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要來推薦我在高中時期愛上的一位來自紐約的作家 

茱迪皮考特

會接觸到她的小說是因為那時候其中一部作品被拍成了電影

 

《姊姊的守護者》

 

所以我就去閱讀了原著小說  作者的寫作手法非常吸引我

他很擅長製造爭矛盾的話題

從《姊姊的守護者》中掀起了「身體使用權」的議題探討;

在《事發的19分鐘》中她讓「校園暴力」的議題再度受到重視;

在《第十層地獄》中探討了「不健全家庭對青少年帶來的衝擊」;

在《凡妮莎的妻子》中討論同性議題

當你開始閱讀書中的文字  被故事情節感染時  你可以感受到那個道德面正在做拔河

 

今天我要分享的是關於以「器官捐贈」及「是否該廢除死刑犯」兩議題為主要內容的這本書

 

 

  2018740599867b (圖片取自金石堂網路書店)

 

 

《換心》

 

你願意接受死刑犯的器官捐贈嗎?

而且

他還是殺害你至親的兇手!

 

 

書中敘述美國新罕布夏州第一位死刑囚犯Shay Bourne,要求在行刑之後,將自己的心臟捐贈給該案受害者正等待心臟移植的妹妹,因為他認為這是他自我救贖的方式。

 

 

   瓊,一個心碎的母親及妻子,在前夫車禍身亡再婚後,再度遭遇丈夫及女兒被好心僱用的工匠薛‧布爾能殺害的雙屍案,這位工匠被判了該州已有58年未曾執行的死刑!

但就在刑期將至,受刑人卻提出捐贈心臟給瓊的患有心臟病的第二個女兒克萊兒。身為一個母親,她該怎麼拒絕這顆心臟?

但身為一個被害人,她又該怎麼接受這顆心臟?而若布爾能想捐出心臟,他就不能以毒藥注射來接受死刑(此法會讓心臟無法被捐贈),

為此美國民主自由聯盟的律師瑪姬必須和司法展開一場對決。

布爾能的精神輔導員--邁可教士在聽聞眾多布爾能神蹟的傳說及眾多證據後,也不禁產生了耶穌附身於死刑犯身上這個衝擊的假設。

 

 

 

 

 

我非常喜歡作者充滿人性且細膩的寫作手法。就是因為其作品有不矯情、易讀的文字廣度,又有發人省思的人性議題深度,

小說內容以一樁死刑犯捐贈心臟事件,來探討並帶領讀者思考故事中涉及的各方面爭議。

故事中各角色以第一人稱的角度去描寫整場故事的來龍去脈從我們原本看見的、信以為真的"事實",從我們看不到的事發真相,以及所有人的最終選擇。

故事中的角色並不多,但從每個不同角色的獨白敘述下去了解每個人不同面向的看法與見解 。

 

 

  

 

 

雖然故事中也放入大量的宗教信仰,這個部分是我覺得比較美中不足的地方,因為畢竟每個人的宗教信仰都不太一樣,

這個部份可能有時候會不太能理解,但也可以感受到西方人會以自己的信仰去幫助走出陰霾得到釋放並且忘記苦痛,

我想這也是為什麼大部份的西方人很可以放下過去重新振作吧!

 

 

 

 

作者最厲害的是善用第一人稱寫作手法

從每個人內心角度去看待不一樣的事情 

並且在故事中結合大量的學術觀念

還有道德爭議問題。面對人性、人命的同時

你選擇原諒還是繼續仇恨?

 

 

  

 

 

如果你們和我一樣愛看書,千萬不能錯過這本超乎想像的故事情節,推薦給大家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