧,革陣武裝力量迅速控制了東帝汶。9月24日,民盟等黨派領導人被迫撤入西帝汶,在撤進西帝汶前,這些黨派領導人被迫按照印尼意願簽訂了一份呼籲書,呼籲蘇哈托將東帝汶併入印尼。

  印尼想吞併東帝汶,也不能赤裸裸的出兵,明目張胆地違背國際法,想方設法要營造出一個東帝汶自主選擇併入印尼的假相。1975年7月,印尼公開聲稱東帝汶不能獨立,理由是它缺少獨立的經濟基礎同時也無法管理自己。面對嚴重的危機,11月28日,革陣單方面宣布獨立,成立東帝汶mz共和國。在東帝汶宣布獨立後,葡萄牙的前殖民地安哥拉、莫三比克、幾內亞比索、維德角迅速祝賀其取得獨立。中國、蘇聯、巴西、東德、古巴等國家也予以承認,但這些國家的表態卻影響甚微。

  印尼雖然倡導不結盟運動,但卻與以美國為首的集團無論在經濟聯繫還是軍事聯繫上都走得很近。1976 年5月31日印尼佔領軍組織的未經選舉的人民代表大會宣告成立,在該大會的第一次會議上一致通過請願書,請求蘇哈托總統把東帝汶併入印尼,7月17日,蘇哈托宣布把東帝汶合併為印尼的第 27個省。

  日本和西歐大部分國家站在了美國一邊,英國、法國還是僅次於美國的印尼的武器供應大國,他們同美國一樣,在 1975 年的聯大上投了棄權票。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中國以及亞非拉的一些新獨立國家是支持東帝汶的,但是卻無法產生實質影響。東盟的其他成員國不願因批評印尼而讓新的聯盟再次解體,他們還都給自己找到了良好的借口,那就是恪守不干涉原則。東帝汶的抵抗力量成了孤軍奮戰。

  由於美國等大國的因素,聯合國想在此問題上取得成效舉步維艱。美國出於扼制共產主義蔓延和經濟因素的考量,為印尼入侵東帝汶開了綠燈,又在安理會 389 號決議上投了棄權票。其他一些能夠對印尼決策產生影響的國家,也出於自身利益的考慮,採取了同美國相同的政策。

  葡萄牙感到自己的呼籲實際上毫無作用,停止向聯合國大會遞交關於東帝汶問題的提案。聯合國也順水推舟,「採用了通常使用的程序性策略,即把東帝汶問題拿到下一次會議上討論;這意味著承認該問題沒有解決但是沒有一個確定的聯合國委任機構來解決該問題」。

  直到1986 年葡萄牙、西班牙、希臘加入歐共體,共同體成員的擴展對於共同體的決策本身就會產生影響,希臘出於自身原因,一直在支持東帝汶,葡萄牙是聯合國承認的管理國,自然希望利用這個良好的平台來推動東帝汶問題的解決,但即便如此,也並未有任何進展,葡萄牙還試圖與印尼談判,但談判成了拉鋸戰。

  在印尼統治下,行政系統改變最大的地方在於引進了mz選舉機制,但這只是表面現象,選舉出來的大部分人還是傳統型的領導人,要血緣高貴,並且同印尼合作。如果結果令印尼不滿意,印尼還能通過改變選舉結果以適應自身需要。

  為加強對革陣的打擊,印尼根據信仰神道原則,在東帝汶制定法律,建立了與其他省一樣的政府結構。同葡萄牙一樣,印尼在具體的行政中也努力利用傳統的系統,以便獲得最大的認同。印尼在東帝汶還大力推廣印尼語,開始是限制、後來禁止東帝汶主要方言提頓語和葡萄牙語的使用。東帝汶的經濟命脈被控制在軍隊的手中,這是作為對軍隊的回報。印尼的政策激發了多種社會矛盾和衝突,其中最讓東帝汶人民無法忍受的是印尼軍隊的殘暴統治。甚至可以說,是印尼軍隊的殘暴統治直接促成了東帝汶人民的團結抵抗,再加之其他一些政策收到的相反效果更強化了東帝汶民眾的共同體意識。

  印尼強行要求人們信奉宗教,基督教、佛教、印度教在東帝汶地區的影響甚微,印尼人主要信奉伊斯蘭教,作為逆反,東帝汶人就選擇了天主教。在印尼入侵前,東帝汶的天主教徒只佔總人口的30%左右,到80年代中後期,這一數字已經上升到 80%。

  印尼大力向東帝汶灌輸自己的歷史、語言、文化,想以此完成對東帝汶民眾的印尼化改造,但是東帝汶人卻從中學會了抗爭。一個受過印尼教育的人回憶說,「我開始學習歷史,印尼的官方歷史。我注意到憲法上說,印度尼西亞國家和人民承認和尊重世界上所有人的自由。我開始將這些觀念同我自己國家的現狀進行比較。」

  印尼士兵在東帝汶的屠殺、劫掠、強姦婦女等行為,使東帝汶人終日生活在恐慌之中。人們不堪忍受這種朝不保夕的生命威脅,開始加入革陣,其中包括民盟和人民mz協會成員。未直接加入革陣的人開始幫助革陣武裝力量收集消息或是供給食物。

  1986年3月18日,革陣和民盟簽署了一項共同合作協議,根據協議,創建了一個聯合體,叫做東帝汶民族聯合,東帝汶民族解放軍也不再只是革陣的武裝力量。現在各個地區各個部族之間的分歧與衝突,也被共同的外來強敵所沖淡了。他們不是通過強調各部族間的共性來塑造一種共同體意識,而是通過強調東帝汶人與印尼的差異性來塑造集體認同。這種認同充分表現在創造性地使用「毛貝人」這個詞上。該詞原本是葡萄牙殖民者用來稱呼東帝汶人的,譏諷東帝汶人的未開化和無知。但在抵抗印尼的過程中,越來越多的人使用這個詞,這成了東帝汶人獨立與自豪的象徵,成了抵抗者的象徵。

  印尼的殖民統治激發了原本分裂的東帝汶逐漸趨向於一致對外,但是作為小角色的東帝汶,本身的反抗無力完成獨立的任務,它需要境的變化,等待大國的支持。冷戰的終結改變了整個世界的政治環境,在冷戰終結的影響下,東帝汶的命運也在發生著改變。

  1991年10月27晚,印尼軍隊闖入帝力的教堂殺害了兩名東帝汶青年。接下來又有大量教堂受到攻擊和破壞,大量東帝汶青年被抓。11月12日,數以千計的東帝汶人前往聖塔克魯斯公墓悼念兩名青年。其中有幾名外國記者也化裝成遊客混在人群中。卡車載著印尼的士兵到來,外國記者表明身份試圖阻止暴力事件的發生,但是接到命令的士兵仍舊向人群開槍,大量東帝汶人遭到屠殺,印尼軍隊又進行了大量的秘密屠殺。帝力事件通過記者們的陳述和影象報道,展示給了世界範圍內的民眾。

  由於媒體、非政府組織在帝力事件上的關注,許多世界範圍內的民眾與東帝汶人民站在了一起。美國的許多參議院議員也積極敦促老布希關注東帝汶。迫於內外壓力,蘇哈托成立了一個調查委員會,專門負責調查帝力事件。同時蘇哈托此舉也有著其個人思考。一方面印尼的一些軍方領導人逐漸表現出不服從的強勢姿態,如印尼軍方曾通過提出苛刻條件,迫使蘇哈托阻止了葡萄牙議會代表團訪問東帝汶;蘇哈托曾下達了更換軍隊將軍人選的命令,該命令卻遲遲得不到執行,蘇哈托想藉此事件震懾一下軍方勢力。

  帝力事件受到了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這個被遺忘的角落現在成了世界矚目的焦點。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不得不在國際舞台上做出支持東帝汶人民的姿態。90年代以後,大量的政治組織建立起來,這些組織的第一波出現在印尼學習的學生中,他們甚至組建起了東帝汶最大的學生組織。第二波出現在東帝汶的本土,前後相繼出現了一系列的政治組織。這些新生組織都是在反抗印尼的旗幟下籌建和運作的,但是他們並沒有與已經存在的政黨產生認同。

  這些組織在1999年東帝汶舉行全民投票之前,都是秘密運作的,是為了保存實力,蓄勢待發,在可預見的未來,在東帝汶走向獨立時,與其他黨派或政治組織進行競爭。國際輿論和非政府組織力量的增強,不再使大國的能夠肆無忌憚地放任行事。只是輿論和非政府組織的批判只能集中在人權問題上,關於自治或者獨立的問題,需要國家出面,尤其是需要那些支持印尼的大國改變其自身態度,這種情況的發生還需要等待一次機會,這次機會就是亞洲金融危機。

  由於一系列的內外壓力,在東帝汶駐紮的印尼軍隊的狀況亦不如前。原本在東帝汶服役的軍隊人員,升遷之路是非常迅速的,只要抓獲一些革陣成員就能得到提升,但是帝力事件發生以後,因為國際社會的批評和譴責,許多官員的升遷之路變得異常艱難。東帝汶抵抗運動的鬥爭策略也發生了轉變,由以軍事抵抗為主轉變為以非暴力抵抗為主,這種轉變主要是基於兩方面的考慮。一是抵抗運動的武裝力量已經的確不如最初時那樣強大,尤其是缺少一些基本的武器裝備;二是國際環境的變化,使得輿論的作用得到增強,通過遊行、示威向印尼和其他國家政府施加外交壓力。隨著金融危機的加劇,印尼政府的措施變得越來越不得力,並且因為拒絕改革的態度,導致國際援助不足,印尼社會變得越來越不穩定,屠殺華人、工人罷工、學生運動屢屢發生。1997年5月21日,蘇哈托被迫宣布辭職,副總統哈比比在軍方領導人的支持下繼任總統。

  西方國家知道,蘇哈托的下台,勢必會引起印尼巨大的變革,現在在東帝汶問題上對印尼進行施壓對於他們來說是明智的。歐盟在哈比比一上台就表示要繼續堅持歐盟於1996年達成的「共同立場」。日本首相橋本龍太郎1998年1月打電話給印尼領導人表達了他對印尼的關切並敦促印尼按照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指導,為獲得金融援助和貸款創造前提。此外,澳大利亞領導人一般認為「對澳大利亞的任何軍事威脅,最大的可能性都來自於或者通過印尼群島,那裡交錯著重要的空中航線和海上航線。但是只要印尼保持穩定,那種威脅看起來就很遙遠」。但蘇哈托下台後,情況改變了。澳大利亞積极參与亞洲事務,提高自身影響力的絕好時機已經到來,印尼穩定狀態的被打破也促使澳大利亞要採取積極行動。1999年1月澳大利亞公開聲明支持東帝汶獨立。澳大利亞態度的轉變對於印尼來說是一個重大的打擊。最終,公投於1999年8月30日在聯合國的監督下舉行。78.5%的東帝汶人拒絕加入印尼。

  公投中,印尼軍方是輸家,不願意接受這個結果。在軍方的支持下,僅僅一小部分所謂支持同印尼合併的東帝汶人,拿起武器,展開了大規模屠殺。他們首先把矛頭指向了那些曾長期與自己的部族有著矛盾的部族,進而屠殺和破壞面都迅速擴大。東帝汶的大量人口或被殺、或飢餓而死。有近一半的東帝汶人逃亡,基礎設施、建築物遭到大面積破壞。

  葡萄牙和澳大利亞進行公開譴責,並呼籲美國發揮更大的作用,儘快介入東帝汶問題,對印尼進行政治和經濟施壓,澳大利亞強調美澳同盟關係的存在,葡萄牙首相則威脅美國,「如果美國不支持澳大利亞和葡萄牙在東帝汶建立維和部隊的政治努力,葡萄牙將撤出北約駐科索沃的維和部隊。」

  美國出於盟國的壓力,同時也出於自身的考慮,為了擴張自己在亞太地區的勢力和影響,後來又進一步對印尼進施壓。美國宣稱,如果印尼不邀請國際維和部隊在聯合國的管理下進駐東帝汶,美國將停止對印尼的任何軍事援助,並將阻止未來所有的對印尼的經濟援助。印尼被迫同意國際社會的要求,與聯合國等進行合作。1999年10月25日,聯合國東帝汶過渡行政當局正式成立,全面接管東帝汶事務,這是聯合國自建立以來第一次在某一地區進行全方位管理,東帝汶進入了聯合國管理時期。

  古斯芒等東帝汶領導人希望聯合國能夠早日將實際管理權交還給東帝汶人民,聯合國決定在2001年8月30日進行大選,成立立憲會議,制定憲法,促成還政於東帝汶。東帝汶獨立革命陣線贏得了贏得了大選,立憲會議議員9月5日宣誓就職,9月20 日,一個全部由東帝汶人組成的過渡政府在東帝汶首府帝力宣誓就職。2002年4月17日,東帝汶獨立革命陣線領導人夏納納·古斯芒在總統選舉中獲勝。

  隨著聯合國旗幟的降落,東帝汶國旗在莊嚴的國歌聲中升起,東帝汶國民議會議長盧奧洛莊嚴宣布:東帝汶mz共和國正式成立。東帝汶首任總統古斯芒宣誓就職。聯合國秘書長安南、印度尼西亞總統梅加瓦蒂、葡萄牙總統桑帕約、美國總統柯林頓、中國外長唐家璇等90多個國家的領導人和政府官員以及近10萬名東帝汶群眾目睹了這個歷史性時刻。

  東帝汶迎來了自己的新生,終於擁有了民族國家身份。如今的世界,全球聯繫空前加強,一個國家的苦難應該被整個世界體驗。大國曾按照自己的意志塑造東帝汶的命運,在東帝汶面臨困境時,大國也該伸出援助之手,幫助它度過危難。

我們的微信號:jr188888 搜索:廣州金融圈,每日更新——為您提供個性新聞專題定製服務。一天一專題,新聞看不停。點擊右上分享到朋友圈。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