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場作文八大病診斷(附:作文療法二十句).h1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22pt; MARGIN: 17pt 0cm 16.5pt; LINE-HEIGHT: 240%; TEXT-ALIGN: justify}.h2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16pt; MARGIN: 13pt 0cm; LINE-HEIGHT: 173%; TEXT-ALIGN: justify}.h3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16pt; MARGIN: 13pt 0cm; LINE-HEIGHT: 173%; TEXT-ALIGN: justify}DIV.union {FONT-SIZE: 14px; LINE-HEIGHT: 18px}DIV.union TD {FONT-SIZE: 14px; LINE-HEIGHT: 18px}

一、審題不準

06高二期末作文:語文即生活,通過對本冊名家名篇的學習,你對生活、社會、人生的應該有進一步的體會和理解了,你進一步深刻認識了李白、杜甫、屈原、曹操、陶淵明、蘇軾、柳永、李

、李清照、歸有光、張溥、龔自珍、魯迅、羅素等,請結合時代與自己,以「與……對話」為題,創造性地談談你對某一名人或其文中某一話題的認識與思考,字數在800左右。

明確限定了對話的範圍「本冊」(即第三冊)的作者或作品中反映的問題、討論的話題,但學生審題時斷章取義,僅關注了最後的「某一名人」「某一話題」的幾個詞語就匆匆落筆,結果「與劉翔對話」「與比爾蓋茨對話」就跑題了。

高三期中卷以「極限」為題寫文,有的學生僅理解為高度,定個高目標,努力個高方向,而忽略了「極」字,極限不是高度,而是最高度。審出「極」這個程度才能準確地立意行文,才能就「挑戰極限」「人生何妨也從容」等扣題而寫。

供材料話題作文審題時,為防審題遺漏或偏離,應一字一字地讀題,對關鍵詞語(範圍、性質、方向、程度,限制詞、引導詞、過渡詞、主題詞)應惡狠狠地讀,並且劃下來(最後別忘了再擦掉),一要弄清這些關鍵詞的明確指向,二要弄清它們之間的關係。在此基礎上,才能重點審視話題本身的那個詞或句。

單獨詞語話題題目,要審視詞語本身的範圍、性質、方向、程度、語法結構,準確而全面地弄清詞語涵義。詞語組合或句子型話題,還要進一步審視它們之間的關係(並列、對立、因果、條件、承接,同一律、排中律、矛盾律)。

一字一頓讀,關鍵詞弄清,

審準兩分鐘,不致半場空。

二、立意不高

高三期末作文,以「比」為題寫文。審題難度降低了,立意的選擇空間大了,但「橫看成嶺側成峯,遠近高低各不同」,越是自由開放,有的學生越是束手無策,不知往什麼方向去寫,或者以見題之後的初步反應為立意就匆匆行文了,導致立意膚淺、段落雷同、語段混亂、千篇一律,一動筆就使文章定在平均分以下。

此題可寫「勇於競爭」,也可寫「切忌攀比」,甚至可以寫「李白與杜甫比較」、兩首詩歌比較、中西文化比較,寫作空間很大。如何穎脫而出呢?

首先,在話題詞上附加詞語,使空泛的大的話題縮小範圍,如「對比」「比較」「攀比」「橫比」「縱比」「比上不足,比下有餘」「人比人氣死人」等。

其次,在發散思維、廣為搜尋的基礎上,比較篩選,選擇一個較小的角度來立意,從而使寬泛的話題變得具體,使文章能集中火力,便於就某一較小的角度深入、具體地來寫。虛題實寫,大題小寫。

再次,立意的原則:求小、求新、求深。求小,即找到一個具體的較小的角度、一個較具體的現象一種較具體的問題,使文章增強針對性。求新,即寫出新意,人無我有,人陳腐我新鮮,含有時代氣息,符合甚至引領時代精神,顯示出相當的社會意義,如不少學生寫「攀比」「人比人氣死人」,有個學生選擇了「與自己比,日日新」的角度,再如針對當代社會人心浮躁,比喫比穿比工作工資房子車子位子孩子婊子等,提出不要盲目攀比,切忌迷失本性,這個立意就比寫與同學比成績、比穿而鬧意見要有新意。求深,人膚淺幼稚我深刻成熟,人認識自我認識社會水平低,我水平高,如上例,能顯示出當代中學生對社會對人生對自我的成熟認識,展示自我風貌、時代風采或成長困惑。強化問題意識,努力尋找有代表性的社會現象、社會問題來挖掘。

總之,立意要以生活為中心,以時代性和針對性為基本點。以時代性來求新,以針對性來求小求深。(高二期中《美容》)

可以三三五五的同學在一起,相互提出一些話題,然後大家都談我打算用什麼材料,我打算怎麼寫,這樣大家的材料就能夠共享,思路就能夠互相啟發。可安排課前小演講,時事點評交流,思維碰撞三分鐘。

立意做得好,高分跑不了,

要顯功夫真,立意小新深。

三、文體不清

文體不限,並不是不講文體,記敘文還應該象、應該是記敘文,議論文還應該象、是議論文,不能寫成四不像、大雜燴。一些文章看是寫人記事,應該算記敘文,可開頭結尾卻有大段甚至幾段議論,有的中間又大量論證;一些文章看是談看法,應該算是議論文,卻又詳細記敘事例,甚至不止一處。

記敘文應突出自己的文體特徵,細節、場面、心理、對話、動作、景物、情節、人物等,抒情議論要簡潔恰當、畫龍點睛。要學會設置記敘文的以上亮點。記敘文寫作現狀是:多平鋪直敘,少場面細節;多洋車鏈子,少情節事件;多公式符號,少人物個性。雖是記人敘事,卻既不具體更不生動。指導訓練中可以強調以下方面的設置來張揚記敘文文體特徵:一兩個有情節的事件(場面),一兩個有個性的人物,幾處細節化的描寫,一個點睛式的抒情,一個情緒化的開頭,一個可回味的結尾,散點串珠式結構(冰心《笑》),煩——不煩欲揚先抑式結構(楊朔《荔枝蜜》)。

議論文要有鮮明的論點、論據、論證。論點的表述要旗幟鮮明、準確到位。論據要有力,事例論據要簡潔,例後要分析,要講究論證方法(對比、比喻、類比、歸謬等),講究論證結構(並列式、對照式、層進式、總分式)。

刊首寄語式的文章少寫,看似有文采,實則堆砌美句,賣弄華麗,作大氣和深沉狀,散文不像散文,議論文不像議論文,文體特徵模糊,易被判為不合文體。

「小故事中的大問題」式的文章要謹慎。容易被寫成前為記敘文、後為議論文。

高考作文,是闖關寫作,不是自由寫作,是戴著鐐銬跳舞,「你的,良民證的,有?」

要推薦文體特徵突出的高考範文,實實在在的、規規矩矩的範文,以作為訓練樣板。對寫作能力差的學生更提倡寫規範作文。

描寫要具體,議論要展開,

文體合規矩,不亦樂乎哉。

四、分析膚淺

有的議論文僅是堆砌事例,缺少必要的分析。有的泛泛而談,空喊口號。有的聯繫現實後就單刀直入強調論點,翻來覆去叫喊論點。浮在表面,不能透過現象深入本質,或缺少分析過程,缺乏說服力。

如何使分析深入透徹呢?從思維的角度看,多問幾個「為什麼」,連續發問,透過現象看本質,揭示問題找誘因,抓住要害開藥方,運用辯證明事理;從寫法的角度看,可採用多角度、多層次分析。毛澤東《改造我們的學習》,在批評主觀主義學風時就運用了這種方法:列舉現象、分出類別、挖掘心理(信奉、根源)、揭示實質、作出對比、指出危害(意義)、明確做法、做出畫像(類比)。再加上辯證分析,這八種角度,在一篇議論文中運用三四處,重點分析,獨立成段,在加上舉事例,正反對比,那麼就可寫出像模像樣的較為深刻的議論文了。

找出幾篇例文,讓學生熟讀,理清角度;每次習作時,有意識地運用這些角度,讓他們在眉批處標記出來,強化多角度分析的意識;講評後再參照新的範文,相互修改,增加新的角度,精化原有角度。這樣重點訓練四五次,應有明顯改觀。

分析多角度,多問為什麼。

掌握透徹法,何愁深刻誇。

五、段落紊亂

有的議論文段落混亂:例析脫離,前後重複,邏輯倒置,頭大肚小,身小尾大,胡拼亂湊。缺乏基本的結構安排能力,段落功能意識薄弱或控制段落能力低下。

可推薦常見論證結構的例文,使之揣摩、仿寫。講清常見論證結構(並列式、對照式、層進式、總分式),強化段落功能意識(如,「引、議、聯、析、結」幾個主要的層次段落,「析」又可分為列現象段、挖心理段、揭實質段、對比段、出路段、、類比段、辯證分析段等)。常見套路,曉之以例,明之以理,練之以繩,霸王硬上弓,反覆修正之。

練練書面提綱,動筆寫前簡單列提綱。

段落層次清,改卷好輕鬆,

一目看十行,好段多欣賞。

六、語言平淡

語句囉嗦,詞不達意,直白淺陋,學生腔調,或者裝腔作勢、賣弄風騷、故作大氣、故作深沉、文采滿天刮,兩種語言風格都存在,都應消除。相比較,前一種更普遍,問題更重。

如何「有文采」?

適當使用修辭手法,像排比、對偶、擬人、誇張、比喻等,特別是在開頭、結尾和重要段落。

一個類比加排比的開頭段,便將審題的精準、立意的高深、切入的精巧、思維的敏銳、思維的寬闊、語句的優美、較高的遣詞造句的能力、較強的謀篇佈局的能力,一篇有水平的文章一下子就呈現在閱卷者的面前,只要後文沒有明顯漏洞,此文不致於低於平均分,若後文也有優美、精深之處,則一類卷的分數可能就到手了。

聯繫現實時,鋪陳開來,也寫個排比段:指出意義(危害)時,按邏輯順序,排比開來。這樣,「視野開闊,認識深刻」和「文句優美」的評價就都來了。

提出論點段、結尾段運用(自造)警句,過渡段簡明扼要、乾淨利索,語段功能清晰,則一篇清爽、優美、深刻的文章就出來了。

引用名言佳句,特別是些貼近主題的名句,點綴在文章之中,增強文章理性升華之美。02年高考滿分作文《選擇永恆》裏寫道「站在歷史的海岸漫溯那一道道歷史的溝渠:楚大夫沉吟澤畔,九死不悔;魏武帝揚鞭東指,壯心不已;陶淵明悠然南山,飲酒採菊……」,這裡使用了「暗引」的手段,使語言更富表現力。

多用成語或四字短語,合理地使用,會使文章語言形成勻稱和諧之美。如考場文《刺秦》:「駛進燕國的邊境,駛過滿是荒煙蔓草的曠野,駛過高峻險惡的大山,駛進人煙密集的城鎮,駛進物資阜盛的城郭,離秦國越來越近,我的心越抽越緊,我心中的怒火也越聚越多。」又如:「鷹擊長空,魚翔淺底,駱走沙漠,虎嘯山林,每一種生命都有它的最愛。」

句子枝葉修飾。語言缺乏表現力,味同嚼蠟,其主要原因是隻重視句子的主幹,而忽略了枝葉的修飾功能。若恰當地合理地以「定、狀、補」加以補充修飾,語句就會頓放異彩。例,「我曾無言地佇立,凝視江水中的身影,倍感失意。」若添上枝葉,則變為「我曾在這秋水之畔終日無言地佇立,凝視江水中那寂寞瘦削的身影,倍感失意,就象所有跋涉在官場仕途的文人,孤獨的我常感到一種莫名其妙的失意。」一經枝葉的修飾,一種孤寂生活和鬱鬱不得志的哀怨和閑愁,呼之欲出,表達效果就更好。修飾語的運用如給一幅素描填上細膩的色彩。

排比段和類比段的專項突破在句式仿寫訓練時已經做過,要讓學生積累熟記一二十個話題的仿寫訓練,熟能生巧,作文時再有意識地加以借鑒仿用創造(只要寫議論文就必須有一兩個這樣的段落),並且從習作中發掘、推薦、展示好的段落,再記住十來個,同時對自己的習作再加以修改錘鍊。引用名言佳句、多用成語、句子枝葉修飾在擴寫訓練時也練過,也要內化為寫作能力。這樣,考場上是能露一手的。程咬金也就是三板斧,不就混成一路霸主了嗎?

顯示生活深度,展露語段精熟,凸顯文學積澱,形成語言閃光點,就很容易吸引評卷老師的眼球了。

類比加排比,成語名句高,

仿寫再創造,文采具備了。

七、材料貧乏

材料貧乏,材料撞車,篇篇劉翔,處處蓋茨。原因:一是積累素材少,二是不會化用。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平時固然應關注現實生活,多方面、多角度地感知社會人生,把握時代脈搏,要養成瀏覽報紙(至少標題)的習慣,養成三言兩語點評時事、身邊事的日記或練筆習慣,班級可以辦一「世事大家評」的論壇平臺。

學過的課文乃至閱讀訓練材料(現代文閱讀、文言文、詩歌乃至科技文)都是個豐富的資源庫,注意擇取消化吸收,寫作時就能旁徵博引、左右逢源。

寫作時,一下子能想起來的材料不用或不重用,防止撞車。老材料點到為止,簡化使用。老材料可換新角度使用,但要言之成理。

時事多點評,材料便豐富,

積累想化用,課文再反芻。

八、卷面難讀

不少同學書寫潦草,字大過格,字小難認,字體偏歪難認,有的卷面亂塗,亂標亂點,有的標點不規範,用圓點替代句號。文章難以辨認,極大地影響閱卷速度,造成閱讀接受斷檔,幹擾、堵塞閱讀心理,從而即便是好文章也會被誤判。

卷面難讀,要引起足夠的重視。不一定達到書寫美觀,至少要端正,清楚。字體略小於空格。修改處,不要塗黑,可用括弧標出,或用修改液。寫字,端正姿勢、握筆正確、心態平和,作業時,桌面乾淨,至少留下必要空間。書寫差者,可就背誦的詩文反覆寫,每天百字,找人指點,前後比較。

端正又清楚,百字不添忙,

大小合空格,卷面多清爽。

爭取人人文章提高一個檔次!

立足基礎等級,爭取發展等級!

如何更有效地進行作文複習指導?

時事新聞的視野廣闊化。

社會熱點的活動參與化。

日常生活的思考哲理化。

閱讀課文的複習創作化。

專題突破的指導系統化。

寫作訓練的氛圍考場化。

每次習作的提升目標化。

評後反思的修改經常化。

習作範文的展覽常規化。

老師要一作指導,二建平臺。這樣,既解決了思維,又解決了素材,也解決了章法,鐵鍋、米菜、做法都有了,考場題目再給加把火,這盤美味佳餚就不怕不贏得評卷大人的青睞了。

學生訓練勤,老師指導巧。

基礎加發展,人人檔次高。

(天津大港區海濱教育海濱教研中心)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