慣例,我們直接來說說

ScreeBar Lite 有哪些厲害的地方:

  • 精準照明,有「沉浸感」的光照;
  • 色溫、亮度、角度可調,玩法多樣;
  • USB 供電可以到處跑;

阿湯哥我為什麼沒買:

  • 貴。

選擇一盞適合的檯燈,又是一段令阿湯哥我糾結的心路歷程。

小學那個檯燈大概就長這樣

平生第一次用檯燈是在小學,我還清楚地記得那盞檯燈有藍色的外殼,扁扁的燈泡、大大的底座,還搞得我作業本都沒地兒放。我更永生難忘的是那盞萬惡的檯燈把我眼睛都快亮瞎了,還沒下筆做作業就趕緊關了。

那以後我再也沒用過檯燈,直到大學住進了有書桌的寢室,我終於意識到我需要一盞檯燈,不過當然不是用來寫作業,而是幻想著檯燈照射的地方就是我的桌面,我的舞台,是只屬於我的空間。

那時候我對檯燈的全部認知來源於皮克斯動畫工作室和羅永浩。傳聞有一點文藝氣質的阿湯哥我對這種復古的、文藝的、金屬質感的檯燈完全沒有抵抗力。我難以想想老羅的桌面上會出現其他形狀的檯燈,所以我也要買一盞這樣的。

精打細算(窮)的阿湯哥我當然是選擇了宜家的特提亞,當時買的是金屬銀色。簡單耐用,可以夾在桌邊,不佔用桌面空間,當然最重要的還是透露著皮克斯和老羅的氣質。

特提亞陪伴我從大二到現在已經快 4 年了,某些時候確實會感到不便,比如深夜碼字的時候會太亮,只能把燈罩轉向上面減少亮度。又比如說傳統檯燈放在屏幕旁邊會無可避免地把屏幕照出一個大亮斑,就像這樣:

但第一次感到特別難過還是在 2019 年 3 月 14日。那天我收到了一份禮物——AirPods。出於數碼博主裝逼的本能,用之前當然要先拍一波圖。此前被人吐槽過拍產品用點光源效果不好之後,我特別注意光源問題。特提亞這盞傳統的檯燈是典型的點光源,用來拍亮面的 AirPods 會出現反射大光斑,於是我只能用「夾紙」這種低成本的簡易方法,試圖把特提亞改造成散光源。夾紙的效果沒有特別好,而且暖光拍出來黃黃的,只能靠後期調色才能回到正確的顏色,在貧窮勢力面前只能低頭,湊合湊合。不過經歷了這次,我知道如果我有錢了必須要搞一盞這樣的檯燈:

  • 好看,最好能流露皮克斯和老羅的氣質;
  • 不佔桌面空間;
  • 亮度、色溫可調;
  • 散光源;

沒過多久,朋友送了我一個明基的新品 ScreenBar Lite智能筆記本掛燈。傳說 ScreenBar 可以掛在屏幕上不佔用桌面空間,特殊設計的光照角度還可以避免照到屏幕,而且可調亮度和色溫,聽起來確實很符合我的要求。我毫不猶豫地接受了。

BenQ 的 ScreenBar 系列屏幕燈目前已經有三款產品,其中兩款是掛顯示器上的 ScreenBar 和 ScreenBar Plus。這兩支燈在數字尾巴之類的平台都已經是網紅產品了,似乎人手一支。而這次拿到的 ScreenBar Lite 是給筆記本用的燈。

端著筆記本到處跑去辦公其實是常態了,比如每天往圖書館跑的考研狗、Sales 和閑著沒事兒喜歡拿著 MacBook 跑去星巴克的小白領。所以 ScreenBar Lite 還配了一個無印良品 Style 的磨砂亞克力盒子方便大家帶著到處走。

燈本身的設計非常簡單,一根棒棒加一根 USB 供電線就搞定。雖然沒有皮克斯和老羅的那種濃濃的工業范,但相比之下,沒有金屬支架的 ScreenBar Lite 還是蠻省領空的。

不同於另外兩款 ScreenBar,由於 Lite 是固定在筆記本上的,所以是通過這枚拉絲金屬夾子固定。

當然,裡面還是橡膠材質的。用手按壓的時候就能感覺到夾力不是特別大,所以不擔心會夾碎屏幕。夾子內側有弧度的設計,加上恰到好處的阻尼使得 ScreenBar Lite 可以穩妥地夾在筆記本屏幕邊緣。夾子的最大張度不是很大,目測是 1 厘米左右,由於是夾在筆記本屏幕這邊,應該適用於絕大多數產品。

不過如果你用的也是 XPS 或者其他窄邊框的產品,那這枚夾子會出現部分遮擋的情況。幸好遮擋的區域不大,而且這個位置通常不會有重要內容。

雖然只是一根棒棒,但上面的功能還真不少。鋼化玻璃材質的觸控面板上從左到右分布著「我的最愛」、亮度調節、色溫調節、「自動調光」和電源鍵。

作為一個凌晨寫稿子的人,我最關心的當然是亮度調節,輕觸亮度小圖標之後,按左右鍵就可以調節亮度,長按可以實現連續 15 段調節,最暗處剛好能照亮桌面,在周圍無光的情況下使用還是非常舒適的。

色溫調節也非常好用。阿湯哥我非常喜歡黃黃的東西,尤其是晚上使用的檯燈,必須得有暖色光。ScreenBar Lite 支持色溫從 2700K 到 6500K 8 段可調,白的黃的都可以有。

不同的色溫適合不同的工作使用,比如說在「自動調光」得到的 4500K 中性白光下閱讀彩色圖片,圖片顏色就可以正確呈現。

暖色光拍照效果
標準白光拍攝效果

標準白光拍攝效果

對了,由於 ScreenBar Lite 接近散光源,所以用作拍照補光也非常不錯。經常拍產品的阿湯哥我現在就拿著 ScreenBar Lite 到處跑,用 4500K 中性白光來拍產品。這樣一來比之前用宜家特提亞一如既往的黃光拍完再後期調回來準確很多。

而在閱讀文字的時候使用阿湯哥我最愛的 6500K 自然日光,就可以獲得更柔和的觀感。這兩張書本實拍的圖取自同一本書:小林章的《西文字體2》。紙張是白底,在 4500K 和 6500K 下觀感差異非常明顯。

15 檔亮度加 8 段色溫,一共 120 種組合,真是令我這種選擇困難症到達崩潰邊緣。幸好還有兩個超贊的功能——「自動調光」和「我的最愛」。

最左邊能看到一個光感測器,用來檢測環境光,從而實現「自動調光」功能

按一下「自動調光」,Screen Bar Lite 就會自動根據環境光選擇適合的亮度,並且將色溫調節為 4500K 中性白光。換言之輕輕一按就能獲得最舒適、最標準的光。

不過阿湯哥我的最愛當然還是黃黃的。我習慣先點一下「自動調光」獲得最適合的亮度,然後將色溫調到最黃的 6500K,也就是自然日光。這時候長按 3 秒「我的最愛」就是那個心心鍵,就可以保存這個設置。以後只要按一次心心鍵,燈光師就瞬間到位。

比較 BUG 的是電源鍵沒有凸起或者什麼特殊標識,只有開燈之後才會亮,在比較昏暗的時候你想開燈還要摸半天。而且玻璃面板也容易留指紋。一次性解決上面兩個 BUG,也可以使用電腦端的 APP 進行操作,還支持定時自動調色溫亮度哦!

ScreenBar Lite 還可以做到前后角度調節,只要在筆記本正前方的範圍內基本都能覆蓋。

說這麼多,那麼光照效果到底如何?事不宜遲,來一場特提亞 vs ScreenBar Lite 對決吧!

先來看看特提亞的效果。由於懸掛得比較高,所以基本可以照亮整張桌子,甚至隔壁桌都能「鑿壁偷光」。桌面上,點光源形成的反射亮斑非常明顯。

ScreenBar Lite 的照明效果完全是另一幅景象。散光源非常柔和,在紙上、桌面上都沒有留下亮斑。而最明顯的是它只照亮了筆記本跟前的一小片工作區域,這就是 ScreenBar Lite 的精準照明效果。

精準照明其實不難理解,其實與局部照明有相似之處。不少卧室都會安裝頂燈和床頭燈,到了晚上快入睡的時候我們會把頂燈關掉,換成床頭燈。床頭燈就是典型的局部照明,它可以縮小照明的範圍,減少無用的雜信息,讓你更專註在睡覺這件事情上。專註睡覺好像不太合適,換個例子,傳統檯燈就是典型的局部照明,可以讓人的注意力集中在工作區域。

精準照明更加徹底的進化。給普通的燈加個罩就能實現局部照明,但精準照明對光線的控制要求更加高,所以日常接觸的產品也比較少。飛機上的閱讀燈就是精準照明的絕佳例子。開啟閱讀燈能照亮自己眼前的一小片區域,而隔壁的乘客根本不會受到影響。這,也就是 ScreenBar Lite 能實現的效果。精準的照明可以進一步排除周邊事物的干擾,讓你專註於眼前的工作,也就是更沉浸式的體驗。

當然,精準照明的結果就是你想找點什麼東西還要開個大燈。

總的體驗下來我覺得 Screen Bar Lite 是一款非常新穎的燈,甚至已經難以把它與檯燈歸為一類了。精準照明的產品在市面上確實非常少見,在實際使用中也有與普通燈具完全不同的體驗。我很喜歡在 ScreenBar Lite 下寫字和閱讀,不僅亮度和色溫舒適,還確實有種與外界隔絕的專註感。如果你是一個用筆記本辦公,尤其是夜貓子,那我覺得這盞可以提高專註度和工作舒適度的 ScreenBar Lite 值得一試。

對了,我在最開始提到了這個燈我不買是因為貴。但是現在有解決方案了,阿湯哥我為大家弄到了老湯專屬 VIP 價,不用等 618 了!趕緊戳這個去買吧!(8點開始限時2天!)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