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告】這篇文章不好看,充滿了囉嗦指責,可說全文都是馬後炮,而且其中不少內容都是我在微博和其他平臺已經說過的。

寫它,是因為我想了這麼多,自己嚥下去太沒意思了。而且雖然我時常嫌棄精神股東,但站在精神股東「希望DCEU還有未來」視角,我覺得細細地去審視正聯這場悲劇,將會對發展極有意義。

但不管怎麼說,對想看個有趣有噱頭的文章的人,你們已經得到了警告。


距離《正義聯盟》上映四個多月了,我還清晰地記得2017年11月18日,我坐在屋子裡打了一整天字,寫了一篇文章叫做《正義聯盟》:一部被消失的電影。當時我覺得那是我對這部電影、這個「電影宇宙」最後的話,我失望,悲傷,憤怒不已,我寫道「能說的想說的都說盡了」。

結果時至今日這一事件(Event,是的,對我和對很多人來說這是個事件)並沒有過去,它的發展和延續超出了我們所有人的預期。

前幾天BVS兩週年日,一部上映兩年的電影又一次上了twitter話題榜,而現在我正預期著#ReleaseTheSnyderCut 活動的一個真正轉折,於是我想談談整個事件,為自己也為關注此事的其他人,算是某種總結,關於華納這種奇葩決策的前因後果,也關於我一直沒怎麼談過的DCEU整體、扎克、粉絲、期待、問題和未來。

希望有一天我還可以寫一篇文章叫做「誰復活了《正義聯盟》」。


源頭:超人問題,思考與慣性,預期與意圖

要說《正義聯盟》變成這樣一部失敗也活該失敗的質量低劣的電影的直接原因,顯然我們都知道是華納的一些重大決策失誤。

在初剪完成後強行改變整個故事基調,不惜逼退導演換人改寫劇本和補拍,把電影剪短到120分鐘,半路上船的作曲,完成度不及格的特效,虛假宣傳欺騙粉絲……這中間發生了什麼已經有了許多總結,如果還有人想要回顧,我推薦ForSnyderCut網站上的時間線,大多新聞標題都有中文翻譯:

Justice League production and Snyder Cut Timeline (2004- )?

www.forsnydercut.com
圖標

我的草稿箱裏還有篇關於為什麼劇本不能這樣改的文章,因此這部分此處就不詳述了,這裡我主要是想談談華納為什麼會做出這樣的決策。而我的觀點是,華納從一開始就不明白他們在賣什麼,長期的公關問題正對上了同時期漫威背靠迪士尼的極高公關水平,讓他們在被動和貪婪之下失了智。

這可以一直追溯到DCEU誕生之前的很多年,但我們還是先從《鋼鐵之軀》(此後簡寫為MOS)說起。

超人這個角色,實在是個非常燙手的IP。

說它燙手並不是因為說它熱,而是說它是個坑。它看起來知名度非常高,影響力非常大,彷彿拿出來就該萬人空巷,怎麼賣都是事半功倍,然而事實卻恰好相反,從1980年《超人II》以後,超人電影廢掉了無數的劇本,上映了三部電影,卻在30年裏都沒有成功過。

裏夫超人四部電影的北美票房

其實這急轉直下的跌落,用業內知名動畫電影導演/分鏡設計師Jay Oliva的話說是因為「裏夫超人的故事在《超人II》中已經講完了,結束了,它無處可去了。」問題在於,華納似乎始終沒有認識到這一點,總不死心地以為這個「經典」光環還能賣錢。這毛病從80年代延續到了21世紀,讓他們在2006年推出了《超人歸來》,其設定竟然是接續《超人II》。

看超歸的時候,《超人》對我來說已經是小學時代久遠模糊的記憶碎片,我不是很明白為什麼超歸是這種80年代畫風,也著實是不明白這片子到底在表達什麼。直到我回顧裏夫超人兩部,我發現,哦,這片子的意圖全在「情懷」!所有我不明白的東西都能在30年前的電影裏找到答案。我終於搞清楚了自戀的傻瓜,戴著假髮套的萊克斯·盧瑟帶著他不知道哪來的女伴偷個孤獨堡壘,然後搞個和房地產有關,卻和超人實質上關係不大的陰謀的套路是從何而來。必須承認,從對古早前作的延續性上來說超歸是真的不錯,但即使是這樣努力深情的「情懷」呼喚,也追不回當年的熱度,《超人歸來》製作成本高昂卻票房虧本,原本華納似有意讓它和諾蘭的蝙蝠俠匯合,最後恐怕是沒這個臉來拖諾蘭的後腿。

超歸預算2.7億美元,emmm

超歸和它之前就有過的多次沒敢下手的重啟嘗試告訴我們,其實華納一直處於不知道該把超人怎麼辦的狀態。這個IP家喻戶曉,路人皆知,影響力巨大,卻似乎很難變現,華納很捉急,我一直記得當年看《黑客帝國》相關評論,接受採訪的華納相關人士感慨尼奧穿黑風衣的酷炫現代感:紅內褲過時了,他們想把超人搞得「黑暗」。

於是華納在《黑暗騎士》的巨大成功之後,把超人這個燙手IP也塞到了諾蘭手裡,說來那個時候有好多人借著諾蘭之名貶損扎克,卻不知正是諾蘭作為製作人,邀請了扎克來拍攝重啟的超人電影。

諾蘭對這件事的形容是「扎克聽了幾乎想要拔腿就跑,因為他知道所託之重,但最終對這個角色的愛留住了他。」(出自諾蘭寫給MOS設定集的前言)現在想想,我不知道該怎麼評價諾蘭的這個操作,他找到了一個最適合,也最不適合這項工作的導演。為什麼這麼講呢?因為扎克·施耐德是一種最特殊的超人粉。

超人有一些復古情懷粉和力量幻想粉,不少「超人粉」聲稱裏夫式是超人唯一正確的存在方式,餘下大部分都是路人,他們知道超人,但跟他並不熟,很多已經覺得超人過時、無聊或者不平衡。

而扎克不屬於以上任何一個人羣,他喜歡超人的設定本身所擁有的寓意、矛盾和故事潛力。

這和他喜愛漫畫是有關係的,漫畫業沒有刻意忽略過關於超人「太強大太完美太無聊」的批評,作為快銷品的連載漫畫總體質量或許稱不上高,但在巨大數量和較低成本的基礎上,漫長的漫畫史中出現過很多對他的設定有深入思考的故事,而它們其實都從未被搬上過大銀幕。由於漫畫與電影巨大的受眾羣體差異,說大部分人其實從來不認識真正的超人,恐怕毛病不大。

為了預防大家說我瞎特麼吹,我得上個錘,這是《鋼鐵之軀》設定集裏扎克撰寫的導言:

翻譯一下開頭幾句讓大家體會一下這個想法:

在我們所知與所質疑的一切的核心,在我們對自身的真相的發現之旅的終點,在科學與宗教、實體與虛無、物理與哲學的碰撞之處,這裡的問題也許永遠沒有一個真切答案,卻能體現在一個非凡的角色身上——從許多角度來說,這便是超人為何存在。

(超難翻譯,後面更難,@狗剩博士 會單獨發一個全篇翻譯文章)

他最適合這件事,因為他對超人的這種認識比起那些「對我來說超人永遠代表真理正義美國方式」的人深切太多。他最不適合這件事,因為他的思路里並沒有「這是不是最廣大觀眾羣會花錢看的電影」和「評論界會怎麼說」,他的思考和意圖與市場慣性和跟風思維下的期待存在偏差。

但扎克在後者這個問題上也有他自己的理念,當他被問及「你現在是為誰在拍電影?」的時候他立刻回答「我真的、真的只為自己拍電影」。他相信只有為自己創作的東西,纔可以保證它的原創性和藝術價值。

我認為扎克這樣的思路恰恰是將超人這一IP從復古無趣的深淵中撈出來,賦予現代價值,獲得新的活力的最正確方向。畢竟其實很多時候,市場也不知道他們期待的是不是他們真的需要的,復古粉們看似聲量不低,卻並沒能讓《超人歸來》盈利,便是最真切的例證。

但事情並沒有這麼簡單。MOS在2013年6月上映。

很強調這個時間點是2012年大概算是個漫改電影業的轉折點,那年上映了《復仇者聯盟》和《黑暗騎士崛起》,諾蘭蝙蝠俠雖然不復第二部的神話,但也並沒有太落下風,可以說「黑暗/現實主義」派的漫改電影還和「輕鬆詼諧動作喜劇」派平分秋色,考慮到輕鬆詼諧系自帶的家庭觀影票房加成,該說是未落下風。

但同時,黑騎崛起是一個三部曲的完結篇,復聯卻吹響了MCU真正鋪開局面的進攻號角,MCU完成了第一階段,也可以說在復聯的巨大成功同時,其動作喜劇風格也完全成型——此前的幾部單人電影這種風格都還不顯著。而且更關鍵的是,共享宇宙大電影模式的品牌效應也完全確立了,於是它也就成了超人重啟面前繞不開的話題。

如果僅僅是「那麼DC的電影宇宙要開啟了嗎?」那不是什麼問題,但事情還是比這個複雜。

超人畢竟不是蝙蝠俠,沒有過數次銀幕重啟,從《蝙蝠俠與羅賓》到《黑暗騎士》,各種風格接受度雖然不同,但人們對他的印象並不單一。他也不像是許多從未登上過大銀幕的漫威角色可以重頭建立形象,當漫威把奇異博士拍成玩魔法的鋼鐵俠的時候,人們依然買賬。相反地,許多人對超人的理解依然頑固無比地停留在微笑大號童子軍和「真理正義美國方式」上。

我後來補了很多MOS宣發時期的採訪,看到很多這樣的問題「這樣的大IP大製作電影總是圍繞著很多關注和批評(scrutinizes),你們是怎麼應對的呢?」乍一聽似乎理所當然,但到了某一個時刻我突然意識到,這類問題非常不對,這世上IP片多了,上億的大製作也多了,並沒有各個都被scrutinize一番啊?類似地,還有大量的關於「如何致敬裏夫超人」,「是不是像黑騎系列一樣黑暗」和「如何應對和漫威的競爭」這類話題,雖然說主創團隊總是能很好的應對,但他們已經提前營造了一種這部電影圍繞著批評與爭議的輿論氛圍。

我實在不喜歡訴諸於陰謀論,因此就不談這種這種氛圍是否是被故意構建的了,至少一定程度上,這種套路本身容易為娛媒/博主拉來更多流量,因此是一種自發的現象。然而它並未源自對電影自身的評價或瞭解,因此從不公平,它對電影本身可能產生的負面影響,這些「我只希望DC電影好」的「粉絲」也從不在意。

到最後扎克和他的創作團隊畢竟不是搞銷售的,而華納……華納依然不懂超人。如果華納的公關專業人士真正重視和理解MOS對他們所期待建立的電影宇宙的意義,再敏感再積極一些,一切或許會有不同吧。

《鋼鐵之軀》初上映,爛番茄評分處於55%左右,而我們所十分熟悉的那種「問一部非喜劇片為什麼不夠喜劇」的DCEU特色評價,在此時開始成型:

更加神奇的是,關於「超人不殺人」的奇怪評論一直令我無法理解地佔據著主流,因為每當這種評價出現的時候,我都能看到也有人舉出非常明確的事實案例進行反駁,超人漫畫和電影史上殺了佐德好幾次,包括他們盛情讚美的《超人II》裏。我一直搞不懂為什麼比起擺在面前的實例,人們在這個問題上更願意相信那句傳言?

但情況顯然是謊話說千遍就成了真相,靠著彼此複製粘貼,大量影評人和娛媒構建了這樣一種「口碑」,那就是鋼軀「缺乏幽默」和「不符合超人人設」,說真的,若說有人看不懂龍捲風,我是能理解的,但是缺乏幽默和人設OOC這樣的批評真心實意毫無道理,沒有理由要求某一部從未定位為喜劇片的電影必須有足夠的笑點段子,而不符合裏夫超人兩部的人設,與不是超人更是南轅北轍的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

但即使是這樣,《鋼鐵之軀》商業上並未太受這些批評的影響,仍然終結了超人電影的三連虧,在它上映的2013年成為超英起源電影票房第二名,第一是《蜘蛛俠》,如果按北美票房,第二是《鋼鐵俠》,全球票房的話鋼軀比鐵人要高,事實上鋼軀比MCU所有第一和第二階段的所有超英起源電影全球票房都更高。

然而它的商業成功卻幾乎沒有得到認可。但到了此時,人們完全忘記了超人這一IP固有的一切負面因素,完全忘記了曾有的三聯虧,完全忘記了第一次重啟經典必然背負的包袱,它的一切成就似乎都是因為這個IP,而且還沒能及上這個IP應有的水平。

這種神奇的集體失憶真的令我非常疑惑,即使不去揣測是否有人故意構建這種現象,我覺得也有足夠的理由去質疑,為什麼華納似乎完全沒有注意到這種不正常的批評,並作出應對保護自己作品的聲譽和IP的價值?

我沒想到這篇文章會寫的這麼長,而這才只是故事的一個開頭,本文聚焦於「超人問題」和《鋼鐵之軀》,而真正華納思路與決策錯誤的大型滑坡還發生在BVS以後。不過當我們審視慘遭魔改的《正義聯盟》,還是可以清晰地看出「超人問題」的陰魂不散,從第一個鏡頭開始,魔改正聯就開始努力回溯「復古情懷粉」心目中的超人,從調亮的色調,威廉姆斯的主題音樂,和亨利被CGI補上的嘴角那絲意味不明的笑容,到那些非常莫名其妙的臺詞,正聯超人顯然就是一個38年後再一次想要復活一個鬼魂。

關於這個超人為什麼是失敗的,我在「一部被消失的電影」一文中有比較詳細的分析,在此就不重複了,此處要強調的是,超人的失敗,在我看來正是《正義聯盟》失敗的關鍵,因為即使他在電影中的戲份不算很重,他卻一直都是這個DCEU主線敘事的核心。

而且我更想強調的是,這一失敗並非簡單地因為強改劇本或者CGI做得不好,而在於這種裏夫超人情懷本身就早已不適合這個時代。在這個數字特效技術成熟的時代,單憑「人會飛」顯然是賣不掉一部電影的,而微笑與沒有實際意義的口號性臺詞同樣如此。

我在此可以預言一下,如果《正義聯盟》悲劇後,華納堅持這種「我是正義大粉絲」的復古套路,那麼超人不僅會跌回2013年他曾經爬出來的深淵,而且很可能這一次會跌得更深更久。

當然也有可能華納根本就拍不出來下一部亨利主演的超人電影,這個問題……假設我能寫完這個系列,大概是擱在最後來講吧,最後那部分我想要非常烏鴉嘴的來危言聳聽地談談,正聯的錯誤決策已經造成,並很可能擴大的危害。大家請準備好將我拉黑。

to be continued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