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時間,作爲電商巨頭之一的京東,頻繁上熱搜。

  然而,與其他的很多公司想上熱搜不同的是,京東一段時間來的每次上熱搜,似乎都不是什麼好消息。

  尤其是最近,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從春節後,劉強東在內部大會上公開對高管開刀,要淘汰10%的高管,再到調整快遞小哥的薪酬和績效,降低公積金,再到傳言員工排隊離職,又被傳出要裁員1.2萬人,隨後又傳一位京東員工在宿舍自殺……

  雖然上面的這些事件中,或許並不是都相關,也有一些孤立事件,但是網友們可不這麼想,輿論也不一定這麼認爲。

  在小編看來,京東一直是一家值得信賴的電商平臺,無論是從產品質量的把控,還是配送服務,售後服務等方面,都比其他的電商平臺好出很多,而身邊很多朋友,也都是京東忠實的粉絲,尤其是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企業用戶,都將京東作爲最主要的採購渠道。

  一直以來,京東以低調的姿態,耐心的投資以物流和渠道爲主的電商體系,持續虧損多年,終於迎來了曙光,不僅開始盈利,而且物流配送網絡的成熟,也成爲京東致勝的一個關鍵,而在京東不斷壯大的過程中,其核心創始人劉強東,一直以京東靈魂人物的形象出現,而這麼多年,一直以一個好男人的形象,出現在人們的視野裏。

  也因此,在與奶茶妹妹傳出戀情之後,直到結婚,這中間不定期的各種秀,其實都是在爲京東各種造勢。

  很多時候,劉強東,其實成了京東的代名詞。

  京東的IP,其實在很多程度上,是過於依賴劉強東的個人IP。

  可是這也帶來了另外的一個風險,那就是京東的發展過度依賴劉強東個人,而另外一個風險,便是當個人形象發生變化時,對公司的傷害就是不可估量的。

  因此,去年明尼蘇達那一夜的羅生門事件之後,京東受到的影響非常大,不僅市值暴跌,也一直處於各種輿論旋渦之中,而無法自拔。

  而在此事件之後,各種評論就一直在說,京東要去劉強東化。

  而在最近傳出裁員的消息之後,京東方面還對這種優化和調整做出瞭解釋,其大概的意思就是,你不願意奮鬥的人不配做兄弟,也不會留下你!

  不過,也有網友表示,這一年來的時間,對京東業務和經營影響最大的,其實就是劉強東本人,那麼是不是應該將劉強東開除了呢?

  當然,這只是一個玩笑。但是這至少也表明,作爲靈魂人物的劉強東,顯然在這一年裏,對京東的傷害,是足夠大的!

  那麼,如果京東沒有了劉強東,會怎麼樣呢?

  在中國的企業發展中,這種過於依賴靈魂人物的事情,其實是非常普遍的,而更爲重要的一點在於,通常這種第一代核心創始人的強勢,一旦發生改變,根本沒有人可以接下他的接力棒,而這也是爲什麼這麼些年來,當曾經的許多明星企業,第一代領導人退休之後,也就是企業下坡的開始。

  比如,海爾,在張瑞敏退居二線之後,從一個絕對領先的龍頭,已經退到家電行業的二線品牌,如今,幾乎聽不到太多海爾的聲音;聯想,曾經佔據了中國市場的很大份額,在第一代核心領導人柳傳志退休之後,幾乎沒有哪一塊業務是非常成功的,如今靠各種投資和金融來掙錢,但這中投資和金融業務背後還可能蘊藏着巨大的雷,甚至當聯想遇到危機的時候,還需要柳傳志出來發公開信力挽狂瀾。

  在京東內部,劉強東的強勢,是人盡皆知的。

  如果京東沒有了劉強東,那麼誰能來接替他的角色呢?至少目前在京東的高管隊伍裏,找不到第二個劉強東來。

  那麼,一旦京東真的去劉強東化,京東是否會走下坡路呢?

  首先,當前京東的業務增速已經沒有那麼快了,不僅面臨這阿里的競爭和圍剿,在下沉市場,還面臨着新秀拼多多的搶食,拼多多已經超越京東成爲第二大電商平臺,這使得京東面臨的壓力越來越大。

  其次,所有過於依賴核心領導人的企業,都有一個非常大的弊端,那就是沒法形成比較完善的企業文化,這種文化是能延續企業穩定、持續運營的基礎,而實際上,這類企業也有企業文化,但這些文化都是根植於靈魂人物,當失去靈魂人物之後,文化就會崩塌,也就無法支撐企業的持續經營和高速增長。

  昨天晚上,與之前的幾位老同事喫飯,就聊到格力的事件,以及董明珠的各種作,此前,有一位名人曾分析過,當一個企業的領導人頻發的出來爲企業站臺和忽悠的時候,就說明這個企業真的在走下坡路了。

  實際上,格力在空調市場的成功,並沒有複製到其他的任何一塊業務上,除了空調之外,收購的冰箱業務規模一直上不去,小電業務也幾乎沒有任何競爭力,投資造車成了一個大坑,手機變成一個笑話,還要投上百億去造芯片,能成功嗎?真的不好說!

  這幾天,劉強東也公開的迴應了當下的一些質疑,他說:“我是要爲18萬兄弟背後那18萬個家庭負責,還是留下那1%混日子的人,我沒有選擇的餘地!”

  的確,對於京東的靈魂人物來說,這個時候要做的,就是極力構建能推動京東持續穩定高速發展的企業文化。

  同話財經原創文章,轉載請註明來源並保留本站鏈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