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爲阿爾法工場特邀研究員

  (本報告中的信息均來源於公開資料,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2019年的3月,A股科技板塊最熱的兩個話題,當屬“邊緣計算”和“泛在電力物聯網”了:

  首先是在3月初的2019年世界移動大會(MWC)上,中興通訊(SZ:000063)發佈了ES600SMEC服務器,該款服務器搭載英特爾最新至強處理器,配合AI加速卡,使其在邊緣側具備很強的神經網絡推理能力,一時間邊緣計算成爲A股炙手可熱的題材。

  然後是3月8日,國家電網公司在2019年兩會報告中,提出建設世界一流能源互聯網企業的重要物質基礎是要建設運營好 “堅強智能電網”和“泛在電力物聯網”。泛在電力物聯網這個名詞首次出現在國家電網公司的兩會報告中。

  以一個月維度來看,“邊緣計算”和“泛在電力物聯網”概念指數在2月中旬至3月中旬都跑贏滬深300近40%,絕對漲幅接近50%。

  圖1:20190212-20190312,邊緣計算指數跑贏滬深300接近40%

  (資料來源:Wind,點擊可看大圖)

  圖2:20190212-20190312,泛在電力物聯網指數跑贏滬深300接近40%

  猶記得當時很多人狂補“邊緣計算”和“泛在電力物聯網”這兩個陌生概念的知識,邊學邊猶豫能不能上車。不同於“外資愛股”、“豬週期”這些簡單明瞭的概念,好像披上科技的外衣後,就變得遙遠、神祕了。

  圖3:泛在電力物聯網技術架構,讓人眼花繚亂

  (資料來源:《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總體方案》,點擊可看大圖)

  實際上,這兩個概念背後更大的主題,是工業互聯網(或稱產業互聯網),這是我們更應該系統性去了解學習的東西。

  工業互聯網最開始成爲A股熱點的時候就是2018年上半年巨無霸工業富聯(SH:601138)上市前後,畢竟工業富聯公司的名稱全稱是“富士康工業互聯網股份有限公司”。

  更重要的是,工業互聯網其實已是國家層面的戰略重點。2018年12月中央工作會議上,工業互聯網和物聯網,被提到與5G同等的地位,會成爲未來製造業發展的重中之重。今年3月5日,兩會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打造工業互聯網平臺,拓展“智能+”,爲製造業轉型升級賦能。

  01 初識工業互聯網

  【1】 把握工業互聯網藍圖

  當然,工業互聯網也並不是一目瞭然的,細講起來可能需要幾天的時間,同時橫跨通信、軟件、機械製造、電子、電氣、企業管理等專業。

  我們希望能夠儘量提煉工業互聯網的核心要點,爭取做到通俗易懂。

  (1)從定義上來看

  工業互聯網是信息技術與製造業深度融合所形成的新興業態,可以簡單理解成互聯網從消費領域走向生產領域,目的是完成製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的升級。更爲簡單的可以用一個公式來表達:工業互聯網=實體制造+數字經濟。

  (2)從具體層級結構上看

  我們認爲,對工業互聯網闡述最爲清晰的是工信部2018年1月發佈的《工業互聯網平臺白皮書》,其將工業互聯網的層級劃分爲數據採集(邊緣層)、IaaS(基礎設施層)、工業PaaS(平臺層)和工業SaaS(應用層)四大核心層級。

  圖4:工業互聯網平臺功能架構圖

  (資料來源:工業互聯網平臺白皮書,點擊可看大圖)

  簡單介紹下各個層級的作用:

  數據採集(邊緣層):通過各類通信手段對各種底層設備/製造過程採集數據,在歸一化處理後利用邊緣計算設備實現數據由底層向雲端平臺集成,這一部分的核心技術是傳感器和大家已經耳熟能詳的邊緣計算技術了,當然還包括一些通信技術。

  IaaS(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的意思是基礎設施即服務,該層級主要提供服務器、儲存、網絡等雲基礎設施。

  工業PaaS(Platform-as-a-Service),平臺即服務,相當於移動互聯網的IOS、Android操作系統,是整個工業互聯網平臺的核心。但由於工業的特殊性,會涉及到很多具體的工業機理模型,是要內嵌在這個操作系統中的。

  工業SaaS(Software-as-a-Service),軟件即服務,即通過創造滿足不同行業、不同場景的軟件和APP,形成工業互聯網平臺的最終價值。可以直接對標我們手機上使用的各種APP。

  (3)工業互聯網的本質

  工業互聯網的本質是:數據+模型=服務。

  與消費互聯網的重大區別就在於“模型”,製造過程是具備很多規律性的,而這些規律可以參數化、模型化,因此工業互聯網的起步就在於建模,建模的基礎是獲取數據,而模型的作用就是爲了給企業提供更好的服務。

  圖5:工業互聯網的本質是數據+模型=服務

  (資料來源:中國信通院,天風證券,點擊可看大圖)

  另外一個需要釐清的概念就是工業互聯網與智能製造、工業4.0的關係。

  智能製造是國家定義的未來製造業的主攻方向,工業互聯網是智能製造的關鍵基礎。工業4.0是利用信息化技術促進產業變革的時代,也就是智能化時代。

  基本上可以這樣認爲:工業4.0和智能製造是兩個可以互換的概念,工業互聯網是實現工業4.0或者智能製造的必要條件。

  02 工業互聯網三大強驅動

  我們之所以十分看好工業互聯網未來十年的發展黃金期,不僅僅是因爲國家政策的推動,全球重要工業國家、著名工業企業的戰略重視,更是因爲其本身具備着需求端的強驅動和技術端的強支撐,政策的支持,不過是催化劑罷了。

  【1】 移動互聯網紅利、人口紅利結束的雙層焦慮

  (1)移動互聯網紅利接近尾聲

  ToC 的消費互聯網時代紅利已經接近尾聲。以微軟爲代表的互聯網和以蘋果爲代表的移動互聯網各領風騷十年,現在消費端的互聯網紅利時代已經接近尾聲。我們也有幸見證了國內的BAT在這一時代崛起併成爲全球互聯網巨頭。

  第一個信號是:手機出貨量增速貼近零。

  IDC對國內未來3年的手機出貨量維持一箇中性的判斷,增長停滯意味着移動互聯網用戶增速的放緩,根據CNNIC 發佈的《第42 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截止2018 年6 月,我國手機網民7.88 億,較2017 年末僅增加4.7%。

  圖6:未來三年中國出貨量增速趨近於0

  (資料來源:IDC,中銀國際,點擊可看大圖)

  第二個信號是: 2018 年以來中國移動互聯網月活用戶數穩定在11.2 億左右,這一數字已接近中國人口總數。

  即使近年來在C 端市場大放異彩的今日頭條、抖音更多的是搶佔騰訊阿里系的APP用戶使用時間,增長更多的“存量競爭”。

  第三個信號是:騰訊阿里架構調整。

  早在2015 年,阿里巴巴率先面向B 端就進行了組織架構調整,對於雲計算、B2B業務則單獨任命負責人進行管理。2018年9月,騰訊開啓了第三次機構調整窗口新成立雲與智慧產業事業羣(CSIG)、平臺與內容事業羣(PCG),顯示了對雲計算的加碼,表明騰訊將“擁抱產業互聯網”。

  對於騰訊阿里這種巨頭來說,架構的調整意味着戰略重心的轉移。

  圖7:互聯網科技企業轉型B端

  (資料來源:公司官網,點擊可看大圖)

  (2)人口紅利結束

  人口紅利的結束最近幾年國家層面、經濟學家等討論的也很多的了,無非就是經濟發展到了“劉易斯拐點”,再加上計劃生育政策的負面影響顯現,導致16-65歲的勞動力人口占比開始下降。我們此處不再贅述各種數據來佐證這一既成事實了。

  人口紅利結束帶來的影響就是普通勞動力成本的上升。以2006-2016這十年人口紅利消失階段的數據來看,中國人均實際工資的複合增速高達9.3%,遠高於全球俄羅斯、巴西等國家,因此製造業降本增效的升級迫在眉睫。

  圖8:2006-2016年十年間實際工資複合增速

  資料來源:IMF,點擊可看大圖)

  不過,另外一點需要提到的是,我們認爲“工程師紅利”是實實在在存在的。國內的人經常詬病國內的義務階段填鴨式教育,高等教育與國際水平差距大。但是人口規律本身是一個長週期的事情,比如現在人口紅利結束是因爲30年前第二批嬰兒潮結束。

  中國大學生擴招也纔是1999年的事情,隨着2000年後入學的大學生逐步成爲社會的中堅力量,高素質人才的比重會逐漸上升。其次,這些人才,尤其是在製造業拿到的薪水其實並不高,考慮到他們還經常加班,二十四小時爲客戶提供服務,這一大批人真的可以稱得上“物美價廉”。

  如果這都不算工程師紅利,我們不知道哪個國家還有如此大體量的相對便宜的工程師了。

  工程師紅利也是工業互聯網發展的重要基礎條件,沒有這些人在車間、在軟件系統、在通信設備等等方面的努力,工業互聯網也終究不會落地。

  【2】 以5G等爲代表的基礎技術成熟

  工業互聯網的各項重要底層技術正在快速成熟,以市場近期比較關注的5G舉例。

  在工業通信領域,現場總線、工業以太網和工業無線是目前的三大主流技術。工業以太網技術既滿足工業現場的需要又兼容傳統以太網,兼容多種的編程語言,軟硬件資源豐富,易於與Internet 連接,逐漸替代現場總線。

  而無線技術將成爲工業以太網的有效補充,以往主要以藍牙、WIFI、RFID(無線射頻識別技術) 和Zigbee (一種高可靠的無線數傳網絡)等有限場景無線技術連接,碎片化且可靠性不高。5G 和NB-IoT在覆蓋能力和信號強度等方面優勢凸顯,未來有望廣泛應用於工業場景中。

  除了通信外,目前製造業中智能化裝備、工業信息化軟件、工業控制技術都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再疊加移動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AR/VR等新技術與製造業的融合發展,工業互聯網擁有良好的技術支撐。

  圖9:工業互聯網所需各類技術已基本成熟

  資料來源:太平洋證券,點擊可看大圖)

  【3】資本市場推波助瀾

  資本市場對移動互聯網推波助瀾的場景歷歷在目,京東、滴滴、美團、摩拜無不是因爲資本的介入,短短几年時間達到了傳統企業十數年才能達到的成就。在未來十年,資本肯定也不會放過工業互聯網這個大機會,反過來也會催化工業互聯網的發展,形成良好的互補。

  以一級市場對企業級服務投資作爲一個微觀窗口,哪怕受到2016年一級資本寒冬的影響,2015-2017年,企業級服務投資金額也維持在接近300億的水平,SaaS、PaaS、雲計算等概念也開始被大家熟知。

  圖10:資本市場對企業級服務的投資不斷加碼

  03 如何把握這一長主題?

  工業互聯網,本身對大家的影響就是間接的,而且也看不見摸不着,那如何把握這一長主題呢?

  我們認爲有兩個路徑:

  一、緊跟行業政策和行業重點企業,因爲在一個行業發展的初期,是這些企業和政策定義了行業的發展方向,尤其是對於這種專業性比較強的領域,他們更是充當了一個行業專家的作用;

  二、重點看市場想象力大的環節,關注產業鏈機會,之所以要關注產業鏈機會,是因爲從0-1-100的過程中,很難說某個以前具有優勢的企業一定會勝出,而整個產業鏈必然會發展起來。

  【1】 緊跟行業政策和行業重點企業。

  (1)認真讀工業富聯的招股說明書

  筆者認爲,工業富聯的招股說明書中的募投項目,正是闡述了其對於工業互聯網未來的展望。

  其272.5億元的8個募投項目,基本上都與工業互聯網相關,再結合此前工業互聯網平臺白皮書的藍圖架構,應該不難判斷哪些環節是重要的。

  圖11:工業富聯IPO募投項目

  資料來源:公司招股說明書,點擊可看大圖)

  (2) 認真研讀政策類文件

  筆者較爲推薦的是:工信部工業互聯網平臺白皮書(2017)、工信部《5G經濟社會影響白皮書》、工業互聯網平臺創新發展白皮書(2018)、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總體方案。

  以及密切關注兩會、中央工作經濟會議對於工業互聯網的闡述。在行業發展初期,市場一定會炒概念,但是由於工業互聯網涉及概念、板塊很多,很難確定具體哪一個概念會在短期內得到市場的青睞。

  (3) 優先關注的下游行業

  與德美日這種已經基本完成工業3.0的國家不同,我國製造業體量全球第一,而且不同的行業和企業發展水平參差不齊,有些行業/企業還處於工業2.0(機械化)向工業3.0(自動化)轉型的過程中,有些企業已經摸到了工業 4.0的門檻。

  圖12:工業革命的發展歷程

  資料來源:Engineersjournal,點擊可看大圖)

  簡單來說,國內製造業將處於3.0補課、4.0追趕的過程中,因此投資機會比海外更加發散。

  至於工業互聯網方向,即4.0方向,筆者更加看好自動化程度高的行業,電力、化工、汽車、家電、電子、物流等行業,以及支付能力強醫藥、菸草行業。

  圖13:八大行業工業互聯網平臺應用情況

  資料來源:工業互聯網平臺創新發展白皮書(2018),點擊可看大圖)

  【2】把握產業鏈情況

  我們認爲工業互聯網是下一個十年的重點投資領域,將先經歷概念到落地的過程,投資資金也將從一級滲透到二級。但現在說誰會成爲引領者,就類似於2000年判斷誰會在互聯網時代笑到最後一樣,難度相當大。

  因此筆者建議跟蹤目前市場上涉足工業互聯網產業鏈較早、較深的企業,持續跟蹤其相關的業務的發展。

  (1)工信部總結的主要代表企業在各層級的分佈:

  圖14:按層級劃分,代表性廠商

  資料來源:工業互聯網平臺白皮書,點擊可看大圖)

  (2)Wind提取的工業互聯網產業鏈:

  圖15:產業鏈角度看工業互聯網

  資料來源:Wind,點擊可看大圖)

  值得說明的是,仍有部分廠商並未出現在這兩個圖上,比如國內工業以太網代表企業東土科技(SZ:300353),工控龍頭匯川技術(SZ:300124),物流自動化音飛儲存(SH:603066)等等。這還不包括未上市的一級企業,這個大賽道,必須保持高度的緊密跟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