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塑料的定義:

塑料是一種以高分子聚合物為主要成分的材料,由合成樹脂及填料、增塑劑、穩定劑、潤滑劑、色料等添加劑組成,在製造及加工過程中呈流體狀態,以方便造型,在加工完成時呈現固態形狀。塑料的主要成分是合成樹脂。「樹脂」是指尚未和各種添加劑混合的高分子聚合物。樹脂約佔塑料總重量的40%~100%。塑料的基本性能主要決定於樹脂的性質,但添加劑也起著重要作用。

二、塑料改性的原因:

所謂「塑料改性」是指通過在塑料樹脂中添加一種或多種其它物質,來達到改變其原有性能、改善一方面或多方面性能,從而達到拓展其適用範圍之目的的方法。經過改性的塑料材料統稱「改性塑料」。

塑料改性是指通過物理的、化學的或二者兼具的辦法使塑料材料的性能向人們所預期的方向發生變化,或者使成本顯著降低,或者使某些性能得以改善,或者賦予了塑料材料全新的功能。改性的過程可以在合成樹脂聚合的過程中發生,即化學改性,如共聚、接枝、交聯等,也可以在合成樹脂被加工的過程中進行,即物理改性,如填充、共混、增強等。

三、塑料改性的方法類型:

1)增強:通過加入玻璃纖維、碳纖維、雲母粉等纖維狀或片狀填料來達到增加材料剛性及強度的目的,如電動工具中使用的玻璃纖維增強尼龍等。

2)增韌:通過在塑料中加入橡膠、熱塑性彈性體等其它物質來達到提高其韌性、衝擊強度的目的,如汽車、家電及工業用途中常見的增韌聚丙烯等。

3)共混:將兩種或多種不完全相容的聚合物材料均勻地混合成宏觀相容、微觀分相的混合物,以滿足對物理機械性能、光學性能、加工性能等方面的某些要求的方法。

4)填充:通過在塑料中加入填料來達到改善物理機械性能或降低成本的目的。

5)其它改性:如利用導電性填料來降低塑料的電阻率;添加抗氧化劑、光穩定劑來改善材料的耐候性;加入顏料、染料來改變材料的顏色;加入內、外潤滑劑使材料的加工性能得到改善;使用成核劑改變半結晶性塑料的結晶特性來改善其機械性能及光學性能等。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